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宁天下_小叉【完结】(95)

  “感qíng好?”鸨父嗤笑一声,满脸不屑,“好过头了吧。知道的那是兄妹,不知道的……”鸨父冷笑一声。

  李凤宁眉头一皱。

  之前那个小厮的话不论是真是假,李凤宁都很难用正常的办法验证出来。粮仓如果真的少了四成半的粮食,那么燕州府衙肯定要死死捂着,绝对不能让她知道。亲自入仓验看是毫无意义的,毕竟每只袋子里装了些什么,她根本无法验证。几百万石的粮食根本不可能靠她自己一个人检查完毕。而偷偷摸进粮仓就更加不可能了。因为官仓的重要大概也只比银库略低一点,不仅常年有重病把守,更有律法明文规定:“可疑者就地格杀勿论”。

  官衙那里显然是没人会跟她说实话的了,于是李凤宁就想起鸨父脱口而出的“凤司庾”来。虽然只是个cao贱业的人,可青楼来往的总有些身份,兴许这个鸨父会漏出点什么有用的消息来呢?

  李凤宁存着心思打探粮仓的消息,却不想听到了一段跟她也有点关系的闲话。

  如果不是李昱突然病倒,这位寄居在宁城的萧公子只怕已经成为她的未婚夫君了,只是如今……

  李凤宁不由又想起京师,想起皇宫,想起魏王府。

  鸨父见她似乎有点提不起兴趣来,只略一顿突然说道:“这些闲话可是闷到凤司庾了?”鸨父小心地赔笑着,“咱们宁城其实不止岸上好玩,白天还有画舫呢。”他声音略顿,然后带上了几分小心翼翼,“只不知您会在宁城待多久?”

  李凤宁睫毛一颤。

  她还存着心思套鸨父的话,却没想先开口的居然是他。

  只是他一个青楼鸨父,问她这些……

  “谁知道呢。”李凤宁尽量让自己看上去厌烦些,“官衙那些人磨磨蹭蹭,做事一点不利索。原本核过数目我就要回去的,现在还不知道会拖到几时。”

  “官衙那些大人许是怕有错漏。”鸨父说,“最近一阵怕是该考课了吧?”

  吏部有个考功司,专管百官的考课事宜。gān得好有嘉奖,gān得不好则有惩戒。

  “你还知道得真清楚。”李凤宁斜睨了他一眼。

  “咱们谢太守英明,”鸨父说到这个,语气里透出淡淡自豪,“即便是咱们这些人,也能去官塾里听课呢。”

  “官塾……”李凤宁一愣,“是什么?”

  “怎么其他地方没有吗?”鸨父反而一脸吃惊,“就是各村各县都有的官塾啊?太守派的先生,去那里能学认字,还管一顿饭呢。”

  “管饭?”李凤宁眉头慢慢皱紧,“整个燕州都是这样吗?”

  “是吧。”鸨父不知李凤宁为何皱眉,只是下意识点了点头,“奴家也没离开过宁城,不过其他地方不是这样吗?”

  “官塾除了教认字之外,还教些别的什么?”李凤宁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追问。

  “据说沿海那边的村子那里,还会教些武艺。”鸨父犹豫了下,但是他显然觉得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所以即便犹豫还是说了,“这两年流寇越来越厉害,已经有好几个村子没法住人了。那里的官塾就会教些防身的武艺,碰上流寇还能抵挡一下。”

  ……流寇?

  还已经荒废了好几个村子?

  或许从燕州整体来看不算大事,又或许李凤宁只是不在其位,所以这个青楼鸨父说的事,她居然是一点耳闻都没有。

  官塾与流寇。

  李凤宁眨了眨眼。

  会与官仓有关吗?

  这种教授百姓学习并且还解释朝廷政令的官塾,如果是由朝廷设置,李凤宁就不可能不知道,何况这官塾还管饭。李凤宁几乎在听到的刹那,便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管饭自然可以招来更多的百姓。而如果有人能够浅显明白地宣讲,也更有利于推行政令和安抚百姓。

  只是这么一来,对燕州的赋税便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青huáng不接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来吃饭顺便听课?倘若真如鸨父所说的贵贱不计,只怕官仓里少的那四成有很大一部分就耗在了这上头。

  至于流寇,则问题更大。

  要知燕州成为鱼米之乡是因为气候温暖湿润,加上土质肥厚。也就是说燕州粮田占地不大,每亩产量却比其他州郡都要高很多。也所以荒掉一片就会产生很大影响,更不要说空了几个村子了。

  李凤宁眼珠子一转。

  她想,她知道接下来应该朝哪里走了。

  “……司庾,凤司庾,您看这样好吗?”

  “嗯?”李凤宁回过神来,根本不知道鸨父刚刚说了什么,只随口应了句,“你看着办就是。”

  “那您稍候,立刻就来。”

  第77章 疑惑重

  冬日天亮得晚,于是辰初时刻,天还只蒙蒙亮。

  大街上行人稀少,小巷口的小摊上却座无虚席。穿着厚棉衣的中年妇人一边麻利地添柴烧水,时不时扬起那张被炭火熏黑的脸招呼客人,一开口就哈出一团白气来。

  把青楼当客栈歇了一夜的李凤宁本是慢慢走着,一双眼睛瞄到那一个个穿着冬衣埋头苦吃的背影,不由就停下脚步。

  照安阳的习俗来看,即便夜夜笙歌的纨绔也不乐意在外头吃朝食。上酒楼是有钱,而去摊子上解决一天里的头一顿,基本上就是那些连男人都娶不上的女人才会gān的事。李凤宁不知道宁城这里习俗如何,想来在上工前赶着来巷口摊子解决一餐的,只怕日子也富贵不到哪里去。

  也所以,李凤宁现在看到的应该就是“宁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李凤宁走近了几步。

  借着稀淡的晨光,李凤宁可以看个大概。几只方桌边围坐的客人有啃包子喝豆浆的,也有吃面的。她们一个个的衣衫都还算gān净,鼓鼓囊囊的棉衣看着也挺厚实,仿佛新做的一样。

  李凤宁转头扫了眼宽敞整洁的街道,最后目光落在脚底的石头上。

  宁城的大街小巷都用石头铺的街面。小路用碎石,像李凤宁现在所站的庆阳大街,用的就是两尺见方的大石头。年头一长,石头毛糙的表面被磨光了,一旦下雨就容易使人滑倒。许是因为这个,所以李凤宁脚下这块石头上细细地凿出了很多道粗粝的浅痕。

  在铺路的石头上凿点印痕出来,就只能是一州府衙下的命令。如此贴心百姓之举,该说是个好官了,但是一股浓烈的违和感却冒了出来。

  能被磨得这样光滑,这石头待这里的年份只怕比李凤宁的年纪还大。只是上头防止摔伤的刻痕却非常新,最多也就一年两年。

  而对面那个小摊的锅碗和桌椅看着都很新,一点不像用旧用老了的东西。

  更加明显的是,那些客人的棉衣都厚实得像新制的一样。

  李凤宁眉头慢慢皱起。

  初到时不觉什么的宁城,在昨晚的一句话之后仿佛处处都成了疑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