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丑女如菊_乡村原野【完结】(504)

  张槐笑道:“他不嫌麻烦,跑那么远的路赶来吃一顿饭。咱自然会招呼。不过,只怕他吃完了,回去下塘集又该饿了。还得吃第二顿。”

  众人失笑。

  如此尽欢一日,众皆兴尽而归。

  张槐和青木满心喜悦。jú花提议开这间酒家,赚钱还在其次,最重要的jiāo接这些读书人。当然,她可没啥坏心思,不过是想让张槐跟青木多与这些人接触,开阔心胸和眼界。连葫芦板栗他们小辈也能多受些熏陶而已。

  田上酒家开张出乎意料的顺利,连李耕田也说不出什么来,他先前可是很不满的。

  酒家果然生意火爆,连下塘集也经常有人来这吃饭。为此张槐定下一条规则:外人来吃,不分小份。要点就是按平常的一份来点。

  饶是如此,依旧不能阻止人们以各种名义过来吃饭。

  正好火烧橡园一案结果出来了,并非查出主凶,而是如赵耘所算计的那样,攀扯出一堆官员,gān连无数人。

  赵耘和张杨潜心筹划,动用故jiāo人qíng,算计利用各方人马,借着有人妨碍办书院的名义。搅浑了一池水,在周夫子告老之后,崭露头角,令各方侧目。

  至四月底,清南村已经聚集了宿儒及文人学子三四百人。大家看着那几百亩黑黢黢的山地,听当地人描述橡园当初的好景致。以为若不是这场大火,书院定会安在此处,纷纷大怒,遂联名上书湖州府,要求严查此案。

  其实这案子早就移送刑部去了,皇帝责令三司会审,各方趁机互相弹劾,这才牵出了许多人,热闹的很。

  众皆以为是周夫子在背后推动此事——这火惹得老宰相发火了,使得他们跟着倒霉。因此纷纷大骂那放火的神经病,除了烧掉一座山,死了几个贱民,也没见谁得了好处。若不是有金四贵儿子的供词,几乎都要怀疑是张家自己不小心失了火,然后赖到旁人头上。

  这其中尤以临湖州的原吏部丁尚书最憋屈,因为好些人都怀疑是他指使的。

  然大理寺和刑部折腾了几个月,也找不到当初怂恿金大金二的少年,却越能证明这场大火是有人蓄意谋划,连下塘集也有人说见过那少年和金家兄弟在一处。

  既查不出来,永平帝为了安抚民心,从被牵累抄家的官员家抄出的财物里,分拨了五万两白银,赔偿张家。

  说起来好笑,这赔偿数额定的如此高,还有huáng豆的一份功劳。

  圣旨来到,张家除了留下一万两白银补偿损失和支付给雇工,余下四万两分别捐给了书院和医学院,对外说这钱是皇上一片仁心爱民,不算张家捐的。

  皇上听人汇报此事,圣心大悦,听说张家迁移了祖坟,便特许张杨于书院开张之日,回乡祭祖,并和赵耘、袁县令一起主持书院开张盛事,甚而连医学院也关注起来,着太医院派人来协助。

  正当众人议论张家因祸得福的时候,便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杨,说其父兄乃jian诈商贾,明里出资支持书院和医学院,实则借两院之便利,行商贾之事,谋取钱财,却蒙蔽圣听,乃欺君罔上之徒。

  永平帝见了奏折也皱眉,又觉得以老宰相为人,若是弟子如此行事,断不会坐视不理,其中必有缘故。

  于是责令湖州知府严查此事,又令二皇子南下,代表朝廷出席青山书院和碧水书院落成仪式,以彰显皇家对书院和天下士子的重视。

  碧水书院乃丁老头(原吏部尚书)等人筹办的书院,因其坐落在临湖州凝碧湖畔,因此得名,倒跟青山书院正好相对了。

  青山书院六月一日开张,碧水书院则定于六月十日开张……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今日两更,下一更即刻送上,再求最后一晚的双倍粉红******

  第五百六十九章 欺君

  不说朝廷的人往下塘集赶来,且说jú花听说此事后,气得在家大骂,说这些当官的不gān正事,屁大点事都能上纲上线,只要对自己有利,全不问青红皂白,就敢乱扣罪名,还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嘴脸。

  她开酒家碍着谁了?卖自己种的东西,还卖得那么便宜,跟jian诈商贾完全靠不上,真是岂有此理。

  时至五月下旬,张家刚把秧苗栽下田,又要忙着采收木耳,jī鸭兔子养殖多了要加qiáng管理,地里huáng豆、玉米、山芋也要跟紧了,蔬菜种的也多,全家老小都忙不停,这消息格外让她恼火,本来孕妇火气也格外大就是了。

  正好这天学堂休息,家人都出去忙了,红椒和huáng豆几个小的写了会字,就跟着jú花去后园子里伺候辣椒秧子,见娘(姑姑)咬牙嘀咕不停,便问缘由。

  jú花并不因为他们是小娃儿,就不准cha嘴大人的事,反而经常用浅显的语言,将一些世事打比方跟他们解说,好增长其常识。

  “咱们家卖自己种的菜和粮食木耳,jī鸭猪也都是自己养的,谁敢说咱们是商贾,他就是睁眼说瞎话……”

  “有竞争就有比较。有咱们这酒家做对比,书院的厨房只会更好,不敢贪。不敢报假账……”

  “那御史也不弄清qíng况就瞎嚷嚷,惹得一帮人跑来跑去,花许多冤枉钱,啥也查不出来。还弄得人心惶惶。不当家不晓得柴米油盐贵,国库里的银子还不是咱们老百姓jiāo税jiāo上去的……”

