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返八零媳妇要赚亿点钱_李偏偏【完结】(217)

  转头想跟宋乔打招呼,宋乔早吞回原本想说的话,见阿爷的眼神,便猜到他要说啥了,吓得赶紧拿着钱去登记。

  宋乔人小,鬼主意多,她之前就跟李长喜说了:“叔,你提出来后,肯定有人反对和不参与,那些不参与的人,咱们不勉强,但以后村口水井里的水他们不能用。

  还有些人是真正需要的,咱们就先收这部分人家的钱,对于不能出力的人家,咱们就多收一块钱,对于不能出钱的人家,就跟他们说多出一份力。

  那种既不能出钱和出力的,又需要用水的,在叔这登记后,叔就跟他们讲清楚,等秋收后,用相应金额的粮食来换。

  这样先试试能收上来多少钱,差的钱我先拿钱补上,这钱就算是我借给村里的。

  等水池建成后,他们确实顶不住要用水井里水的,咱们再让他们把建水池该出的钱和该出力的这份一并折合成钱或者粮食补上。

  总之,不补上,就没水用。

  就算最后只有十几个人修建水池,咱们人也够用了,毕竟水池只有两个,人多了反而施展不开。”

  一开始宋乔没打算当这个出头鸟出钱建水池的。

  是沈越,大概他觉得自己分给他卖衣服的几百块赚得太容易了。

  就想当这个出头鸟。

  沈越一心想要“回馈”大石村。

  她想着沈越那才多少钱,后面又一想,日后,村里人也会安自来水,到时候修自来水也会用山上的湖,那口湖辐射的范围可不止他们大石村。

  现在在上面修建蓄水池,相当于比别的村早一步占得先机。

  另外,到时候有钱了,她把这片山承包下来,在山上栽种果树啥的,也会用到蓄水池。

  现在花最少的钱办不仅能照顾眼下也能惠及以后的事,多划算。

  这么一想,宋乔赶紧说她出这钱。

  宋乔当时说完,沈越盯着她看了好几眼。

  沈越表示认可,还补充了一点:“工期多出一天,按现在起房的工费给出力的人补贴,相当于给村里人一个打工赚钱的机会。”

  宋乔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沈越提他出修水池的费用,会不会根本不是想当“出头鸟”?

  人家只是单纯地想要放长线做大生意而已,不然能考虑到这么细致?

  结果被自己截胡了?!

  这就尴尬了~

  可他想用水池做什么生意?

  那边李长喜打算按照这套法子实行。

  没到的人家,他到时候上门去说,不怕凑不齐十几个人。

  有钱在手他并不慌,他更多的是担心没人干活……

  沈越也让他别着急,“要真凑不齐十几个人,那就不出力了,请村人来修建,给大家算工费,多的有人来赚这个钱。”

  就没有钱办不成的事!

  沈越确信今年是难能一见的大干旱,村里人不愿意去村口的井里打水,那就上山去吧。

  600米高才有泉眼,一天时间够他们跑几趟?

  到时候只怕会争着来交钱。

  沈越说这事还得赶紧办,秋收后,也有一连串的事情等着,大家哪里得闲。

  再说秋收后这么热的天谁还有心思上山修水池啊。

  另李长喜没想到的是,赞同修建水池的人家有68户,加上他们几家干事,怎么说也有七十多户了吧。

  修水池的人够了!

  李长喜痛快的收上来百来块钱,有的没带,先让村长把名字写上,承诺一会回去拿过来补上,还有几乎家里确实困难,也没有壮劳力。

  李长喜跟人说好了,秋收后,给几斤粮。

  人家也同意。

  拿着钱,做好的登记。

  修建水池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李长喜让同意修水池的人家,明天6点带着趁手的工具在村口集合,等匠人带着他们上山。

  没出钱没出力还没有水喝的人家望着村里几个干事匆匆离开的背影发愣:

  啊?

  就这么结束了?

  不给他们说个一二三出来?

  不再苦口婆心的劝劝?

  他们疑惑了:是这些人脑子进水了还是免费的河水不香了?

  对了!

  大河里的水能喝吧?他们以前在里头游泳喝两口也没啥事,应该是能喝的。

  *

  等大部分人散去,李长喜专门把村里的几个干部,沈越和宋乔留下来商量细节。

  特别是对着宋乔,李长喜嘴角咧着的笑都快到耳根了。

  毕竟钱啊还在宋乔口袋里头装着呢。

  有钱的就是大爷!

  宋清哪里见得这一幕,她百思不得其解,宋乔到底给李长喜灌了什么迷魂汤,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对一个黄毛丫头点头哈腰的,不要脸!

  “二妹,你不回去吗?”

  宋乔瞥她一眼,懒得费口舌搭理她。

  “唉,二妹,你看那是谁来了?”

  这话成功地引起了宋乔的注意,她顺着宋清手指的方向望去。

  就见谢博文和她大姨,从村口走来。

  谢博文穿着白色的衬衣,板板正正的西裤,头发梳着中分,还抹了头油,看起来还挺体面的。

  这次倒是大方了许多。

  手上拎着足有5斤的猪肉,还拎着一汪网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