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返八零媳妇要赚亿点钱_李偏偏【完结】(3)

  “这是怎么了,哭什么?是不是痛?来把这半碗药喝了,喝了就好了啊!”

  宋开富说着,扶起宋乔,笨拙地把碗凑到宋乔嘴边,小声地哄着:“乖啊,喝了爸爸给你吃鸡蛋。”

  宋乔拧着眉,就着碗,含着泪,把里面的黑色药汁一饮而尽。

  这辈子,她一定要让爸爸好好活着,不要再为生计发愁,不要再为她日夜忧心!

  “哪里有这么金贵哦!还吃鸡蛋!”屋内的女人听见动静走出来。

  对着宋开富警告道,“别动我的鸡蛋,这鸡蛋我留着卖钱的,另外过几天我要回她们外婆家,也得凑鸡蛋拿过去……”

  这个女人便是她妈王秀芬。

  在宋乔的记忆中,王秀芬对她非打即骂,对她还不如对王秀芬娘家的外甥好。

  这点点阴阳怪气的说话,算什么!

  更难听的都有!

  “这才几号?你都回去过一次了,怎么又要回去?感情老王家才是你家,这是外人家吧?”

  “话别说这么难听嘛!这不是清清考试嘛,将来肯定是个大学生,上大学你以为不要学费?”王秀芬反问,瞥了眼床上的宋乔,语气不善地吩咐,“乔丫头你赶紧起来喂猪!猪都饿叫了!你在床上躺了这么久,四肢都怕是躺化了哦!”

  “你一天吼啥!猪自己喂去,让孩子休息会!”

  宋开富瞧见闺女弱巴巴的样子,心疼极了,王秀芬还在旁边逼逼叨叨的,对王秀芬气不打一处来。

  说完,又转头柔声问宋乔,“你是咋掉进井里的呢?”

  宋乔这次晕倒就是掉到了井里。

  里面没有水,不过三米多的井,里面毒气多氧气少,宋乔身上没有旁的工具根本爬不上来,要不是被队上一个人给救了,她还不知道要在里面呆多久!

  时间有些久远,宋乔却记得很清楚她是怎么掉进去的。

  王秀芬让她一起去爷爷以前的地主房背砖,爷爷家以前是地主,当年地主房被村人砸了些,全是断垣残壁。

  但散落的砖是上好的青砖,这些年政策松了,有不少村人悄悄地来这里把背砖回去,偷偷码个灶台、水池什么的。

  她这两天有一场考试,并不想去。

  她大姐和王秀芬非让她去背点回来,说再不去背,都快被村里其他人背完了云云。

  王秀芬还骂她懒!

  她不想听王秀芬念叨这才跟着去了,到了地方后,王秀芬指使她去后院捡。

  往常她都是走的外面,对里面不熟悉,她不知道杂草丛生的后院门口就是一口井。

  这不,她才一跨进去,就掉入了井里。

  第2章 原来是不想让她参加高考!

  她赶忙呼救,王秀芬却不搭理她,捡了砖背着就回家去了,全然忘记了她还有一个女儿。

  她记得上辈子,她爸爸也这么问了的,她如实说了。

  王秀芬当时辩解道:“我哪里知道她掉到井里了!她在那里鬼吼鬼吼的,我还以为她在吓草里的蛇……”

  这话说的,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宋开富只数落了王秀芬几句她这个当妈的粗心大意,又叮嘱宋乔以后走路小心点。

  上辈子的宋乔这时候也是这么以为的,以为她粗心大意。

  后来每每回想这件事,宋乔都觉得怪怪的,王秀芬不是那种人,她心眼细着呢!

  而且这件事哪里是粗心大意能解释的,分明是故意为之。

  可是为了什么呢?

  宋乔的目光再次落在挂历上,上面的日期让宋乔记忆深刻。

  这是全国高考的日子!

  今天她该和大姐宋清一起去参加高考的,但偏偏在高考前一晚发生这样的事情,容不得她不怀疑。

  王秀芬不想让自己参加高考!

  宋乔眼皮猛地一跳!

  小学毕业后,王秀芬就不同意她再念书,这时候恢复高考没几年,城里都没多少人重视高考的重要性,何况是农村了。

  很多农村家的孩子早早就不读书,特别是女孩子,觉得女孩子读书没什么出路。

  家里的女孩子无外乎是一条路,等大了,找个合适的人家嫁出去!还能收一笔彩礼钱。

  宋乔呢,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很早就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本来未婚夫家就瞧不上她,她要是不读书,以后跟村里其他的农妇没啥区别,怕是他们家更瞧不上自己。

  因着这个原因,宋乔罕见的固执,不管王秀芬怎么说,她都坚持读下来,还因为成绩优秀得到大队和学校不少奖励。

  见她这么坚持,爸爸和爷爷乐开了花,对此很是支持,王秀芬见宋家两个重要的男人都支持了,她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要读,大家都读吧。

  她强压着宋清也开始读书。

  刚开始宋清还不乐意,后来发现读书会少做不少活计,那点不乐意也压着了。

  这半年,因宋乔连续跳级和宋清一个年级后,宋清可能感觉到压力,前所未有的认真学习。

  宋乔想清楚这段,顿时豁然开朗。

  上辈子她晕了半天,掉入井里时还扭了脚,她无缘高考,宋清却成功考上了大学,两人的差距就此拉开。

  原来一切不是天意,而是人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