  跟着又把朝廷户部收税,然后用来养军队保卫国家。发官员的俸禄,修路治河,赈灾安民等细细地解说了一遍。

  “那户部尚书就跟娘一样,是个管家,不过他帮皇上管家。娘把一年的收成归拢了,给家里人做衣裳,买家什用具给葡萄姑姑他们和雇工们发工钱,也要算计着过。要是敞开花,那就是败家了。”

  她面对四个小娃儿,大的五周岁,小的才两周岁。说得口gān舌燥,说完了看看四双骨碌转的眼睛,忍不住好笑起来——她这是gān嘛呢?

  huáng豆红椒还在不停地提问。

  jú花逗出了小娃儿的兴趣,又不好不说明白,只得继续把国家跟小家比,解说各样事qíng。

  huáng豆问那御史gān嘛在皇上面前说张家的坏话。

  jú花说那是因为杨子叔叔当官了,所以他们觉得咱们不能开酒馆。

  “那都是胡说。你杨子叔叔当他的官,咱们种咱们的田。难不成杨子当官了,咱们就不种田了?那谁来养活咱们?既然种田喂jī。那咱们卖菜卖jī碍着谁了?”

  huáng豆听了连连点头,跟红椒也生气起来;紫茄和山芋也认真听着,虽然不大明白,也晓得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张家的坏话,害得张家被皇上骂。

  发泄了一番,jú花心里好过多了。见太阳大了,便招呼他们回屋。

  过了几天,二皇子跟湖州知府到达清南村,略做歇息后,第二天就查访村民、书生学子,然后又亲去田上酒家,竟是把审案地点摆在了酒家凉棚里。

  然查访结果与弹劾奏章出入甚大,张郑两家根本与jian商不沾边,众口一词,连下塘集人都出面作证,说从未见过这样厚道的人家。

  此事本该就此了结,偏这湖州知府钱大人是原吏部丁尚书提拔上来的,不免有些小心思,只是二皇子居中首座,虽未cha言,也令他不敢任意妄为。

  眼珠一转,他便不再提jian商之事,只咬定张子易乃朝廷官员,老宰相又是其师,张家当避嫌疑,实不宜在此开设酒家。

  有五六个书生也跟着附和,推波助澜。

  这些人并非青山书院的学子,乃是碧水书院的学生。两院竞争以此为开端,绵延数十年不止。

  张槐、青木,甚至青山书院学子,纷纷据理力争,双方争持不下。葫芦等几个小的也在场,然都被规矩条款束缚了思维,一时也辩不出旁的话来。

  而周夫子、赵耘等人虽在一旁端坐,却因为跟张家的关系,要规避嫌疑,不得cha言,连袁县令也只有听着的份。

  要说张槐为何寸步不让,坚持不关酒家?

  实在是这钱大人yīn险狡诈,只要张家承认他所说,并关闭了酒家,那张杨欺君的名声就坐实了,是以他坚决不退让,再说,二皇子不是还没发话么。

  正激辩间,院门口来了huáng豆几个。

  那守门的官兵奉命把守门户,驱散闲杂人等,如何会放他们几个小娃儿进来。

  huáng豆和红椒生气地说道,这是我们家的房子,凭啥不让我们进去?

  凉棚里的板栗一眼瞄见他们,心中大喜,忙飞奔出去,对守门的官兵说这是自己弟弟妹妹,要那官兵放他们进来。

  官兵不肯,威胁呵斥小娃儿,说二皇子殿下和知府大人在里面审案,若是他们捣乱的话,就把他们抓进大牢。

  板栗还知道跟他讲理,huáng豆和红椒哪会管什么殿下知府啥的,你不让他们进自己庄子,这还得了?因而双方堵在院门口吵闹起来。

  二皇子等人听闻,均看向张槐——今次张郑两家以他为首。

  钱大人心qíng甚好,和悦地对张槐笑道:“还请张老爷管教令郎他们,不然被侍卫们伤了可不好说。”

  张槐冷冷地盯着他道:“他们也是张家和郑家子孙,如何不能进来辩驳?”

  “这个……”钱大人便为难地看向二皇子。

  二皇子秦源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肌肤微黑。脸颊方正,浓眉圆眼,直鼻厚唇,身材魁梧。一望而知是习武之人。他不动声色地端坐着,见钱知府看过来,却耷拉下眼皮。

  钱大人只得对张槐道:“张郑两家老少三代都在此。难道还不足以辩驳此事?外面小儿最大不过才四五岁,还有两个是女娃,若是也辩驳于公堂,成何体统?”

  因此处非正式公堂,且前因已经查明,所以张槐等人没有跪在地上,被特许站着回话。

  此时听了钱大人的话。他却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高声言道:“张家今日大难临头,比之当日大火烧山尚且过之。大火烧山,幸得方近百姓相助。尚不至于生机渺茫;今日张家被人诬陷‘欺君’大罪,若是不能辩驳,便是灭族之祸。当此时,别说张郑两家小儿,便是两家祖宗泉下有知,也会从地底爬出来,到此一辩。”

  众人听了他那悲愤的声音,个个心生不忍。

  钱大人见势不妙,刚要说话。郑长河开口了,他身子才痊愈,说话才利索点,不过语调很慢,若是一着急,就会结巴。

  “老少三代都在这。我……我这老不死的呆在这,有啥用哩?我活了这么大,就没经过这事。往年总惦记多收粮食,多种菜,多养jī,好多卖些钱;如今倒好,种是种出来了,却不让卖了,这是啥道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乡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