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_三六九龄【完结】(503)

  卫景平看着快七十岁的须发皆白的郑老大人,一时有些不知道该腹诽句什么话了。

  立在卫景平身前的户部尚书梅清敏也十分无语,低声说道:“他呀都在礼部侍郎这个位子上三十年没动弹了,见不得你好啊。”

  卫景平:“……”

  云骁帝当着群臣的面翻起郑离的折子

  反正,文人笔下的文字再怎么油光水滑,从来都难免夹杂虚浮雕琢的成分,夸一个人时敷粉添彩,在拉踩旁人处遮蔽矫饰,都属于正常情况,能信,但不能全信,无非就那么回事罢了。

  反倒是跟卫家兄弟几个打交道多了,觉得习武之人爽气,干脆,相处起来心不累,光在这一点上他就偏袒卫景平:“郑爱卿这意思,是谁家修宅子请一窝蛟龙住进去,就能取朕而代之?”

  要这样,前年反叛的郑王秦似造反前怎么就没在府邸里养一窝蛟龙呢。

  不要太荒唐哦。

  当前,云骁帝十分自信自己是个英明的帝王,治下海晏河清,没有人能造反成功。

  卫家从穷乡僻壤一个低级武官的门户走到今日,连十年的时光都不到,几乎没有根基,造反?真是笑话。

  郑离一下子卡壳了:“这……”

  浪费了一会儿口舌,左相邹永奏道:“陛下,市舶使江大人递来折子,说太仓府刘家港出海的商船返港了,这次,他们运载了整整五大船乳香和珊瑚以及一些我朝没有的宝物回来……说这船上的东西多数是卫署丞采买的……”

  这些采买的东西,是市舶司的,换句话说,卖出去之后是朝廷能赚的银子。

  自六月份卫景川带着武进士们护卫沈、窦两家的商船从刘家港出海之后,三个多月了,终于传来了返港的消息。

  且不是空着船回来的,而是满载而归,太让人期待了。

  云骁帝高兴地道:“商船出去换成银子,又拿银子买来海外的东西运回来,一来一回的,不空着去也不空着回来,这是两笔账,好啊,好啊……”

  众公卿纷纷向他道贺:“市舶司能有今天,全赖陛下英明所赐啊。”

  云骁帝轻瞥卫景平一眼,看见他眉头微锁,兴许还在为被人参了一本的事情伤神,于是决定安抚一下他:“传旨下去,加封鸿胪寺客署丞卫景川为从五品少卿,赐玉带一条。”

  卫景平愣怔住了。

  众公卿的表情也在一瞬间凝固。

  卫景平从被弹劾有不臣之心到自家那个武夫兄弟一跃而晋升为士子寒窗苦读多年,科举考中进士才能当上的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这大转折太刺激了,老臣们大脑充血,已经快要晕过去了。

  老天,这是要玩死他们呀。

  许久没人吱声捧场,云骁帝这个见惯各种场面的人也愣了一愣:“诸位爱卿有什么话要奏吗?”

  卫景平头先一个谢恩:“臣替家兄多谢陛下隆恩。”要是此时礼部官员瞧得仔细一些,会发现他谢恩的礼仪动作有点缓慢,能挑出一丢丢毛病。

  惊喜,简直过于惊喜了。

  第268章 珍珠

  ◎好家伙,从来没觉得卫三心眼这么多,简直800个心眼子不能再少了。◎

  谁能想到至今还在看小人书的卫景川就这样位列从五品的京官之列了呢。

  卫景平只觉得梦幻。

  一些顽固的老臣从方才的浑沌之中清醒过来, 开始激愤地反对:“陛下,我朝一直以来都是科举选士, 陛下看在卫大人的面子上已经破例赏赐了卫景川鸿胪寺署丞的官职, 本就对士子不公,如今才三个来月的时间,陛下一步拔擢他为鸿胪寺少卿,极大地寒了士子们的心啊……”

  看看另一位鸿胪寺少卿杜正宸, 正经的科举进士出身, 年三十七岁才选官到这个位子上, 与他相比, 卫景川有什么?

  云骁帝:“市舶司出海, 少不了卫少卿的功劳。”

  卫景川这一趟回来,府库又不知要进账多少银两了。

  还有前年平定秦似的叛乱, 卫景川也没少出力,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而其他一些鸿胪寺官吏, 不能说没用, 只能说完全没用处, 纯纯是个摆设。

  还得朝廷花银子出俸禄养着。

  一提功劳, 方才言辞慷慨的大臣泄了一半底气:“陛下,市舶使江大人, 还有通判谢大人,才是此次商船出海劳苦功高的臣子啊。”

  云骁帝沉了脸道:“江、谢两位大人,朕自有赏赐。”

  他不太高兴了。为什么呢,市舶使江扬今年才从龙城府调任过来,而谢映今年年底才在翰林院挂名满三年, 他们两个的官职已动无可动, 总不能给卫景川加官进爵, 就非得带上他们吧。

  工部尚书陈家川说道:“之前听卫大人说出海的商船,有种大船,工部近来还算清闲。”

  卫景平心中暗暗发笑:他得了记里马车的便利,想给工部再揽一份大活儿。

  云骁帝却说道:“昨个儿钦天监李大人说今冬到明年开春或许会有大旱,还有今年秋季的税赋马上要开始征收了,陈爱卿啊,你该多多在农田水利上花心思才对。”

  他心道:看见市舶司得一次利就眼馋了,那可不行,天下的根本还是农耕。

  陈家川连声道:“是,陛下。”

  既然云骁帝率先提出了“秋赋”,一连数日想破脑袋的十来位大臣们总算把多次碰头讨论之后,差强人意的方案拿了出来人丁税摊入田赋征收,也就是说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以后没有这一项税赋了,田赋和人丁合一,以后的“秋赋”就只有田赋一项,让各府查清楚治下的田地亩数,按照亩数均摊税赋,等于人丁税转移到了田地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美食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