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化作短歌行_六月禾未秀【完结】(23)

  我随手翻了几张,前两年写的字,果然火候不够。这老板也算是个行家,怎会看不出这些都是赝品?我莞尔摇头:“这些字您还是请我六叔来看吧,我只是来买些左伯纸,上次那批货倒是很好的。”

  又随意挑了些笔墨,让店家送去府里结钱。才出晴雨轩,忽降一阵大雨,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我赶忙钻进肩舆里,摇摇晃晃地赶回王府。青兕所题的扇子是随身要紧的东西,我解下腰间的扇袋,小心拂去上面的水珠子,好在里面没有沾到水。这柄扇子我爱不释手,若真是字如其人的话,青兕先生必真英雄也!我越看越痴,不觉肩舆已经抬进王府。

  轿帘被人挑开,露出顾先生一张脸,不记得他什么时候蓄了一嘴的胡子,看上去老了许多。“狸奴,还不下来?看你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去见心上人啦?”

  “胡说!”我嗔骂一句,将扇子收好,提着裙子往泚园跑。先生还不肯放过我,跟在后头直喊:“见就见了,我活了几十年,你这点小女儿心思还瞧不出来吗?是哪家的公子啊?……你跑慢点,小心摔跤!”我头也不回,紧跑了几步把他甩在身后。

  骤雨初歇,云开风清。泚园里榴花半吐红巾蹙,池水如簟,荷叶微卷,又该到吃莲糕的季节了吧。彩衣和一群女孩子在廊下说笑,见我回来,丫头们便作鸟兽散了。彩衣笑盈盈趋步而来:“小姐回来啦?刚太子宫派人送东西来了呢,我放在屋里了。”

  案上一个红黑漆食盒,开盖便有荷叶清香,小饼圆白,每块上面都印有千瓣莲花的图样,连模子都是和以前一样的呢。我拿了一块,招呼彩衣也来尝尝,剩下的就喊人送到弈秋园里去了,玲珑做的莲糕,母亲也很爱吃。

  彩衣咬了一口,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子良娣手艺真好,怪不得太子喜欢呢。可惜……”我抬头看她,她吞咽完嘴里的糕,又道:“唉,只可惜出身总归是低了,太子再喜欢她,也做不了正主。皇上……”彩衣掩嘴咳了一声,我知道她这声咳的意思,她接着道:“听说太子就要娶正妃了,小姐可知道是谁?”

  皇上病入膏肓,早就不问朝事了,皇后娘娘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连寝宫门也不出半步。太子实际已经大权在握,相比王府前的门庭冷落,庾宅近来可是车马不绝。“太子妃多半出自颍川庾氏吧?”我看向彩衣,皇室后宫、高门后院里的小道消息,我倒真不如这些丫头们知道的多。

  彩衣故作神秘地摇摇头:“小姐有所不知,是谢家絮小姐!”

  我不敢置信:“你哪里听来的,絮姐姐和我牧哥哥是有婚约的!”

  “婚约又怎样?谢老爷乐得嫁,也不见我家老爷上疏反对啊。”彩衣见我摇头,又补了一句:“小姐不信就算了,再过几天圣旨一下,小姐就知道彩衣说的是真是假了!”

  我摇头倒不是因为不信,王谢两家几世联姻,其间关系盘根错节、休戚相关,一家若有难,必得另一家倾力相助。太子想要削弱王家的势力,与其与两家为敌,不如拉拢一家,才是上策。而陈留谢氏,虽然一直以来都是“王谢”并立,但终究是“王”在“谢”前,如果日后南朝能由“谢”家独大,舅舅也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吧?

  “牧哥哥知道吗?”我小声叹了一句。

  彩衣转了转眼睛:“这事瞒得了谁?就算现在不知道,过几天也知道了。就不知牧少爷知道了会……别看絮小姐平日里和善的很,原来也是个性子烈的,不过……女人的命,哪由得自己做主?”她也跟着叹了一声,自顾做事去了。

  我细细掳着裙摆上的皱褶,嘴里的莲糕甜意未尽,心头却像吃了莲芯,涩涩发苦。我猛地摇了摇头,起身往吉光雅园去了……

  **********************************************************************

  皇帝之疾恐不可为,太子的婚事也不能再拖延了,只等鬼月一过,就要大婚。宫里宫外都忙着筹措,举国同庆,牧哥哥也该知道消息了吧。隔三差五就有从荆州来的书信,二伯的病,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了。牧哥哥坐镇荆州,代行大将军之职,纪律严格,赏罚分明,在军中也渐渐有了威望。未经皇帝下诏就子承父业的事,朝廷里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尤其乱世里,最后都是由皇帝补一道诏书了事。只是,对于册封絮姐姐为太子妃的事,谁都没有在书信里提起。

  转眼又到中元,二伯最终没能熬过鬼月。来燕堂里设了灵堂,两旁挂了太子亲提的挽联。棺椁还在运送的途中,王府上下一片惨白,嚎哭声不断。我一身素缟麻衣,跪在父母跟前。今早阿代嬷嬷为我绾了头发,母亲在我的髻子上攒了一柄翠玉的簪子,这簪子她为我准备了许多年,是一枝玻璃地油青的平安竹,如今不得不用白绢严严实实地缠裹起来。我郑重地给父母磕了头,吃罢一碗汤饼,一场不合时宜的十五岁笄礼就在弈秋园的花厅里草草的结束了。回去的路上,我暗自和彩衣比了比身长,她和我差不多年纪,却比我高出许多。甚至,我都十五岁了,还没有月事。

  二伯撒手人寰,王家的重担几乎落在大伯一个人的肩上,他汲汲皇皇地四处奔走,不能有片刻自安,好像只在一夕之间,两鬓就斑驳了。

  出人意料的是,册封牧哥哥为荆扬刺史兼大将军的诏书,倒是适时地颁布下来了。有人说,那是以王家愿意退婚为条件的。但我揣测,那支军队名为荆州军,实则早就变成了王家军,他们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安家落户,从来只知有王将军,不知有司马氏。若不是王琨的儿子继位,又有谁会买他的账呢?那道诏书不过是个顺水人情罢了,就像西北凉州节度使,东鲜卑慕容部,他们只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自立,虽然都向南朝称了臣,可又有哪个是真正在听朝廷号令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古言小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