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力能扛鼎_宣蓝田【完结+番外】(363)

  另外设置了丰厚的赏银,督促百姓揭发纠举。

  坊间百姓风气大振,揪着周围街坊邻居信奉狐狸佛的,全扭送到了官府去,当天就送进去几十个。

  南市大肆抓捕妖教教众的时候,慈宁宫里安静一片。

  太后昨儿前晌醒的,一整天了,饭没用几口,唤了两个侍佛的沙弥尼在她寝殿里念佛经,老太太没梳洗,昏昏沉沉坐着听经。

  张院使每隔两个时辰来请一回脉,摸着太后的脉相已经大安了,恭恭敬敬退出去,与食医商量着,敲定了几样清粥小菜。

  一转头,他忧心忡忡地往侧殿去了。

  侧殿住着含山长公主,在慈宁宫留宿两夜了。

  自打中毒香之后,长公主陆续醒了几回,可总也醒不清明,总是睁眼瞧瞧人,就又昏睡过去。太医从脉相里摸不着危相,把人扶起来,吃的喝的也能喂进去,可人就是醒不透,这毒对她的影响似乎特别大。

  长公主这儿,从不用小丫鬟伺候,寝殿里只留了几个年纪不轻的嬷嬷。

  张院使带着医女望闻问切了一通,善若和乐霁女官温声回着话。

  院使心里嘀咕:到底是修佛之人呢,心性平和,公主没醒,这二位女官竟不怪罪他们,也不冷脸叱骂叫太医们难堪,和和气气的“好,知道了,劳累大人了”。

  那态度好的,仿佛对这毒香一点也不怵。

  张院使一整天没合眼,宫里头四处传唤,各宫娘娘们谁不是着急忙慌的,怕这毒留下什么病根,但凡有点头疼脑热,身旁女官咋呼得恨不得扒了太医的皮。

  只有长公主这儿,成了难得的清净地。

  善若女官打发走他们,轻手轻脚地进了内室。

  看公主蜷在床尾,手脚又在痉挛着,善若赶忙坐在脚榻上,给公主搓揉手脚。

  她算了算时辰,轻轻唤道:“公主,公主该醒了。”

  善若年幼入宫,从一个影卫做到三品女官,陪着长公主二十来年,主仆二人熟络如闺友。

  她这呼唤的声音,破开无数旧事,反倒拉扯着长公主陷入更深的梦境里去。

  梦里许多人唤她“公主——公主——”,好像她生下来就叫这名儿似的。

  她是隆宗的掌上珠,从小千娇万宠的嫡长女,少时呼朋引伴,哪天兴起了开个赏梅宴,全京城的贵女都得带着笑来。

  含山不是什么好脾气,母后请进宫来的伴读小姐总是跟她合不上脾气。一群天之骄女谁也不服谁,三两天就得闹口角,前前后后,伴读换了有十来个。

  后来,父皇觉她不似寻常女儿,专门请了太傅教养,学的是治国大道,背的是理政新篇,几年间读遍了藏书阁,尤其对时务策论敏感。每回父皇考校学问,她总是能答得鞭辟入里,几个弟弟谁也不如她。

  那时,身为太子的弟弟愚笨,总惹父皇失望——而弟弟行三,上头既有淑太妃生的二皇子,即后来的燕王,占了长;

  又有郑贵太妃生的温王,占了亲,那是个钟灵毓秀的孩子,极得父皇喜爱。

  各个都比弟弟讨喜。

  母后私下里说,你是姐姐,得护着弟弟,多在你父皇面前夸夸他。

  九岁的弟弟说,皇姐我开始学武了,新来的那参领是谢家的,谢家一向亲近皇兄,处处针对于我。这参领来的头一天就在校场上摔我个大马趴!他明知我力气不足,撑不开大弓,偏偏拿三石力的弓刁难于我。

  长公主笑他瘦猴儿,三石力的弓都拉不开。

  后来,弟弟年纪渐长,提到谢家的次数越多,每回提起时总是恨得咬牙,阴沉着脸。

  他说:“谢家满门名将,老将还没归隐,嫡孙就站上了太和殿,一家三代同朝为官,不知避嫌,枉为人臣。谢家站在老大那头,舅父却是一个文官,我如何能不受掣肘?”

  长公主便当真上了心,去校场上瞧谢家那孙子。

  去时,他正与人比武——金吾卫啊,皇帝跟前的亲卫军,卫所里头多少小将都是被父辈填塞进来的银枪蜡头,他却能文能武的,起了个风流蕴藉的名儿,叫“谢蕴”。

  提前想好的刁难没下得去手,长公主想:此人非宵小之辈,不该愚弄他。

  那时仗着年少,爱与恨都来得直白坦率,心悦一个人,远远比厌恶一个人更快。

  父皇亲自指了婚,出嫁时候十里红妆,从东华门到升平坊多远啊,漆成大红的玉辂还没出宫门,打头的嫁妆已经走到公主府去了。

  那段美梦总是浮光掠影般一闪而过,吝啬得很,连谢蕴的脸也始终蒙着雾。

  然后,就是后半场噩梦了。

  ……

  重阳宴上,她絮絮叨叨说起好些旧事,把血缘亲情里余下的那一点甜味,细细咂摸完了,才道。

  “我出降谢家后,老二与谢氏便离了心,也算是阴差阳错帮了你——可你总疑心谢家跟老二私下勾结,即便老二已经就了藩,你也疑心他会回来夺你身上的四龙袍。”

  “渐渐的,也跟皇姐生分了,再不与我说政事上的烦忧。”

  皇上没吭声。

  长公主问:“当年盛夏,父皇率众嫔去承德避暑,是皇弟你提议的,是也不是?”

  皇上阖眼,没敢看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