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返八零媳妇要赚亿点钱_李偏偏【完结】(454)

  “要回部队啊,那……你妈和乔丫头在吧,到时候你们都来啊!”说这话时看了眼宋乔。

  宋乔继续礼节性的笑笑:“我也去不了,要回学校上课。”

  按他们这的规矩,她现在还是个未婚的姑娘,一般村里邀请做客,不会跟她说,而是会告知家里的长辈。

  这种没有邀请家里长辈,直接来请她的,多半是见她在这,只邀请沈越而不请她怕她心里有想法,顺口提的。

  可千万别当真。

  要当真跟着一道去,那就麻烦了。

  果然,王大伟也没有再开口邀请。

  又扯了几句,邀请过了,见沈越对他的态度很正常,没有特别的情绪,王大伟和马国用两人彻底的放心下来。

  沈越母子不知道做了什么,眼见着他们是越来越发财了。

  现在村里的人都向着他们。

  他们还听说,沈越在江市一中当了老师呢!

  这可了不得,人家正经学都没有上过,却能在江市那么大一所中学中当上了老师,肯定有什么别的关系。

  两人想到之前做的一些事,心里都忐忑着。

  冤家宜解不宜结。

  两人便想着用做寿来探探沈越的态度。

  虽然沈越表示不去,可人家总归没有恶语相向,再说,他还向他们解释了不能去的原因。

  果然啊,这小子得罪不得。

  以后,他们可得警醒一些。

  特别是马国用。

  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出来后在村里没呆两天又走了,跟消失了一样,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希望他别再头铁的非要来找沈家母子的麻烦。

  还有他那个同样不成器的弟媳,前两天还被他逮到那婆娘四处散播云容的谣言。

  他都得看紧点。

  沈越刚才还表示要去部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万不可让自己弟弟一家再闯祸了,别连累了他的儿子!

  *

  翌日一大早。

  宋老头带着钱领着两个儿子出门去城里为宋清打点去了。

  当赵玲得知要把这段时间辛辛苦苦挣的几百块拿来给宋清打点,一早就闹开了。

  要不是怕周围邻居知道宋清干的事会影响她家宋蔓的名声和亲事,赵玲非得把村里的几个干部叫来给她主持公道不可。

  凭什么啊,这跟把钱拿去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打水漂还能听一声响,这些钱拿出去能改变什么。

  听说定都定下了,还能把人给换了?

  当人家那些单位的人是什么!

  还有,用她的钱为宋清打点,想想都窝火。

  赵玲拦着,差点跟宋开强干架。

  最终,赵玲怕引起婆家的不喜,这才放手。

  眼睁睁地看着几人拿着她们的辛苦费出了门。

  宋老头先是用这钱买了两瓶好酒,提去邵家找邵贵培。

  邵家的地址他是知道的,之前给宋乔和邵玉华订婚时,他来过这。

  宋老头带着宋开富和宋开强在门口敲了半天门,里面都没有动静。

  三人以为邵家没人在家,便蹲在门口的花坛边等着。

  第362章 一会该没车了,你们还是回去吧

  这一等就是一上午。

  邵家还是没人回来。

  春季农忙,家里的事很多,三人也不可能一直等在这。

  于是宋老头让两人先回去忙活计。

  他一个人先在这里等着。

  宋开强和宋开富也没有其他的法子,两人商量一阵,先让宋开强回去,宋开富和宋老头留在这,宋开强把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塞给宋老头后,就回家了。

  两人在门口守了一天,觉得这比在田里干了一天活计还要累。

  直到晚上才看见一辆黑色的车从远处向邵家院子开过来。

  宋开富赶紧起身,去扶宋老头。

  宋老头腿都麻了,要不是宋开富扶他一把,他都起不来。

  两人赶紧朝车走过去。

  两人扬起笑,期待的看着车。

  没想到从车里下来的不是邵贵培也不是邵玉华,而是一个女娃。

  女娃穿着洋皮鞋,穿得也很洋气。

  从车里出来就瞧见两个对着她笑着一脸讨好的两个陌生男人,心头一跳。

  这不会是邵玉华的爷爷和爸爸吧?

  不是说他爷爷和爸爸都是江市当官的吗?

  怎么老成这样。

  女孩很忐忑地望向车里的邵玉华。

  邵玉华拔下车钥匙,没注意到女孩脸上的表情,也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宋家人。

  等他一出来,手腕就被女孩拉住:“邵大哥,他们是……”

  邵玉华垂眸看见她拉着自己的手,欣慰地笑笑,抬头想要说什么,就注意到面前站着的两个宋家人。

  他呆了片刻。

  宋老头和宋开富都注意到了两人亲昵的动作。

  宋开富想到之前宋清为了保护他的名声,被村里人说得那样难听,都没有想过把邵玉华给供出来。

  可邵玉华呢?当着村里人的面说要对宋清负责。

  他负责了吗?

  钓着她的女儿。

  这才多久,他竟然就有了新对象。

  宋开富脑袋一热,扬起拳头就狠狠地砸在邵玉华的脑袋上。

  几人都没有想到一向老实木讷的宋开富会打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