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MM豆【完结】(246)

  果然,当铜减到十二钱的时候,银饼光亮生辉,硬度犹在。

  张尚书感慨道:“想不到小裴大人不光文章写得好、兵家之事有见地,连炼金之术都通晓入微。”

  “座师过誉了。”裴少淮找个由头解释道,“《周礼·考工记》有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古人炼制钟鼎、斧斤、刀戟,犹能知晓金有六齐,何况后世之人?门生也是偶然间发现此道,遂将其记了下来。”

  合金之事,万变不离其宗。这个理由算是解释得通。

  “看来这炼金不只是什么力气活,也是要看学问的。”张令义笑道,又多打了个“心眼”,言道,“往后兵部锻造短兵,小裴大人可要多过来指点指点。”

  “全听座师吩咐,门生必竭其所能。”

  融银已经初得成效,接下来就是造币了。炉火房里放着很多陶模,低矮的木桌上,还置放有一堆堆细小的模砂,这两样物件代表着两种铸币方法——陶模叠铸法和母钱砂型铸造。

  前者简单易懂,将铁水倒入模型中等待冷却即可。后者效率更高,不用专门制造模具,将母钱印在细砂上,留下印子,再将铁水倒入印子中,冷却即可成币。

  张令义显然更属意母钱砂型铸造,遂道:“小裴大人一开始说银币纹路不够细致精巧,是否早有主意,眼下是先雕刻几枚母币,还是如何?”

  有了母币才能翻砂铸造。

  然裴少淮并不打算用翻砂铸造,翻砂虽快,但有天然短板——砂子再细,也难以印出细小纹路。

  像铜板一样印几个字尚可,但要印花纹,此法恐怕难以胜任。

  且翻砂易造成钱币厚薄不均,铜板无所谓,银币却不能不计较。

  裴少淮说道:“既然烧出来的银块百锤不烂,不妨试着锤碟成币。”

  锤碟是打造银质首饰的一项技艺,将银块放置在模具中,通过外力冲压,从而成型。

  “一枚枚捶打,是不是太慢了些?”张令义担心工序太慢。

  裴少淮解释道:“若是有重物冲压,银币印花成型不过一瞬而已。”

  张令义亦是豪气,说道:“兵部连兵家重器都可铸造,岂惧区区捶打?既有小裴大人的这句话在,咱们就用锤碟成型。”

  一连半月,宝泉局照了裴少淮的图纸,用硬铁铸造了许多新设备。

  譬如两个巨大的铁碾子,碾子转动时,放入烧好的长银条,几轮下来便可得到薄厚均匀的“银板”。

  又如大小不一的圆形凿子,配合锤子在银板上一凿,便可得到一块块大小一致的银圆片。

  根据厚薄和大小的不同,圆片有一钱、两钱、五钱、一两和二两的。

  只差最后一步,锤碟——将圆片置于圆形凹槽模具中,上下冲压成型。

  关于银币正反面的图案,裴少淮费了许多心思。

  裴少淮原想在正面印一圆、两圆和五圆,可后面一想,还是应该入乡随俗,认同大庆百姓习惯,于是保留了一钱二钱、一两二两等字样,便于按额交易,又印了年号。

  难在背面印什么图案。

  张尚书找来了不少画师,裴少淮甚至到芒山观上找了吴老道,可画出来的图案总觉得与银币并不契合。

  有的画师笔触过细,图案好看却过于复杂,难以雕刻成模。

  有的画师善画山水,讲究水墨意境,但这种水墨笔触难以体现在雕刻上。

  直到这日,裴少淮注意到身上衣物的刺绣,绣纹不比笔触细腻,总是绣得简洁些而不失形态特点,一针一线相叠,又颇具立体感,这样的纹案镌刻在钱币上岂不正好?

  有了主意后,裴少淮很快就选好了图案。

  一钱的银币最轻最小,在平民百姓中流通最广,当体现百姓们淳朴的心愿——丰收。于是裴少淮选了两支稻穗相交的图案,颗颗谷粒清晰可见。

  二钱、五钱的银币仍以大庆民间流通为主,裴少淮选择印上大庆的大好河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峨峨东岳高”,山与水本就是刻进大庆人骨子里的。

  一两数额的银币,可能会随着开海商贸渐渐流通至万朝,并不拘于大庆之内,理应将大庆最为明显的标志镌刻在上面,裴少淮选择镌刻魏巍紫禁城的图案。

  二两银币亦是如此,除了流通之外,天子赏赐银钱时,也常以二两为额,故裴少淮选择一个团龙戏珠的图案,龙行踏绛气,翻云布雨。

  在硬铁中雕刻出圆形的模子,是一项十分细致的活,所幸大庆奇工巧匠辈出,几位老师傅精锤细凿之下,终刻出契合的模子。

  下模为图案,上模为字样,两模相合,再施以外力冲击,素面的银元饼延展成型。模具打开,哐当一声脆响,一枚纹理细腻、银面光亮的银币落地。

  为了检验防伪,裴少淮让工匠们以此银币为母币,用翻砂法试着铸造劣币。结果浇铸出来的钱币纹理粗糙,只得模糊形状,且钱币偏厚,两钱的钱币竟用了两钱五的银两。

  若是伪造成本过高,造出来又失真,自然就少人会去伪造了。

  几筐试铸出来的银币抬至日光下,银光四溢,烁人眼目,每一枚的精巧程度,堪比珠宝首饰,胜在银币质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书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