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_李好【完结】(131)

  杜有德说道:“我们也能吃到果子的,每次过节,楚亲家那边都能送来东西,秦员外家里也会送的。”

  所以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被亏待了,这些东西可不就是看到大哥大嫂的面子上才送来的,而且大哥大嫂他们因为距离远,还吃不到呢。

  他们还觉得对不起大哥他们呢。

  这个四合院,坐北朝南的正房都有六间,一排立着,正房后面还有一片竹林,清幽幽的,估计夏天的时候,肯定很凉快。

  左右是东西厢房各四间,门口那边还有一排倒座呢,正好有意见是厨房,这厨房也挺宽敞,里面有两个灶台,一点儿也不拥挤。

  “这里怎么没有茅厕啊,到时候怎么上厕所?”杜有全看了半天,也没有这个玩意儿。

  杜大郎说道:“县城很多人家都是没有茅厕的,不过有专门收夜香的。”

  也就是有恭桶了,早上的时候,直接放在门角,自然有人专门收了,还能给你刷gān净了在放回来。也有人家是自己洗恭桶的,当然,这得一个月给收夜香的一些钱。自己洗恭桶的,每个月就少收一点儿钱。

  也是一种职业。毕竟县城的人谁家也不会收着这当肥料。

  杜有全他们算是长见识了,这县城里的人,果然和他们乡下不一样啊。连上个厕所都这么讲究的。

  其实杜榆他们在青阳县那边都是这样了,那县学分的地方,也是根本没有地方专门给你建一个茅房的。恭桶就成了必备品。

  ☆、134 买人

  因为不放心杜榆他们三兄妹,所以最后杜有德和赵氏留了下来,一直照顾到胡氏他们回来。

  杜二郎也是到锦溪书院报道了,每天早上,让四叔送过去,然后中午送一顿饭,再下午接回来。

  “这样不行,四叔天天只能忙着二哥的事儿了,必须得添人了!”杜榆觉得这样对四叔也不好了。四叔又不是专门来伺候他们的,还是自家的长辈,这完全围着二哥转,也不像话。

  倒是四婶赵氏觉得挺好的,除了有些想念自己的女儿杜樱外,其他的天天做饭什么的,都得心应手。

  “咱们得买个赶车的,还得给大哥你和二哥买个书童,锦溪书院外面要是吃饭的地儿就好了,也不用还要送饭去。”

  可是这事儿也不是杜榆能决定的,锦溪书院这么多年了,一直是这个样子,别人家下人都有几十上百的,腾出一两个,专门伺候一个主子,那就是根本不成问题,像他们这样的,就明显的觉得捉襟见肘了。

  杜大郎也觉得是该买了,只是奶奶那边也要说一声。“我回去说一声吧。”杜大郎为齐氏的长孙,目前又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他的话肯定管用。

  果然杜大郎回去了一趟,就带来了好消息,齐氏同意了。

  “只是奶奶那边说她不需要,给我和二郎准备就成了。”杜大郎说道。

  肯定是大哥以学业为主,需要买人了,所以奶奶才答应的。

  唉,自家的奶奶啊,那就是自己能动手的就动手,可是一旦涉及到孙子们,那就是可以从宽了。

  杜大郎说现在他需要去省城院试,身边得有个书童打理自己的东西,而二郎现在在书院读书,大家都是有书童的,所以单他一个人没有,也是不好的。

  这样一说,齐氏就赶紧答应了要给两个孙子买书童。

  “还要给我银子,我没有要,说爹那边给了我们钱,也够用。”杜大郎说道。

  这两年的钱齐氏都没有要,所以他们这边是有钱的。

  杜有德和赵氏也知道了这个事儿,赵氏有些手足无措,“大郎,是不是我们做的不够好?”

  杜大郎忙说道:“四婶,确实是我们手头上需要人了,原本早就该买了,现在奶奶答应了,所以才要准备的。”

  杜有德忙对自己的老婆说道:“你在瞎说啥呢。哪有你这样说话的?大郎他们买了人又咋了?”

