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欲言又止最动听_余姗姗【完结+番外】(246)

  邵北川的故事在这里面透露了一点,他十几岁是玩乐队的,二十几岁做了配乐人。

  做这个设定是因为我初恋喜欢音乐,我就是因为他才听了国外的玫瑰与枪炮、小红莓、U2,国内的郑钧、窦唯、朴树、张楚等等好多人。导致我青春期和同龄人喜欢的歌手都不太一样。

  我出社会做过一年的演出策划,从小型走穴到大型演唱会都参与过,去了很多我都记不住名字的地方,逢年过节一定是在外面做演出,那一年真的特别躁特别high也特别累特别消耗,因为要上山下海东奔西跑,平均每天也就睡四个小时。后来因为耳朵听力受损(小时候得过中耳炎),胃也受到影响,就换了工作。

  我当初做演出策划时,乐队受众特别窄,中国最好的是在九十年代,我一直以为过了就是过了,永远成了遗憾。后来乐夏播出了,我感觉就跟看见一些节目带动了街舞和嘻哈一样,看到了一点曙光。

  前几年,我本来是想去北欧听小红莓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去成,也没人陪我去,后来小红莓主唱去世,我忽然就感觉到,有些人和事,一旦错过了,就是结束。

  所以在本文和姐妹篇的立意里,我分别写的是“珍惜眼前人”和“活在当下”。真没必要被莫须有的枷锁困住,总以为还有机会,都是自以为是。

  至于配乐,我很喜欢影视剧配乐和特效音配音,还特意去听了一学期的录音系的选修课,但也只是了解一点皮毛。

  而且声音是很难用文字来描述的,不知道到时候写起来,会不会晦涩,只能尽我所能。

  3、正如我在本文里关于赞美和批评的表达一样,不管是夸还是喷,对我来说,那都不会影响写作方向。

  随心所欲的写文,就是把我当下认为最好的东西带给大家,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来规定。

  当然,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很多喷子,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勇于发声,却不允许别人对他们的意见表达意见,非常的“□□”、“自我”。

  在本文文下,就有这样的“读者”,坚定地认为留言没了就是作者删掉的,而后发现留言只是抽了,没有被删掉,又转移话题说,就是个言情小说,别动不动就上升人生观男权女权。

  下面还有读者附和他,说是作者攻击性太强。

  有些意见,一开始我还很认真的回,后来发现有个别的说话不带脑子,为了喷而喷,特别无畏的喷。

  再转念一想,算了,都是nobody,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上,别浪费生命。

  疫情期间,我们看美国各种以自由为名的□□时,总觉得他们很愚蠢,无知脑残,还是中国人比较智慧。

  然而换汤不换药的是,在咱们的网络上,类似这样的“暴民”也是一抓一大把,只不过咱们国家对于治安要求高,所以喷子们的聚集地就是网络。

  试想一下,如果和美国一样允许□□示威打砸抢,那么这些人会不会冲到音像店和书店,把他们认为三观不正,脏的,恶心的东西全都烧掉毁掉呢?

  回顾一下历史,任何国家,包括咱们,都有类似的大型“活动”,每个人都陷入疯狂,抨击所有他们看不惯的,令他们愤怒的东西,根本不问是非和价值,反倒是少数清醒的人会被打击的很惨。

  像是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包法利夫人》《德伯家的苔丝》《漂亮朋友》《安娜卡列宁娜》之类的,这些书很多都是我青春期的启蒙读物。但是现在在网络评论里,看到的都是批评它们有多三观不正啊,脏啊,渣啊。

  还有些很经典的电影,弹幕上也有很多喷子。

  有这么一批人,以“无知”为荣,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一直生活在圣洁的“乌托邦”里,他们不允许有人不是完人,全人类都必须按照圣洁的标准生活,如果有异类,就要喷死你。这些名家如果还在世,恐怕都要经历可怕的网暴了,还会被钉在xx柱上。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提到一本心理学的书,叫《乌合之众》。

  它的内容大概就是说民众的盲从,当一个人是独立个体时,他是性格突出的,当这个人融入群体,就会被淹没,而作为一个群体存在时,就会表现出低智商、情绪化、盲从这种特征。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比较带入的是类似于美国这种□□,现在再一看,后知后觉的发现,我们的网络上也都是这种人,只不过双方的战场不一样,他们是靠体力和呐喊,咱们是靠键盘。

  本质上来说,都是乌合之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