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力能扛鼎_宣蓝田【完结+番外】(427)

  她问:“你怎么出宫来了?”

  九殿下慢腾腾眨眨眼。

  “你偷偷跑出来的,还是你二哥带你出来的?”

  九殿下不知是听不懂,还是怎么的不吭声,只冲着她笑,露出单边的小酒窝。唐荼荼寻思这孩子早慧,这样简单的对话他应该能听懂,大概是这话问得不该。

  他只是隔会儿叫一声:“火火!”挺高兴看见她的样子。

  这孩子说话少,难得蹦出几个字,身边几个小太监全喜眉笑眼看着,望着唐荼荼的目光里含有企盼。

  唐荼荼便拿小儿话的调调哄他说话:“不是火火,是姐~姐~”

  她把三岁稚童当牙牙学语的新生儿教,九殿下便字正腔圆地跟着念:“姐~姐~”

  唐荼荼:“哎,对了!认得这个不?”

  九殿下:“梨子。”

  “你爱吃梨不?我给你削个梨好不?”

  “好!”

  晏少昰回府时,一大一小正玩得起劲,他才迈进院门,眼皮就欢快地蹦跶了几下。

  唐荼荼拿了个绣球,逗猫似的扔到一丈之外,九弟哒哒哒跑过去,捡回来,两人叽里咕噜地笑,再扔,再捡。

  “小祖宗,小祖宗不敢这么跑!摔着碰着可怎么是好哟?”身后的教养嬷嬷捧着一颗心,快要吓出病了。

  唐荼荼劝她别着急:“小孩学走路都是摔过来的,你们天天牵着抱着,所以他才走不稳。这个年纪再走不好路,骨骼发育就要出问题了,你瞧,这不跑得挺好嘛。”

  晏少昰挥退下人,把小九抱在腿上,占了他的座,挨着唐荼荼坐下了。

  “前阵子,我托吏部给你爹物色了几个合适的缺儿,你瞧瞧。”

  他让人去吏部抄了各地官员缺额,从南到北各地的缺额全列在上头,大有天下任你挑的意思。

  唐荼荼一个一个看下去。

  天津写在最前头,因为天津是直隶州,同样的官职会比别的上府高一品,缺额有正五品同知、正六品通判。

  太原、邯郸两地各缺一名六品同知;甚至还有安徽亳州、睢州等地的正四品知州,也列在上边,这两地地界穷,官员一任三年,有功绩的留任,没有功绩就要贬谪了。

  晏少昰目光随着她的视线落点走,唐荼荼在安徽那一页上稍作停留,晏少昰立刻说。

  “安徽太远了,你爹双亲健在,都是古稀老人了,要是有点灾啊病的,为人子女却赶不回来,岂不是叫你爹抱憾?”

  “噢,有道理。”唐荼荼咬着食指关节,又绕回前几页离京城近的。

  她听爹爹说过,京官太多了,升官全凭一年一年地熬资历,有门路的都会想办法外放,在外地做出了功绩,涨了资历,回京后仕途会平坦许多,将来好升官。

  可外放的名额难求,爹年年盼着外放,往年连信儿都没听着呢,吏部的任免调度就全排好了,大表就贴在午门前公榜示众了。

  晏少昰慢条斯理,把各地的优缺点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

  “我瞧天津最好,京畿之地,好立功,你别看同知和通判官品低微,职权却不小,这可是直隶省,杂务处理好了,回京以后越两品擢升的也大有人在。”

  唐荼荼指着纸上问:“同知和通判是做什么的?”

  晏少昰:“同知算是知府的副官,辅佐知府管理治安、税赋、粮务、水利等诸事。”

  “通判官小,却是由吏部直接委派的,掌监察权,能裁决一地税赋、兵民、狱讼诸事,要是查出官员贪腐、渎职,还能越级上奏,每年回京述职时直接觐见皇上,面圣陈事。”

  好家伙,天津同知相当于直辖市副市长,通判等于中央督察员,能绕过上级直接跟大领导告状的。

  唐荼荼对着这一排缺额,左看右看,心里总觉得不安稳,扭头望着二殿下。

  “这么要紧的职位,殿下觉得我爹能做得来么?”

  天津是上府,面积有别的下府三个那么大,爹是古板人,虽说他在礼部干了好多年了,可礼部全是按章程办事,一切都有古礼可循,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管理岗。

  治安、税赋、粮务、水利……哪一样都不是爹熟悉的领域,更别说这几样加一块。管上这样的大事,万一出点什么岔子,是要惹祸的。

  晏少昰:“怕什么,慢慢历练,细心就出不了错——你别咬手,什么毛病!”

  唐荼荼只好放下来,食指关节上留了两颗门牙印。

  她手指从同知、通判上逐行地挪下去,这个也顾虑,那个也顾虑。

  “通判再底下是什么官?”她问。

  晏少昰心生不妙,蹙眉想了半天:“通判底下,是正七品知县。”

  天津下辖六县和沧州一州,一个县城将近十万人口。管理这么多人也不是易事,可这个职位是用心便能做好的,还能熟悉各种民生事,这不正适合爹爹锻炼自己嘛。

  唐荼荼眼睛亮了亮:“我觉得这个妥!殿下觉得呢?”

  别人走后门往高走,到她这儿,硬生生把她爹薅下去两品。

  晏少昰唇角捺下来,无可奈何:“五品退成七品,那不是贬了官么?再外放三年,就算立了功,将来也未必能官复原职,你当真知道升官多不容易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