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返八零媳妇要赚亿点钱_李偏偏【完结】(300)

  “妈!”赵玲被宋老太当着侄女的面说嘴馋,很不好意思地笑笑。

  卖钱的东西,她怎么可能偷吃!

  就算要吃,也是尝味道!

  *

  几本书都已经复习完了,宋乔先是把之前的错题找出来重新做,要是再有错的,宋乔找到书里的内容加强记忆。

  再找到相关的题型做下,循环下来,还是有几道题型不会,宋乔只能暂时放过。

  做完后,她又在系统找了不少其他地区的高考试卷,不停地刷题。

  不得不说,这么刷下来,进步是非常迅速的。

  可惜计划很美好,现实却很烦人。

  才刷了两天的题,王老太便上门了,要王秀芬和宋开富带着宋乔回老王家帮着他们家收割。

  从来不提宋清回去帮忙。

  从这件事中,宋乔也算是看明白了一些道理,有时候亲戚和旁人对你的态度,取决对父母对你的态度。

  回老王家帮忙这事,宋开富答应,宋家老两口都不答应啊。

  哪里有这样的人,都嫁出去二十年的闺女了,年年农忙都要女儿女婿去帮他们家忙活的。

  等把他们家的事情忙活完了,才让人回来。

  等人回来,家里活都过时间了,也就今年是用机器收的,要是没有机器,他们家的地都还没有收完!

  两拨人又是一顿好扯。

  最后,宋老头发了话,王秀芬要去就去,但宋开富不能去。

  过段时间就该交粮了,他一个老头子可弄不动这么多粮食去交。

  宋老头把王家人的性子摸得透透的,宋开富这要是过去老王家,一时半会得能回来?

  帮他们收完粮食后,不得帮他们收进仓里?收进仓里后,不得帮着把他们家的粮食弄去交了粮食?

  要是没事干,能吃到他们家一口饭?

  “这些粮我们辛辛苦苦地伺候了这么久,要是不收上来就掉了,我知道开富他弟兄在摆摊子,你们少摆一两天就行了,还有城里的那个,两个儿子还不够把粮食弄到公社交粮?

  难道摆地摊比收粮食的事还要重要?再说往年女婿都去了的,今年咋不行?”王老太理直气壮地说道。

  往年是帮王家出公分,一忙忙活十来天。

  他们家不要啊!

  宋老头摆摆手,不想跟这个胡搅蛮缠的老太多说一两句,“你也知道往年都是我儿子去的,你好几个女婿,轮也该轮着他们了吧,就逮着我儿子去,合着我儿子性格好就被你们可劲地使唤?还是那句话,你要你女儿回去我管不着,要我儿子回去,没门!”

  王老太见说不动宋老头,只好降低要求,“我女婿不去就不去吧,我把秀芬和乔丫头带回去。”

  想到王家人做的事,他都还没人王家人计较呢,还敢上门提乔丫头,宋老太一听见这话,就有火气,“乔丫头也不会去。”

  宋老头也赶紧道:“她不会去,孩子要报名了,你可耽误我孙女考大学。”

  “凭啥,哟,乔丫头可还喊我一声外婆,现在是长本事了,帮外婆家秋收怎么了?谁敢有意见?!还耽误考大学?就凭她考得上吗?”

  宋乔不在堂屋里。

  王老太这话是冲着柴房喊的,她知道宋乔住在上面。

  她还当宋乔是以前的软柿子宋乔。

  不知道现在的宋乔早已经姓了钮祜禄。

  第241章 亲家你有病就去治

  宋乔听得一清二楚,可那又怎么样。

  对于这些人的话,她一点不往心里去。

  宋乔戴上耳机,做听力。

  要是英语里的听力有下面王老太的话好理解就好了。

  估计那时候,她可以无障碍地用英语交流。

  王老太什么心思,宋家人还能不知道?

  叫宋乔回去,一方面可能真是为了秋收的事,更重要的是想撮合宋乔和谢家的事吧。

  真是可笑,当他们老宋家没人了吗,孙女的亲事要外家来做主!

  “她是喊你外婆,可她更是我们老宋家的孙女,我们当爷奶都还在,宋家也有一堆事情要让乔丫头做,就不去你们老王家了,你们要带王秀芬就赶紧带走,不要在这里扯!”

  宋老太说着,完全不顾王老太的面子,挥着大扫帚虎虎生风地扫起来,还指着王老太脚下的地扫。

  王老太见宋家老两口油盐不进,就站在柴房下哭喊。

  还没哭两句,就见一只黑不溜秋的狗龇着牙,飞速地朝她奔过来。

  王老太被吓得一哆嗦,嘴里骂着不孝子孙,赶紧躲回宋清屋里。

  对着王秀芬哭诉。

  左一句没良心,右一句不孝女的喊。

  王秀芬只好在宋开富面前哭。

  宋开富被她哭得神烦。

  想着要不答应吧,往年都去了,今年不去说不过去。

  而且王家确实地多。

  一转头就瞧见外面宋家老两口阴沉着脸站在上房门口,显然是关注着这边的动静呢。

  宋开富吓得一哆嗦,赶紧喝道:“哭啥子,今年我不会去,你……你也别去,就你老实,你几个姐姐和姐夫咋不回去!”

  王秀芬委屈地红了眼眶,“几个姐妹就我嫁得最差,我们不回去帮,难道要我城里和镇上的姐姐、姐夫下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