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娘子且留步_姚颖怡【完结】(263)

  轿夫一甩脑袋,哼了一声,马屁精!

  珍珠翻个白眼,知道为什么我是珍珠,而你只能当轿夫了吗?这就是差距。

  轿子走了半个时辰,便走上了山路,虽然颜雪怀事先已经听徐坤说过,通往小觉寺的路非常狭窄,只能骑马或坐轿,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却没有想到,这路不仅是窄,而且还高低不平,加之这地方有偏僻,但凡新京城里还有其他寺院,也不会有人来这里烧香。

  今天是初一,小觉寺外除了他们这四顶轿子以外,便看不到香客了。

  两侧的山门打开着,一名小沙弥好奇地看着从轿子里走出来的四名女子。

  “几位女施主,你们是来烧香的?”

  颜雪怀笑道:“我们来寺庙不是烧香,难道还是找人的?”

  小沙弥忙道:“那几位稍等,小僧去请师傅过来。”

  说着,小沙弥拔腿便往里面跑去,显然,小沙弥平素里没有见过来这里烧香的,不知如何接待。

  好在很快便有人出来,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僧人:“阿弥陀佛,小寺偏僻,已是许久未见香客,小徒年幼,让施主们见笑了。”

  李绮娘微笑:“小师傅天真无邪,乃佛子本性,师傅莫要怪他。”

  第二一九章 沙弥

  年过半百的僧人法号慧明,那名小沙弥叫永净,是他的徒弟。

  慧明引领着李绮娘一行进了寺院,寺院不大,从山门天王殿出来,只有大雄宝殿和无量寿佛殿两座大殿可供善信供奉香火。

  李绮娘带着颜雪怀中规中矩地敬了香,捐了功德,颜雪怀忽然问道:“慧明师傅,请问贵寺有斋饭吗?”

  慧明一怔,李绮娘连忙说道:“出来得太早,小女兴许是饿了,师傅莫要见笑。”

  慧明淡淡一笑:“女施主客气了,小寺斋饭时间是巳正二刻至午初,还有半个时辰,贫僧陪同几位施主到揽翠亭小坐,女施主看可行否?“

  颜雪怀跟着陈六娘子去过几次寺院,寺院无论大小,都会有单独的几间屋子是供女眷们歇息的,有的寺院还有糕点茶水。小觉寺显然是没有,或许从福王寺修建小觉寺的那日开始,就没有打算让小觉寺接待其他香客。

  李绮娘谢过,颜雪怀却道:“咦,永净小师傅呢,就不劳烦慧明师傅了,请永净小师傅带我们去揽翠亭就行了。”

  李绮娘也跟着说道:“是啊,小女刚刚及笄,永净小师傅年纪尚幼。”

  当娘的话外音就是,我家闺女已经及笄了,虽然你是佛子,但是我就是觉得你来接待不合适,还是让小孩子来吧。

  慧明有些尴尬,但毕竟是出家人,总不能为自己申辨吧。

  再说,小觉寺一年到头也没有外面来的香客,慧明疏于练习,应辩能力严重退化。

  慧明去找小沙弥,颇花了一些功夫,小沙弥过来的时候,一脸的生不如死,让颜雪怀想到了前世那些刚刚被老师训过话的小学生。

  小沙弥永净就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秧,一点精神也没有,带着众人去了揽翠亭。

  所谓揽翠亭,就是几丛竹子围起来的一个小亭子,没有风景可看,目测夏天时蚊子不少。

  好在里面有石桌石凳,李绮娘和颜雪怀坐下,周家姐妹侍立在旁,珍珠和徐坤站在亭子外面。

  小沙弥双手合什:“女施主小坐,小僧告辞。”

  见他要走,颜雪怀伸手拽住了小沙弥的胳膊:“小师傅,我带了枣泥糕,给你尝尝吧。”

  小沙弥被颜雪怀忽然抓住了胳膊,吓得一个激凌,竟然忘了挣脱,傻傻地站在那里。

  颜雪怀抿嘴一笑,把带来的枣泥糕递了过去:“你几岁了?”

  小沙弥看着枣泥糕,咽咽口水,小声说道:“十岁了。”

  “九岁,真的好巧,我弟弟今年十岁了,比你大了一岁,不过他不如你的个子高,对了,他可喜欢吃这种枣泥糕了,你也尝尝吧。”

  说着,颜雪怀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你师傅没有跟过来,你快点吃,吃完擦擦嘴,他不会发现。”

  小沙弥又咽咽口水,师傅说了,让他不要多说话,可是师傅没说不让他吃女施主带来的枣泥糕。

  这个念头涌上来,便压不下去了,小沙弥缓缓伸出小手,接过了那块枣泥糕。

  一口咬下去,绵绵软软,第二口,香香甜甜,第三口,真好吃啊。

  见他吃得香甜,颜雪怀笑弯了眼睛,寺院里长大的孩子,就是比外面的要单纯,像小满,虽然乖巧听话,可也不是一块枣泥糕就能哄骗的。

  小满心眼多着呢,就看他能让叶老夫人也喜欢他,这就是颜雪怀比不上的。

  “喝口水,别噎着。”颜雪怀接过周除垢递过来的水囊和木杯,倒了一杯水送到小沙弥面前。

  小沙弥接过来喝了一口,咧开小嘴:“也是甜的。”

  “这是蜂蜜水,好喝吧,多喝几口。”颜雪怀笑着说道。

  小沙弥吃完一块枣泥糕,又有一块递过来,他接过来咬了一口,想起什么,有点不好意思,原本只想吃一块的......

  颜雪怀笑眯眯地问道:“你会数数吗?”

  小沙弥更加不好意思了,他原本想吃一块枣泥糕,现在再吃第二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姚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