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_行而不辍【完结】(37)

  朱元璋表示,他一点都不想再被拉出去。

  【还是从头给大家大致讲讲这个官制的问题。自秦始皇一统六国,称帝后的始皇推行的官制叫三公九卿,三公里包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掌兵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也算是副相的御史大夫。九卿就不细说了。毕竟跟丞相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汉朝时基本沿袭秦朝的官制,三公的名字只是有所改变,权责大同小异。不过,君主集权嘛,皇帝发现三公九卿的权利过大,都要凌驾在他这个皇帝之上了怎么办?具体怎么转变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在隋唐之后实施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对相权的分解。】

  【三省六部制,是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是六部,为工、刑、户、礼、兵、吏。其后的朝廷多照此制,只不过换汤不换药。重点来了,明朝,明朝怎么着呢。朱元璋啊,洪武帝啊,他觉得丞相的权利太大了,因此他在洪武十三年杀了他的丞相胡惟庸后,把丞相这一个位子给废了。】

  嗯,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秦始皇拧紧眉头道:“君臣相争不错,然丞相之职是在协调百官,调节君臣之间的关系,因为权利太大废除丞相之位,有用吗?”

  对的,有用吗?朝廷难道不要人干活了吗?皇帝不需要朝臣帮忙处理朝政了吗?

  丞相这个职位,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废了显得过于兴师动众,而且,略傻!

  有此想法的何止秦始皇,刘邦侧过头问:“废了丞相,丞相的活就不用人干了吗?”

  怎么可能呢!吕雉道:“不过是换一个称呼让人继续做事罢了。”

  刘邦摇摇头道:“觉得丞相的权过大,把人收拾了就是,哪有把宰相之位废了的?天幕说的什么内阁首辅,听名字就知道,一准是丞相。”

  是的,谁听了内阁首辅这么一个名字都能想得到,丞相之职是非存在不可,须得有一个协调阴阳的人在皇帝和百官中间,有什么事还方便顶包,对上对下都如此。

  【大家听着内阁首辅这名字也就知道了,哪怕洪武帝废了丞相之位,丞相这个位子该做的事,那也得有人来做。不过是换一个名字,作为实际上的丞相,没有丞相之名罢了。是吧!人啊,真是复杂的生物,自来因为丞相权势过大,杀丞相的人不在少数,怎么别人都不废丞相这个位子,偏洪武帝就废了呢?想不通,想不通啊!】沈悠一边说,一边摇着头,一脸的无奈,这是真想不通?

  朱元璋!真,面上无光啊!

  【反正,自洪武帝不再设丞相之后,并且规定后续也不许再设,老朱家的人总要执行朱元璋的决定的,因此,永乐帝后设内阁。内阁嘛,顾名思议,就是设在宫廷院内的一个机构。本来是作为国事咨询机构的存在。但是,皇帝的国事咨询机构啊,哪一个部门不是由此开始,一步一步的集聚了权利,成为权利的中心,无数人为之奋斗达成的目标。】

  【内阁首辅,也就是说,除了首辅外还有次辅。对的,所谓的内阁制人数为一到七人不等。但是,首辅和次辅之间有着一道鸿沟,首辅可以说是总揽大权,这一点该怎么说呢?有利有弊,对于当时的大明朝来说,张大人大权在握,也亏得他大权在握,才能够顺利推行新政。可是,无论是对帝王或许是下边的臣子来说,为臣者权势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造就了万历皇帝对张大人的不满在一点一点的增加。最后被人一语道破,立刻炸了!】

  【有一说一,虽然对于洪武帝废丞相制这事有很多诟病,不能否认的是,废除丞相制,在一定程度上让洪武帝能够更了解百姓。】

  【洪武年间,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他的权利大到什么地步呢?说是掌握生杀大权都不为过。而且他和随洪武帝打下天下的开国功臣们勾结,贪赃枉法,你给我办事,我给你办事,这都成了一个小朝廷了。完全已经把洪武帝无视到底。】

  【无论是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朝廷里还一个朝廷,更何况这些人勾结在一块不仅损害洪武帝的利益,更损及大明百姓的利益,危及大明朝安定。所以,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被洪武帝收拾了。大明朝时皇权达到空前的高度,真正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死。】

  【对于皇帝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也是因为这样,以至于大明的臣子都被皇帝压得死死的。哪怕后来永乐帝设内阁,纵然内阁的权利再大,却依然没有执行权。执行权,从前的丞相上承下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是手握大权。所以,皇帝与丞相之间也是相辅相争。】

  【正所谓此消彼长,削减丞相的权利,就能让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洪武帝废丞相制,是要将天下大权全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洪武帝再勤政,他也不可能一个人把天底下的事全都办了。更何况国事多如牛毛,一天两天能管得了,十天半个月也能,但一年两年,十年八载呢?】

  【很快洪武帝就意识到没有丞相的坏处,可是相比于废丞相对他的益处,这点坏处也不是不能想办法弥补。洪武帝怎么解决呢?洪武帝设立四辅臣,从民间征召老儒帮他处理政务。然而这样一群没有行政经验的人,怎么可能帮洪武帝处理得了政务?】

  【察觉问题的洪武帝废了四辅臣的制度。但是政务必须要找人分担啊。既要没有多少权利,又要能帮到他处理政务,洪武帝盯上了翰林院。翰林院内的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饱读诗书的人,日常本就时常为皇帝皇子们讲课。在洪武十五年,洪武帝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内选择儒臣为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咨询。让洪武帝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他开这个头,这些以备他咨询的大学士们,一步一步得到越来越多的权利,慢慢的明朝形成了一条铁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