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妃身娇腰软,禁欲王爷不经撩_九筝【完结】(417)

  晋元帝神情莫测,看不出喜怒,淡淡地说了句:“宣。”

  入了殿,沈青黎福身行礼:“臣妇沈氏,见过陛下。”

  晋元帝盯着她,缓缓问道:“外面都在传,你手上有亩产近九担的粮种,可是真的?”

  沈青黎微笑道:“这便是臣妇给陛下的惊喜。”

  晋元帝没觉得惊喜,反而憋着一肚子的火。

  不等晋元帝发难,就有大臣质问道:“宴王妃既然有这么高产的粮种,此前为何不进献朝廷?”

  沈青黎不疾不徐地说道:“此前,虽然听闵州的百姓说过,苞米是高产作物,但水土不同,谁也不敢保证在长安就能种出来,甚至一样高产,若如不能,贸然进献,便是欺君之罪。”

  大臣咄咄逼人,叱问道:“既然种出来,为何不禀报陛下,你眼里可还有陛下?”

  沈青黎笑了:“我这不是来了吗?”

  大臣被噎得脸红脖子粗。

  沈青黎眸光笑吟吟地转向晋元帝:“苞米口感软糯香甜,不管是当主食,还是做菜,都是极好的,臣妇带了百斤种子正在殿外。”

  晋元帝看了福公公一眼,福公公连忙让人把苞米种子抬进来。

  他抓了一把在手上,细细查看,问道:“贫瘠之地,产量如何?”

  沈青黎道:“苞米并不挑地,耐旱,耐旱,也耐贫瘠,一粒种子,就能种出一捧粮食,臣妇当初想着留种,尽量都种在肥沃之地,产量在六担和八担之间,若是贫瘠一些,应该也有四五百斤。”

  那也比水稻的产量要高。

  大臣们都惊了,暗自懊悔,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派人去闵州,不然,现在这泼天的富贵,就是他们的了。

  晋元帝看到还有两个篮子,问道:“篮子里是什么?”

  沈青黎掀开篮子上的布,说道:“这里面是已经磨好的苞米面,可以煮成糊糊,蒸成窝窝头,又或是摊成煎饼,另一个篮子里,是新鲜的苞米。”

  她把另一个篮子上的布也掀开了。

  这些苞米她特意放在冰窖里保鲜。

  晋元帝瞧过之后,让人送去御膳房,沈青黎告知了煮法。

  半个时辰后,御厨将煮好的苞米呈了上来,光是闻着味道,就令人食指大动了。

  晋元帝每一样都尝了个遍。

  苞米t蒸熟之后,香甜软糯,口感也不比大米白面差。

  煎饼的吃法很新鲜,窝窝头也很顶饱,就是糊糊,吃着也不错。

  有了苞米,大晋的百姓就不用担心饥荒了。

  晋元帝不禁看向沈青黎,他放下筷子,问道:“你手上有多少粮种?”

  沈青黎哪里会不知道晋元帝的心思,但她又出银子又出力,还亲力亲为,凭什么给晋元帝造名声?

  “臣妇只留了一些自己耕种,其他的,都借给百姓,等来年百姓还了回来,臣妇会全部运送其他州府,陛下勿要忧心,三年之内,大晋上下必定都能种上苞米。”

  晋元帝闻言,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上不去,下下不来了。

  “宴王妃还真是心怀百姓,你推广苞米有功,你说,朕该怎么赏你?”

  “身为大晋子民,为陛下分忧,是臣妇本分,不敢居功。”

  话虽这么说,但晋元帝不能不赏。

  她确实造福了社稷,造福了百姓,是有功之人。

  沈青黎出宫的时候,带着两大箱的赏赐。

  ......

  在城门处看公告的百姓,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很多城外的百姓都赶了过来。

  景昭自然也收到了风声。

  “原来,去年到闵州收购苞米的人是青黎。”景昭摩挲着手里的酒盏,语气幽冷,“本王的王妃,怎么就不是你呢?青黎,你屡次三番坏本王的好事,让本王拿你怎么办好呢?”

  入秋前,他又派人去闵州收苞米,本打算进献给晋元帝,求个功劳,没想到又被沈青黎捷足先登了。

  一旁伺候的侍女,恨不得没听到,见他酒盏空了,小心翼翼地倒满。

  景昭问道:“去闵州的人回来了吗?”

  管家答道:“张管事收购了十万斤的苞米种子,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不日就能抵达。”

  景昭将酒盏里的酒一饮而尽,沉默了半晌,忽然道:“青黎如今在何处?”

  管家低垂着头,回答道:“宴王妃还在宫里。”

  “青黎,你坏了本王的好事,就罚你把你自己赔给本王好了。”景昭幽幽地笑,眼底露出了志在必得的光芒,“备马车,本王要进宫。”

  然而,到了宫门口,他却不没有宫,而是在马车里等着沈青黎。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外响起侍从压低的声音:“殿下,宴王妃出来了。”

  景昭掀开车帘,果然看到那道让他朝思暮想的倩影。

  他从马车上下来,一双桃花眼深情款款地盯着沈青黎。

  沈青黎暗骂了一句,晦气,想要装作没看见。

  “青黎,”

  景昭笑吟吟地朝她走了过来,一股馥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沈青黎有一瞬的眩晕,猛地变了脸色。

  景昭这狗东西,光天化日,竟敢用媚香这下三滥的手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