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_王不悔【完结】(381)

  但是,即便是那样,她也希望她销售的是自己老家生产的东西。

  那才是她觉得真真正正能改变老家穷困的办法。

  ……

  陈乔玉骑着旧三轮车,一趟把东西全都拉回了废弃的老宅。

  夏季野草长得很高,把老宅都掩盖了不少。

  陈乔玉仔细除掉了一些会影响墙壁和地面的野草,剩下的在外围遮挡视线的,就没管它们。

  野草生命力顽强,陈乔玉换着几个小道走,地面偶尔的踩踏,不用两天就又恢复原样了。

  “真是连拾荒的都嫌弃这里破旧。”

  陈乔玉自己嘀咕一句,也算是自我安慰吧。

  然后才拨开半人多高的野草,钻进了老宅。

  在废弃老宅的厨房里,陈乔玉对买来的东西进行了“加工处理”。

  她在这里放了剪刀、小刀,还有从废品收购站弄来的磨砂纸。

  总算是不用到处找砖头蹭了。

  砖头不好蹭不说,还容易留下痕迹。

  万一真有拾荒的过来,一看老宅外面破烂不堪,里面的砖头都磨得锃亮,人家不得怀疑怀疑啊?

  小商品上的标签标志该剪的剪,该磨的磨。

  菜市场买的肉也把塑料袋替换下来,用垫着干玉米叶子的竹篮装了。

  这玩意儿老家量大,用脏了直接换,换下来的还能用来引火、烧灶,很方便。

  陈乔玉保持着谨慎,全部处理完了,然后才回到了她的姚家村。

  第311章 乔玉,你瞧瞧这红薯粉吧?

  带回来的猪肉不少,陈乔玉打了井水,一一清洗。

  陈乔玉挺喜欢这样自己一个人做事的感觉。

  一点点把要做的事儿,慢慢做完,收拾好。

  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还在切肉的时候青杨回来了。

  见陈乔玉熬猪油呢,青杨赶紧洗了脸洗了手,过来帮手。

  姐弟俩一个人切肉,一个人管着火,火烧好了就过来看着锅里的油,一会儿再去添点儿柴火。

  就是家里没人拾柴火了,柴火不大够了。

  “我让大牛帮忙弄点儿吧,回头给个本子他。”

  陈乔玉刚才已经把撕掉封面封底的本子拿了一摞给青杨。

  马上开学了,都是用得着的。

  “成啊,那你跟大牛说。”

  陈乔玉现在已经不抗拒花钱、花资源请人干活这事儿了。

  她手里有资源,就得会利用。

  说曹操曹操到。

  正说着呢,院子外头有人喊。

  陈乔玉切着肉,不方便去开门,青杨就起身去了。

  一开门,青杨乐了。

  他大声回头喊陈乔玉:“姐!柴火来了!”

  “嗯?”

  陈乔玉疑惑地从厨房里探出身子来往外看。

  视线穿过堂屋和院子,看到了门口的人影。

  “哎哟,秀丽嫂子,你咋来了?”

  门外的柴爱花的妯娌,张家老四的媳妇儿,田秀丽。

  陈乔玉偶尔听柴爱花说起过田秀丽的事儿。

  张家对柴爱花意见最大的就是田秀丽,本来想着老五媳妇儿柴爱花进门了,她大小也是个嫂子了,能拿乔了。

  结果柴爱花进门没几个月就奔着做生意去了,压根不搭理家里这群人。

  把田秀丽给气的。

  上头三个大的压着她,还有老的,下头这个小的又不管。

  不过好在田秀丽会生。

  她只比柴爱花早进门一年多,现在都生了俩了。

  大的刚下地蹦跶,小的还抱在手里。

  田秀丽没带孩子来,倒是担了一担柴。

  陈乔玉赶紧叫青杨:“快帮一把秀丽嫂子。”

  青杨接过柴火担子,没急着拿进门。

  田秀丽站在门口,只能自己开口。

  “乔玉,我进去瞧瞧呗?”

  陈乔玉点了点头——她把东西都锁起来就是这个缘故。

  一般村里人不敢进来了,但也难免人家有事真的要进来。

  她都是做两层防护的。

  今天田秀丽来找她肯定是有事儿,陈乔玉也不能太明显地拒之门外。

  不然反倒让人生疑。

  陈乔玉让田秀丽进了门。

  青杨关了门,问柴火怎么办。

  田秀丽笑了一下:“这柴火是我们家永年拾的,给你们用的。”

  青杨没吱声,只看向陈乔玉。

  陈乔玉点点头:“码起来吧。”

  青杨这才挑着担子走到屋檐下,把柴火码好。

  “真香啊,乔玉你在家熬猪油啊?”

  田秀丽嗅了嗅空气里的味道,有些羡慕。

  “是啊,准备炒馅儿了。”陈乔玉笑道。

  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儿,烟囱和家里的肉香味儿骗不了人。

  陈乔玉也乐意——有这么一个由头,她隔三差五称肉吃肉,别人也揪不出什么毛病来。

  陈乔玉一边说着,一边拿了个小板凳给田秀丽坐。

  “秀丽嫂子,你找我有事儿啊?”

  田秀丽扭扭捏捏地坐下了,拉了几句家常。

  陈乔玉见状,喊了一声青杨:“青杨,你注意着灶上的火,猪油别熬过了头。”

  “哎!”青杨一边码柴火,一边对陈乔玉说,“姐你也快点儿,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