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_四时酒【完结】(161)

  此时,蒋美琴却开口道:“惟伦,张先生到了。”

  只见大厅入口走进来一个人,穿着一身西装打着领带,明明看着是上了年纪,头发却没有一丝白,看起来竟然比谭惟伦大不了多少。

  徐志达道:“既然这样,谭先生还是先过去吧。”

  谭惟伦显然也知道几人不和,便歉意道:“几位先生,那我就失陪了,之后再与您几位叙旧。”

  他又对苏葵道:“苏小姐,再会。”

  苏葵还没说什么,蒋美琴就说道:“惟伦,我们先过去吧。”

  谭惟伦微微皱眉,却什么都没说,对几人礼貌点头,然后离开。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连怀国摇头:“苏葵同志,建议你以后少与他来往。”

  “的确,他这个人绝不能深交。”谢剑侠也插进话来。

  苏葵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两人跟苏葵说起了谭家的事。

  谭家当年是在东市做船业生意的,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举家离开大陆来到港城,由于当时带来的资金充足,这几年也算发展得不错。

  他的父亲谭克恒虽然离开,但没有忘记国家,和几位爱国华人都保持着不错的交情,并且向以发行大陆图书为主的联华书店注资,成为书店的股东。

  “谭克恒先生确实是一片爱国情……”连怀国摇头,“就是他这个儿子……”

  “是因为他和那位张先生走得很近吗?”

  徐志达问:“你可知那位张瑞山先生是谁?”

  苏葵想了想:“能和几位先生形成对立,又能在港城活跃,背后没有人支持是不可能的。”

  苏葵在几人眼神下,平静地说出一个词:“美方。”

  惊讶多了,几人倒是平静了,只是叹气。

  说起来,这件事在港城并不是什么秘密。

  港城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又因为其独特的背景,自五十年代起,美方便开始重视港城的作用。甚至将港城称为“民主的橱窗”,“大陆观察站”,想要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整个东南亚华人,输出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价值观。

  为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对港政策,成立了在港城的新闻处,通过广播、报刊、杂志、翻译作品等方法不断展开宣传手段,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试图以此取得“意识形态战”的胜利。

  与之相对的,一大群爱国华人同样组成宣传阵地,同样利用广播报纸期刊等宣传手段向港城民众宣扬大陆的正面形象。

  四十年代前后,因为特殊原因来到港城暂居的文艺人士很多,他们有些后来回国支持祖国建设,有些就留在港城,成为了爱国战线的中坚力量。

  徐志达,连怀国和谢剑侠几人都是如此。

  两方的斗争如火如荼,美方十分重视这个宣传阵地,不仅设立了新闻处,还设立了一个港城基金会,所有反对大陆的出版社文化机构背后都有那个基金会的支持。1

  “那位张先生就是旗下的文化机构之一吧。”苏葵已经明白了。

  “的确如此。”徐志达冷哼一声,说起基金会同样资助了港城出版社,张瑞山就是出版社的负责人。

  这个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以创作小说为主,是反大陆文学的大本营。

  正和联华书店形成对立。

  也难怪几人见不惯谭惟伦。

  他的父亲谭克恒是支持爱国战线的,而谭惟伦虽然也对几人尊敬,但一直和张瑞山走的很近。

  几人碍于和他父亲的交情,倒不曾对他做什么,只是又再次叮嘱苏葵,千万别和这个人有交往。

  其实这些事情苏葵以前早就知晓,只不过从历史资料里得来的和当场听到的还是不一样的。

  现在这个时间段么?

  她陷入了沉思。

  *

  交流会在上午九点准时召开,由宋万章主持会议。

  只是,这次交流会似乎不简单,与会人员除了她刚才看到的,她竟然还在前面看见了之前在宣传部见过的郭部长,坐在他旁边的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人。

  苏葵的位置被安排在陆子光和徐奚年中间,暂时和港城那几位先生分开。

  陆子光看她回来,还笑道:“怎么样,徐主编有没有带你自荐成功?”

  徐奚年也笑道:“陆所长,你刚才是没有看见,这位小同志全程一个人发力,倒让我只有看着的份了。”

  陆子光开玩笑道:“想来那位徐先生也被苏葵同学震惊了?”

  “正是如此!”徐奚年一抚掌,也对苏葵开玩笑道:“苏葵同学啊,我看你是走到哪里震惊到哪里啊。”

  陆子光还问起她又有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发言,把那位从来冷淡严肃的徐先生也震住了。

  听着两人对她的调侃,苏葵只是一笑:“您二位又在开玩笑了,不过是一点浅见,是徐先生太抬举我了。”

  听了苏葵的话,徐奚年反而点头笑道:“是的,震惊完你还要谦虚一下,这才是你的一贯作风。”

  苏葵无奈地一笑。

  交流由新马两地的华侨先上台发言,然后是港城的作家,最后是华国作协的成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穿书 爽文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