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娘子且留步_姚颖怡【完结】(800)

  “今天累坏了吧?”他的力气恰到好处,穴道拿捏得很准,颜雪怀舒服地直哼哼。

  “很累......不过看到你就不累了,哎哟,好爽,好舒服,嗯......”

  好在颜雪怀没有忘记正事,柴晏把她服侍好了,她枕在柴晏的腿上,眉飞色舞说起她的发现。

  “大癞子和二癞子兄弟,他们有大名,他们的大名是焦文智和焦文忠,你觉得这名字耳熟吧?”

  柴晏眉头微凝:“王智,王忠?”

  “对啊。”颜雪怀激动,翻过身来,把柴晏的大腿拍得啪啪响。

  颜雪怀继续激动:“陈大铁是养子,养子啊,他被收养时十来岁了,你没想到吧,他竟然是养子!”

  柴晏脑袋里的乱线头,终于清晰起来。

  “你是说,陈大铁和焦家兄弟,其实早就认识,他们本就是一起的,只不过陈大铁被陈家人带去了陈家村,于是焦家兄弟便在距离陈家村不远的村子里买房置地,住了下来。”

  “嗯,我就是这个意思,陈大铁的儿子说过,陈大铁在后山上悄悄和一个人见面,还不让他告诉他娘,陈大铁还让儿子称呼那人为大伯,所以我猜测那个人就是大癞子焦文智。”

  颜雪怀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那个人应该是大癞子,而不是二癞子,因为后来陈大铁的儿子住到外家以后,见到过二癞子,但是他却说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大伯,所以那位大伯不是二癞子,更有可能是大癞子焦文智。

  颜雪怀又说了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村子里的大户,又是村里人眼中的大善人,财神爷,而陈大铁只是全家的女婿,在村子里没有发言权,且也只是暂住而已。

  他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死高老太爷的女婿?

  何况那位女婿还是在城里开当铺的。

  陈大铁是用拐杖打死高家女婿的,高家女婿倒地之后,他仍然用拐杖不停抽打,每一下都是打在头上,直到把高家女婿活活打死。

  你想一想,这是寻常人能干得出来的吗?”

  柴晏摇头:“陈大铁之所以要打死这个人,是因为他想坐牢,他想进天牢!”

  第五六八章 案宗(两章合一)

  颜雪怀看着柴晏,怔了怔,忽然意识到柴晏一定也收到了重要消息,她问道:“琉璃带回了什么消息?”

  “嗯,自从周利死后,庞志侠便没有走出过县衙大门,昨晚琉璃翻墙进去,见到了他。”

  柴晏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好像从未对你说起过庞志侠这个人。”

  “对,你没有说起过他,我也只知道他是刑部的。”颜雪怀说道。

  “庞志侠并非两榜进士出身,他现在是正七品,但是他在来刑部之前,是个捕头。”柴晏说道。

  颜雪怀微微吃惊,捕头是吏,不是官,根据大魏朝的吏制,除非此人立下大功,否则从吏到官,比登天还难。

  “他立功了?”颜雪怀问道。

  “是的,他接连破过十几宗大案,被破例调到刑部,在刑部磨上一两年,只要不出差错,便会外派刑部在各地的清吏司,一个主事稳稳的,运气好的话,说不能能做到郎中。”

  柴晏伸手去拉颜雪怀的手,刚刚的语气太过严肃,他必须要缓和一下,面前的是自家媳妇,不是他的下属。

  颜雪怀任由他拉着自己的手,等他继续说下去。

  “庞志侠有个不为人知的本事,他的耳力超过常人,隔着一道墙,他能把隔壁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颜雪怀眼睛亮了:“他在县衙里听到什么了?”

  “这几日他在县衙里,表面上是在查看历年案宗,实际上他没有闲着,他一直怀疑,除了死去的狱吏和狱卒,县衙里一定还有人参与了陈大铁的案子。他也确实查到了。

  他是京城派来的人,所以武知县对他非常敬重,庞志侠可以随便出入案宗房,甚至可以在案宗房里一坐便是一日。”柴晏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笑意。

  颜雪怀勾起嘴角;“能够随便出入案宗房,还真是敬重啊。”

  “所以庞志侠也越来越随意起来,先是让人把一日三餐全都送进案宗房,后来又让人到街上买了炸鹌鹑,炸鹌鹑下酒,案宗上面沾满了油印子。

  到了前天,他索性变本加例,吃得更多,喝得也更多,于是他喝得酩酊大醉,在案宗房里呼呼大睡起来。

  他这个七品官是从捕头提上去的,而他的捕头则是从捕快做上来的,说起来,他和这县衙里的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出身,只不过他的运气好,得到了上锋的提携而已。”柴晏笑着说道。

  颜雪怀也笑了:“福平县衙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很好啊。”

  “的确很好,喝醉后的庞志侠听到了隔壁传来的声音。”柴晏终于说到了重点。

  原来,庞志侠喝醉后,负责监视他的一名衙役立刻报告给武知县,武知县隔着虚掩的窗户看了一眼,便去了隔壁。

  武知县的小舅子名叫范长慧,武知县来福平上任,范长慧跟着一起来了福平,在县学里做了教书先生,但是庞志侠已经暗中打听过,范长慧明面上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实际上他才是武知县最信任的手下,武知县经常让范长慧替他做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姚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