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_桃花白茶【完结】(143)

  怎么说呢,凑合过呗,还能怎么样。

  可七国分为两股势力,诸国之间气氛开始紧张。

  纪国更是在旋涡中心。

  而他们能做的,只有加快发展速度。

  人口的快速增产同样带来很多问题,好在纪国的法律十分健全,很多眼看要出事的情况,全都被一一解决。

  各国陷入诡异的安静当中,像是暴风雨的前夜,看似平静祥和,其实暗藏汹涌。

  就连赵,梁都已经休战,郑也在充实实力。

  看到这样的场景,纪凌知道,这一仗很快会来了。

  他很早就知道,这样的和平会很短暂,没想到真的要来。

  而且因为纪国跟昌国的恶金,以及赵梁的兵法出现,接下来的战争规模绝对不会小。

  四月份,纪国的停止城池建设,在四十二这个数字停止,但跟海边盐场那条管道上建了不少哨所,算是正式将这块地划入其中。

  沿途的逃亡奴隶很乐意并入纪国。

  因为到了纪国,就会有一年两熟的良种,还会有相对合理的税收,更有纪国军队的保护,不会再被祁国人抓回去当奴隶。

  从扩张到稳固,纪国一步步走得十分踏实。

  只是不知道这份踏实什么时候才被终结。

  昌国国君看着天下形势,下意识叹口气。

  再看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们,已经没什么想法,倒是有个子侄还好用。

  可要是把位置给子侄,他又觉得不甘心。

  长时间的重压下,昌国国君的白发越来越多,他的儿子们也因他未定下储君而有骚乱。

  但这些骚乱并不明显啊,只要国君在一天,昌国就会跟之前一样。

  昌伯并未放弃,祁国跟卢国同样不放弃。

  这三个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便是远见不同。

  虽说进度缓慢,但三国之间显然形成默契。

  但要打纪国,就不能先打纪国。

  三个国家把目光对上现在最为衰弱的郑。

  郑在中间,像是拦路虎一样分割三个准备结盟的国家。

  既如此,不如从中间撕破一个口子,至少把郑国打服了。

  只要郑国归于他们,那纪国跟赵梁的关系就断了。

  说白了,有句众所周知的话。

  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郑国,不就是在中原吗。

  很快,昌伯为了表明态度,亲率四十万大军,头一个向刚安稳的郑国发起攻击。

  借口随便找了个,什么不尊周王,什么对忠臣不好等等。

  这些理由谁听了都可笑,周天子都习惯了。

  反正你们打谁,都能扯这个理由。

  手持恶金武器的昌国势如破竹,大兵三路压境,直逼郑国边城。

  郑国还未反应过来,纪国已经知晓,甚至先派人通知纪国,又起兵从半路拦截。

  五月,三国交战。

  纪凌在纪国宫室,听着前方来报。

  大哥纪胜就在前线,虽说近些年纪国骑兵已经有了十万。

  可昌国到底是会做铁的国家,谁知道他们在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一切的冲击来得那样快。

  很快纪伯带领的兵马同样出征,纪胜半路拦截,纪伯则直攻昌国。

  相比纪国的反应迅速,郑国那边问题多得数不清。

  郑锡听这消息都皱眉。

  纪国派人送去消息,他们直接惊慌失措。

  统帅仉选推脱不出,好在还有当初郑锡带出来的卿士接手,算是勉强上任,可惜这位能力尚且,威望不足,军中很少有人服他。

  郑锡还嘲讽:“当初排挤我的时候,怎么不见如此龟缩。”

  这话传到仉选耳朵里,加上女婿郑伯怒目而视,仉选只好出来,以自己的威望来帮忙管理军队。

  纪凌还在后方调配物资。

  他们准备了六年时间,这六年时间里,粮草,兵马,一切都准备就绪。

  为的就是应对即将要来的战争。

  虽说比想象中快了一点,可不是没有准备。

  郑锡,杜邗,以及纪国一帮武将全都摩拳擦掌。

  别忘了纪国以什么起家的!

  依托纪国强大的物资储备,以及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纪国的兵马吃好的喝好的,可把敌人羡慕得不行。

  纪凌的想法是,尽量减少伤亡,吃喝这些东西一定要满足。

  他也没忽略另一件事,那就是药物的生产。

  刀枪剑戟,总会伤到人,药物必不可少。

  外面打得热火朝天,纪国的第一座制药厂建成。

  做的东西就是大蒜素,这个东西相对来说容易做成,而且对杀菌的作用很好。

  从全国各地收上来的大蒜统一运到国都附近的工厂里。

  现在建个工厂对纪国来说轻而易举,再有纪叔公帮忙,大批大蒜经过挑选,清洗,破碎,烘干等等。

  连烘干的温度都被纪叔公掌握得很好。

  最后的干蒜磨成粉,放入酒里面除臭,最后用抽滤法去除上层的溶液。

  没有臭味的大蒜素就此做好。

  因为是战时,速度都比平时快了很多。

  大蒜素运用广泛,又容易制成,只是要吩咐更多百姓多种大蒜,来保证前方将士们使用。

  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药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