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MM豆【完结】(354)

  包老九又道:“若是岸上辨认倭人也不难,他们凸头鸟音,言如鸟语,莫能辨也,行路方式如木偶,处处与大庆人有异。”

  包老九怕裴少淮轻敌,提醒说道:“官老爷千万莫小看这些倭人。”他扯开袖子,臂上露出一道长疤,接着道,“倭人双手握刀而斗,十分凶狠,一旦打起来不顾死生,三尺钢刀,赤体而舞,我等的武器根本挡不住……若不是有兄弟从身后捅了那倭人一刀,倭人失力,这道伤疤便落在某的胸膛上了。”说起这番经历时,包老九仍是一阵后怕。

  裴少淮一直安静听着,不曾插话,一番话听完,愈发心有胜算。

  他最后问道:“你可知海外倭寇藏匿于何处?”

  包老九答不出来,他不过是王矗麾下的一个小贼而已,哪里能知道那么多。

  “那今日便先问到这里了。”

  桌上佳肴还剩大半。

  “某已经应答了官老爷的话,还望大人说话算话,莫要为难小的。”

  裴少淮从袖中抽出一封信笺,推至包老九跟前,说道:“把信交给你们老大,你自能活命。”他给海盗头目王矗写了一封信。

  包老九眼眸黯淡下来,迟迟没有收下信笺——他替裴少淮传信了,岂不正说明他与官府沟通了?他哪里还有活路?

  裴少淮明白包老九的顾虑,劝慰道:“你若是传信,尚能在中间当个信使活命,你若是不肯,你今日前来见我,纸岂能长久包得住火……你自己选罢。”

  这是从“私”来劝。

  裴少淮又从“公”来劝,他道:“尔等长久居于闽地,应当比本官更加清楚,每年春末夏初,海上盛行东北风,倭寇从萨摩洲乘风而来,是防倭的‘大汛’。等到九十月时,也偶有东北风,是防倭的‘小汛’……倭寇今年初夏不曾前来扰民,等到入秋之后,百姓丰收,恐怕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言下之意是,倭寇极有可能秋后前来袭扰。

  “眼下离入秋没有几个月了。”

  裴少淮质问包老九道:“你躲在岛上自然能安然无恙,可这岸上,生你养你的村镇乡里,你请吃席的老少百姓,谁人能护他们安然无恙?”他希望包老九不要那么怯懦,能留有几分气魄在。

  如若包老九不敢传信,裴少淮还会另寻法子联系王矗、徐雾。

  只要绳子还牵在大庆岸上,只要他们也是憎恨倭人的,就能为裴少淮所用。

  裴少淮再次表态道:“本官到任,现在清算的是倭人的账。”

  “家里”的账,往后再说。

  包老九低头琢磨了许久,最后才将信笺收入袖中,言道:“某替大人传信。”他还有其他条件,说道,“某出海上岛以后,七日内若是没有传信回来,请大人护我一家老小周全,他们是无辜的。”

  裴少淮现在不知如何定义“无辜”这个词,但他答应了包老九,道:“本官言出必行。”

  包老九来时偷偷摸摸,如今袖中藏着一封信,既成了事实,他便大摇大摆走出了酒肆,不再怕被人看见。

  随后,裴少淮亦登车离去。

  ……

  包老九出海归岛,隔日,州衙有人击鼓鸣冤,求知州大人主持公道。

  初听时,似乎只是在争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仔细一琢磨,才知与海外“做生意”那群人也有关系在。

  案情是这般的,击鼓鸣冤的是一名妇人,二十七八岁,她外出“做生意”的丈夫已经三年没回来,了无音讯,只当是人已经没了,她便想带着两个儿子改嫁。

  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是半大小子。

  寡妇带着儿子出嫁,看似拖累,实则多得是人家愿意娶——娶嫁之后,孩子姓氏一改便是本家人,这样的年岁可以当半个大人用了。

  难的是夫家人屡屡拦阻,不肯让妇人把两个小子带走,说是不能让孩子改姓。

  裴少淮问话孩子的祖父祖母,道:“你们的儿子去何地、做何生意,又往家中捎过多少银子?什么生意值得他这样抛妻弃子?”

  两个老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只哭诉道:“大人,地里不养人,他也是没得办法……”

  裴少淮又问:“方才吕氏说道,你们的儿子出发前曾言,若三年不归,吕氏可自行改嫁,儿子也随嫁改姓,可有此事?吕氏拿出来的契书,你们又认不认?”

  契书上有乡绅们的签字,是做不得假的。

  裴少淮相信,只要去仔细去搜一搜,双安州的百姓人家里,这样的契书并不少。

  “大人,话虽如此,可两个孩子终究是他爹的根啊,这个妇人也太狠心了……”

  妇人红着眼哭诉道:“大人明鉴,孩子留在家里,若是能吃饱饭,有条正经的活路,终归是夫妻一场,奴又岂忍心把他们都带走?”和许多“做生意”的人家一样,吕氏的丈夫是家中的幺子,两个孩子上头还有大伯在。

  裴少淮基本清楚事情经过,他问两个老人道:“你们的儿子出去,是为了给妻儿寻一条活路,你们点头了。如今吕氏带着两个幼子改嫁,也是为了寻一条活路,你们又岂有摇头的道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书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