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一叶无花【完结+番外】(328)

  不过在下决定之前,得亲眼见过肥料的情形如何才是,陛下微微眯了眯眼,看着写得异常详细的方子,想来姜荣安早就考虑好了。

  陛下唤来贴身的侍卫,将方子递给他,让他找人研究。

  心里异常兴奋的陛下,摊开一张大纸,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如果粮草足够,许多事情就能够着手进行了。

  他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帝王,渴望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的篇章,让后人提起他所治理的这个朝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而折子在呈到陛下手中前,也有人试图知晓其中的内容,不过因为彻底密封的关系,压根就没更多时间动手,只能对里头的内容好奇不已。

  姜松早和苏家人赶在小寒前回来,因为今年是闰年,所以春节要晚很多,且今年雪并不如去年大,倒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延续去年的政策,今年冬日里几乎没什么问题,即使异常困苦的人家也能好好地过这个年,县城里更是没有人敢闹事,令县衙的人都轻松许多。

  立春的时候,这时候天已经没有之前冷了,街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准备年货什么的,更有的人都开始在地里干活了。

  毕竟天气暖和的话,雪是化得非常快的。即使有过年期间不休息的说法,但是对于红河府的百姓们来说,节气到了就得赶紧耕作,要不到了芒种就该哭了。

  对于融雪一事,姜荣安还是很重视的,派人看好家中的小孩什么的,千万不要跑到河面湖面之类去玩,若是掉入其中,可是非常危险的。

  毕竟小孩子顽皮,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喜欢对着干,往往就需要人们多加注意警告。

  虽说挂心农事,但是过年的氛围还是很浓,今年因着天气暖和,几户大户人家就合起来请了戏班子来唱戏,可把人们高兴的,呼朋唤友地来看戏。

  戏台就撘在县衙门口不远处,因要连演三天大戏,这戏台周围那是个人山人海,许多人早早拿着凳子占位置,周边更是有小摊贩来卖东西,热闹非凡。

  沉寂了一个冬日,村民们对于这个活动是非常高兴且兴奋的,但姜荣安却很清楚这个时候最是混乱的时候,若是不加强巡视,只怕到时候衙门要乱成一锅粥了。

  过完了年,地里除草施肥什么的都很忙,尤其是姜荣安要求每家每户都要种树三棵,可自选树苗也可以到衙门统一领取。

  好在只是种三棵树而已,许多人即使有意见,但这也不费什么功夫,嘟囔两句就照做了。

  除此之外,姜荣安却让人在道路两旁都种了树,但凡是比较宽敞的道路都不放过,有那凹凸不平的,更是组织人修整。

  这些树木长大之后,除了起到防风绿化的作用,夏日还能为人遮阴,从村子一路到县衙,也不必受日晒之苦。

  姜荣安知道强迫人去做一件事并不好,但在强迫的过程中硬是灌输下一个观念,植树造林是有益于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事,勤做绝对没错。

  以后即使自己离开了,这里的百姓们依然会遵循着这样的观念,自发地种树,久而久之,自然是一片绿荫。

  春分后,姜家宗族在京城的人终于来到了平南县,绒布的销路出乎意料的好,除了自留的两匹,其他就在京城内部卖完,连流出京城的几乎都没有。

  北方不是姜家宗族的大本营,行事上多有不便,如今绒布出在姜荣安任职的县上,自然要趁着姜荣安还在任期间赶紧与苏家打好关系,以期保持着绒布的第一收购商身份。

  第379章 联会

  而此时,平南县的其他大户人家已经知道了苏家为什么大量种植草棉的原因,是因为苏家掌握了新的织布技术,织出了让人爱不释手的绒布。

  这可是独一份,物以稀为贵,苏家在其中能获利多少,光是想一想就教人眼红不已了。

  苏家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而在姜荣安和古青娅说绒布技术让他们自己处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好了办法。

  那就是用绒布技术将所有的家族绑在一起,每年其他家想要制作绒布就需要向苏家缴纳一笔费用,这一笔费用会有一半会拿来做善事。

  苏家的意思很简单,缴纳一笔钱就能制作绒布,绒布随自己销售,每一年都是如此,若是有人不受规矩,那就由县衙判决,谁将绒布的技术传到别县,就此迁离平南县。

  没有什么技术是可以一辈子不被人学走的,但是在绒布技术遍地都是之前,他们县的人先从中获利,以后也就各自造化了。

  总之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苏家的打算是如此,不过苏老爷子并未马上决定,而是先去跟姜荣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而后姜平岁到来,身为商人的意见自然是不同的,他觉得苏老爷的决定太过于冒险,一旦有人不守约定,绒布技术就遍地开花。

  姜平岁的意思也很简单,以苏家为主导,其他人家出草棉出可靠的人到苏家学习且做事,没产一匹绒布留三尺做工费。

  如此三年,其他人家便可脱离苏家单独织布做生意。

  苏老爷子有些左右为难,不得不承认,姜平岁的这个主意比自己的还要好。

  姜荣安并不插手这一件事,既然说了绒布技术由苏家处理,那就不会再反悔,姜平岁的意见,苏老爷子愿不愿意听取,也要他自己做决定。

  关于能让草棉提高结果率的肥料方子,姜荣安表示要看苏家等人家最后的决定再考虑要不要公布出去。

  草棉的产率太低,若是不加以提高,最后的回报率是比不上粮食的。

  如果平南县的所有人能够合起来,像天香县那样子,全县掌握了一门技术,那么这个县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不用再惧怕什么了。

  最后,让姜荣安惊讶的事,苏家联合了其他及大家组成了一个联会,共享绒布技术,每年拿出一笔钱当作购买技术的资金,而这笔钱就拿来造福乡里,或是造桥铺路或是植树造林,皆由此支出。

  这样其实跟苏老爷子最初的想法差不多,想来苏老爷子是没有考虑姜平岁的意见的,如果按照姜平岁的想法来,那么就等于其他家低苏家一等的感觉。

  对于县城里的人家来说,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一个水准,如果苏家硬是要去当那个头让其他大户人家俯首称臣,最后就是被排挤而落败。

  小地方的人有小地方的生存哲学,不同的地方的规则并不一样,否则怎会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呢?

  对此姜平岁没什么想法,他只要确保自己会是绒布最先且最多收购商便是,其他的他也懒得管。

  “荣安少爷真是厉害,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能让整个平南县焕然一新,百姓们对您赞不绝口。”姜平岁在县城里走了一遭,都不用细问,只要提一提姜荣安的名字,百姓们就非常高兴地跟他说有关于县太爷的种种壮举,是如何的爱民,有仁心仁德。

  姜荣安看了姜平岁一眼,在京城的时候,他跟这个人的接触不多,或许是在京城待久了,平时颇自视甚高。

  “岁叔谬赞了,我做的不过是我该做的罢了,身为一方地方官,自然要为一方百姓办事,否则要我何用呢?”姜荣安笑着说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