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MM豆【完结】(118)

  原来伯爵府里是个例外,从前是她过得太容易了。

  这也叫她更加疼惜两个女儿。

  陈氏还没将两个女子带回来,司徒旸提前知晓了,大闹了一场,当着父亲、陈氏的面说道:“你们若敢领回来,我便撵出去,撵不出去我便当丫鬟使,看看丢的是哪家的脸面。”

  言之凿凿。

  又道:“若兰还在月子里,她又不是不能生,你们就打这样的心思,归根结底是把我当个传宗接代的玩意。既把我当个玩意,又何必领我回来?你只需将我留在乡下撒野,生了一窝,捡个喜欢的回来养就是了……何苦叫我来这京都城里开化,好不容易得了个身边人,你们又左右阻挠。”

  说得司徒武义将军无话可说。

  巧在这时,兵部会同太仆寺少卿一同进言推行武科举,圣上批了,告示道:“天下各路英杰……各举通诸家兵法,或弓马熟闲,或勇猛才力,或武艺绝伦者,礼送进京参加武举……中者进之大廷复试之,分三甲,赐之品级出身……[1]”

  筹谋多年的武举,终于是要开办了。

  这便也给了司徒旸一个机会,若是武举得了功名,他大不了就带着妻儿赴任,叫他老子和陈氏管不到他们。

  第49章

  大庆之初,武官乃为世袭制,武官子弟日常观习军略、操练兵马,待父兄老故便替代袭职。当然,高官大将不可承袭,需积累军功逐级调升。

  因此,朝中武官多为功臣之后。

  当朝天子即位之初,曾在西南疆与滇王有过一战,规模不大,速速取胜。然圣上发现一个弊端——功臣后辈经几代承袭以后,大多成了酒囊饭袋,所积攒的“功绩”虚之又虚。

  岂敢叫这样的人领兵打仗?守卫疆土?

  于是兵部屡屡推崇武举。

  像司徒旸这样的将门子弟,凭着老爹的战功,放在以前怎么着都能混到三四品的武官当当,现如今却不能了,朝廷肯出银钱养着他们,却不会授其实职。

  这几年,京都城里多了许多昭信校尉,听起来威武,实则手底下一个兵头都没有。

  若想当将官,必须真正历练过。

  开考前,朝廷公布此次武举的授官举策,与科考相似,也分三甲,公示道:“一甲武状元授以署指挥佥事职衔,榜眼、探花各授以署正千户职衔,第二甲一十七名各授以署副千户职衔,第三甲一百名各授以署实授百户职衔……[1]”

  当然,还有补充条件——中式者只是得到身份,待获得军功之后,才会实授。

  中举者将送到各边总兵处,带兵守堡,听调杀贼。

  只需中举,至少上调两级,令众多报考者心动不已。

  ……

  司徒旸此番参加武举,给京都内的将门子弟做出了表率,受到天子称赞。

  司徒旸自知肚子内墨水不足,开考前一个月,诚意满满到徐家,恳请姐夫徐瞻指点。所幸,司徒旸虽文思不足,但勤恳有度,加之早几年有所积累,又仅考兵策两道题,突袭一个月后,司徒旸已达到表达流畅、言之有物。

  至于书法字体、词藻华丽、引经据典,则不可强求矣。

  文试那日,司徒旸有些意乱心慌,纵是平日里心再大,他也怕过不了这一关,连参加后头武试的资格都没有。

  等题目公布,司徒旸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一题出自《六韬》,“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姐夫曾跟他详细解释过经义——先向敌军示弱,制造假象,领军决战时方能事半功倍。

  只要没理解错,答起来也就不难了。

  第二题考时务边防,是他曾练过的题目,如实将自己的见解写下来即可。

  几日之后,文试结果公布,过者七百九十八人,司徒旸正正居于第六百名。

  司徒旸在练武场磨练数年,并未虚度光阴,已练得一身本领,但在随后的武试中,他也并不轻松。毕竟武举是要挑将才的,岂会只试一些雕虫小技?

  光是比试射箭,就有马射、步射、平射三项。平射需要居于百步之外,箭中木靶,中两箭以上者,才具备争夺一二甲的资格,因为距离远,此项最难,最吃考生的眼力和臂力。

  眼神不够犀利者,百步开外连靶都看不清楚,谈何中靶?

  马射则为御马射箭,既考验马术,还考验射箭时机,若是慢了半息则会直接落靶。此项需要中四箭以上,才可争夺一二甲。

  武器考的则是马枪,考生御马,持丈长八尺、重十余斤的长·枪,考官一鞭抽在马身上,烈马飞驰往前跑,路过场上四个草人时,考生需左右出枪,刺中草人顶上木板,而草人无损。

  有的考生枪术不够,一枪刺出,把草人刺成了大窟窿,箭术再好也只能落入三甲之列。

  随后还有测力、负重等项目。

  最后由兵部尚书亲自观其材貌,若有身材矮小、长相猥琐者,亦落入下乘。

  站在比武场上,司徒旸再无文试中的那般焦急不安,而是有些亢奋,与昔日玩投壶、蹴鞠、马球时一样,愈是要上场了,他愈兴奋。

  求胜心在作祟。

  乌弓大张,箭羽在弦,司徒旸脸上再无半分往日纨绔之态,剑眉鹰目,神态镇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书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