  赵氏不敢说话了,杜榆忙道:“四叔,四婶也是一片好心,您别这样说她,以后啊,咱们家肯定还会买人的,现在只是开始。”自己的四婶,估计是有些自卑,本身是从山那边来的,娘家的家境是最差的,还只生了一个女儿,所以才会患得患失的。

  在齐氏手底下过日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在县城,脱离了齐氏,她也比以前轻松,所以生怕自己做不好。

  就如三婶高氏那时候,一直肚子没有动静,眼看着赵氏都怀上了,她还不是怕这怕那的?后来儿子一生,就又恢复了自信。

  反而是赵氏有些畏首畏脚的了。

  难道真的是婆婆太qiáng势,所以儿媳妇都弱势?

  可是自家娘不是挺好的吗?也没有被打压下去啊,可见还是自己个的心态问题。

  既然说要买人了,那就开始实施,杜二郎听说了,也摩拳擦掌,表示自己要亲自选一个书童,毕竟是以后要伺候他的。

  所以就专门等到了书院休息的时候。

  楚家也派人过来了的,不过对于送人这个事儿,楚家倒是没有说,毕竟这下人还是自己个买的合适一些,楚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他们搬过来第一天,楚家的人就上门来看望他们了的,还送了些吃食。

  就连这牙婆也是楚家介绍来的,楚家在县城可是老住户了,每年都会送牙婆手里买丫鬟,所以对牙婆来说是个大主顾,现在大主顾介绍的人家,自然是十分的热qíng的。

  这位牙婆姓李,这次带来了好几个小男孩,杜榆看了这些,都是年纪比较小的,就问道:“就只有这些?没有一家子的?”

  她想要能一家子买过来的,这样,当爹的可以赶车,然后孩子可以跟着二哥去书院当书童,女人呢,就能在家做饭。

  李牙婆一听这个,就乐了,其实很少有一家子买了的,一般大户人家,都是买几个丫头和小厮调、教调、教,过一年左右就能用上,大人根本就很少有人买,因为楚家的关系,所以她今天只带了这些小男孩。

  “回禀杜姑娘的话,老身这里确实有一家子人,他们是自卖自身,不过因为不乐意家里人分开,

  老身看着他们也可怜,就随了他们的意。”

  只是买了全家的人却是很少。

  看到这被家里父母或者亲戚卖了的小男孩,杜榆心里也是不好受的,可是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她也挽救不了所有人。

  就是不明白了,那杜柳为啥拼着命的要给人当丫鬟,做下人。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算了,想这个杜柳的事儿gān嘛呢,还是自家的事儿最重要一些。

  杜榆问道:“那一家子有几口人,都是多大年纪?”

  李牙婆忙道:“一家子五口人,爹娘年纪都是三十来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另外还有个小女儿,今年六岁。家里那边糟了灾,一路上乞讨过来的,到了咱们云阳县,最小的女儿就生病了,老身看着不落人,就把人给救了回来,只是老身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人,所以他们就求着老身,若是能一家子托付到好人家家里,他们宁愿做牛做马。”

  怪不得这一家子都卖不出去,这么五口人,还要一起买,除非是像杜榆他们这样,才刚开始买人的人家,不然这老得老,小的小,根本就不好卖出去。

  杜榆倒是觉得这一家子挺合适的,见过了李牙婆,对杜大郎和杜二郎说了这一家子的qíng况,“大哥,二哥,觉得这一家子怎么样?”

  杜二郎率先说道:“我觉得挺好的,买了他们一家子,也不让他们分开了,而且我们都有人了。”

  杜大郎问道:“这一家子需要多少钱?”

  “两个小子,贵一些,一个需要十两银子,两个就是二十两,小丫头需要八两,他们的爹娘,一个只需要五两,一共是三十八两。”

  这念头,反而是小的值钱一些,年纪大的下人却不值钱了。

  这些卖身钱,除了一部分给李牙婆,这一家子拿一些,然后他们还要还李牙婆的医药钱。

  “是死契还是活期?”杜大郎问道。

  “都是死契,我问了,这一家子家在北边,那边盐碱地也多,后来闹了灾,地也种不成了。”

  兄妹三个商量了一下,又和四叔四婶说了一下,就商量着看了人过后,就把人买回来。

  这一家子也姓李,杜大郎见了这一家子五口,和李牙婆jiāo割了一下,各自按了手印,李牙婆收了点钱,去官府办了文书,这李家一家子就是杜榆家的下人了。

  李家一家子听说有人买下来了他们一家五口,心里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全家不用分开了,害怕的是不知道主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不过李牙婆也算是尽心尽责,把杜家的qíng况告诉了他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古代言情 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