关灯
护眼
字体:

走入你的良夜_秦三见【完结】(9)

  我微微倾身,鼻尖几乎贴上他的鼻尖。

  我看着他蹙着的眉,看着他额头渗出的汗珠,最后,我从口袋里拿出纸巾,给他擦了擦汗,然后下楼了。

  不是我的,终究不是我的。

  既然不是我的,那就碰都不要碰。

  我惊讶于自己的自控力,但也正因为这样,下楼再跟唐泾川的老婆碰面时,我才能问心无愧地说:“他睡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09

  从唐泾川家里出来的时候,我又想起那句台词:未遂的爱情最浪漫。

  我想起我们差点儿贴在一起的鼻尖,他呼出的带着酒气的温热鼻息始终没能在我心里散去,直到我回了家,又喝了半瓶酒,躺在自己的床上时,我还在想。

  我想,唐泾川这人就像只蝴蝶,落在我这花瓣上,他装点了我的世界,自己却全然不知。

  吃完那顿饭,我再没主动联系过他们家。

  唐泾川的话犹言在耳,他很坚定地说“以后不用了”。

  尽管我知道他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误会了我对他老婆有邪念,可是,就此保持距离,对我们而言都再好不过。

  归根结底,我们是走在两条路上的人,只是恰巧在某一阶段两条路交汇,我们碰了面,可接下来要继续往前走,他不可能调转方向来陪着我走我的路,而我,也无法勉强让他接受我这个闯入者。

  我把“克己”两个字当做了人生信条,克制自己,不去想他,不去看他,不去管他。

  秋天过得很快,一个不经意窗外就飘起了雪。

  那天晚上我在家里处理文件,十点多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

  当时我想,如果不是入室抢劫,那么就一定是唐泾川。

  如我所料,还真的是他。

  看见他的一瞬间,我无法形容自己是怎样的欣喜,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他穿着一件黑色套头毛衣,站在门口,对我说:“水先生,求求你,送我们去一趟医院。”

  那天晚上很混乱,其实我还好,主要是唐泾川慌了。

  他老婆一直在家里服药做保守治疗,当时医生说过,最好的情况下,她也只能勉强再撑一到两年。

  可这还半年不到,她老婆已经瘦得皮包骨,比我第一次看见她时还虚弱。

  我开车载着他们,唐泾川在后面抱着他老婆,不停地和她说话,可是,她因为全身疼痛,只能发出痛苦的低吟。

  那声音听在我耳朵里,把我带回了我爸去世前的那段时间。

  癌症病人的痛苦是我们这些健康人无法想象的,他们不仅仅是在跟病魔做斗争,更是在跟自己斗,他们在拼,看自己究竟能撑到哪一天。

  我直接给秘书打电话,让他去和康医院等我们。

  唐泾川声音发抖地说:“水先生,我们……”

  “你得救她的命。”我说,“你自己想想。”

  这个时间去市第三医院,别说没有空床给她,连医生那边是什么情况都不一定,或许我们到了那里,连个像样的医生都没法分给她。

  我对唐泾川说:“你什么都不用操心,照顾好她。”

  他没再说话,我从后视镜里看见他紧紧抱着他老婆,死死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我对唐泾川求不得,见证着他们即将到来的死别。

  开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从胃里往外面反苦水,可是,明明最苦的不是我,是坐在后面的两个人。

  我又想起我爸说的话,他说我不会心疼人。

  我们到达和康医院的时候,秘书和医生已经等在那里,我陪着唐泾川忙前忙后,陪着他在医院的走廊等了一晚上。

  秘书买来温热的咖啡和糕点,唐泾川看都不看,只低头盯着自己的手指。

  他的手背被抓得留下了血痕,那是他老婆因为疼痛而留下的。

  他身上还穿着那件黑色毛衣,出门太急,外套都没来得及披上。

  我强硬地把咖啡塞到他手里,对他说:“这里是最好的医院,有最好的医生,她知道你在外面等她,她一定会没事。”

  唐泾川哭了,一手拿着咖啡,一手抬起来蹭了蹭眼睛。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哭,我示意秘书去别处休息,然后沉默地陪着唐泾川,听着他越来越明显的哭声。

  他其实一点儿都不坚强,只是因为没办法。

  他不能在老婆面前表现出哪怕一丝的疲惫,他得让她觉得,他们的日子还很有希望。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所以只能陪着他。

  手里想给他却始终没有递出的纸巾被我揉烂,天知道我多想把他揽进怀里,吻掉他的眼泪,可是我不能这么做,我只能以邻居的身份陪他坐在这里,听着他为了他心爱的人失声痛哭。

  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的生活。

  10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跟父母总说,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命运翻云覆雨,有些人生来就注定顺风顺水,有些人却要苦苦挣扎才能勉强活下去。

  我是在那天晚上唐泾川的老婆被推出来时才知道她完整的姓名,以前总是听唐泾川亲昵地叫她晓云,原来她叫周晓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秦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