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超市去七零_姜一白【完结】(10)

  就他楚杰的身份,凭什么做榜样?

  刘明伟道:“彤彤,不用你管,我和李知青带他回去休息休息就行。”

  说实话,楚杰的长相实在有点不尽人意,这也是刘明伟瞧不起楚杰的原因之一。他想当然的以为余彤也会嫌楚杰长得丑,就主动给余彤一个台阶下,希望她能领自己的情。

  谁知余彤非但没搭理他,反而上前一步,担忧道:“你们这段时间吃的都是啥呀。”

  余彤知道,这个年代生活艰苦,楚杰都饿得晕倒了,八成是营养不良体力跟不上。虽然这个情况放到现代听起来没什么,事后调理调理,补补也就没什么了,但在70年代可是要出人命的!

  “这段时间分的粮不多,吃的都是米汤,有的时候没米,就煮点地瓜吃。”李知青愁眉苦脸,“地瓜也是三四个人分一个,都看不见黄瓤……”

  余彤点头:“好,我知道了,先给他点温水喝吧,回去之后再灌点米汤,慢慢来,别着急。”

  李知青更愁:“现在去哪找温水呀。”

  余彤道:“我家就在前面,我去取。”

  说完,余彤便小跑着往自家的方向跑。

  余彤一连串的举动看的刘明伟有点懵,以前的余彤可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今天咋这么热心肠了?

  可不得不说,热心肠的余彤让刘明伟看着更喜欢了。

  只不过余彤热心肠的对象是楚杰,这让刘明伟心里有点太爽。余彤刚才对他还这么冷淡,看楚杰时就温柔似水,凭啥?这个楚杰运气可真好,要不是他晕这一下,刘明伟就不信余彤能多瞧他一眼!

  刘明伟越想越酸,心里不是滋味。

  ***

  余彤快步跑回家时,大伯母李秀的女儿余乐乐正在院子里嘚瑟她的新裙子。

  李秀疼女儿,总是用各种理由从余老太那搜刮点钱来,然后全用在捯饬女儿上。她没儿子,将来的指望都在女儿身上了,可得好好打扮打扮,好嫁个好人家。

  说不定余乐乐就嫁进城里了呢?这年头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等余乐乐进了城,李秀还怕自己会在村里吃苦?

  大约是李秀性格刁钻,连带着余乐乐也有点小肚鸡肠,她一见余彤进来,立刻扭着腰走过去,故意大声道:“余彤,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又想偷懒?”

  说话时,她故意扯着自己的新裙子给余彤看。

  虽然余彤长得比她好看了那么丁点,但余彤穿的都是旧衣服,可不如她有人疼有人爱,时常穿新衣服。就她的新衣服,村里的小伙伴可都羡慕着呢!

  余乐乐知道余彤虽然话少,但她本质也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以前余乐乐炫耀时注意到了,余彤虽然不说话,但眼里可羡慕了。

  余乐乐故意往余彤跟前凑,想等她来恭维自己,可谁知余彤看都没看她一眼,只快速答道:“院子是我整理的,屋子是我收拾的,你们母女俩除了在厨房做饭啥都不用做,到底是谁偷懒?”

  说完这话,余彤就钻进厨房,不知道干啥去了。

  余乐乐被怼得一懵,恰好余老太从房间出来,余乐乐立刻尖着嗓子告状:“奶奶!余彤她嫌自己干活多呢,她们母女俩都靠我们几家养活,她凭啥不想干活?!”

  通常情况下,男人挣的工分比女人多,能换到的粮食也就更多。

  可余乐乐家虽然有个男人,李秀却是常偷懒的主,余乐乐更是把自己当矜贵的公主,粗活是绝对不愿意做的,因此余乐乐家的工分还真没林香莲和余彤的工分多。

  余乐乐刚告完状,余彤就端着一碗水走出来了,余老太惊讶地瞧了孙女一眼,也顾不得主持余乐乐的“公道”,她问道:“彤彤,你端着水去干啥?”

  “河边有知青饿晕了,我端水过去让他缓解缓解,奶奶,不多说啦,那边等着呢。”说完,余彤就小心翼翼护着水,快步向前走。

  眼见着余彤离开,余乐乐更生气了,她撇嘴委屈道:“奶奶,你看她越来越野了,这么晚还到处乱跑,你不管管啦?”

  余老太还在惊讶余彤的行为。

  她平时虽然不说,心里却清楚得很,自己这个孙女看着老实巴交,其实没什么感情。

  换句话说就是没人情味,不懂得帮别人,也不知道向别人求助。

  今天咋主动关照起知青来了?

  其实余老太心里一直惦念着二儿子,对林香莲母女也很上心,只是余彤平时和她不亲,她又不好太明显地偏袒她们,所以一直没说什么。在余老太心中,林香莲能等儿子这么多年,那已经是有情有份了,这样的儿媳妇可找不到几个。

  见余老太不说话,余乐乐不满道:“奶奶,你到底管不管?”

  “管什么?!”一听到余乐乐聒噪的声音,余老太心里就烦,这个余乐乐和她妈是越来越像了,连耍脾气都如出一辙!余老太凶道,“彤彤去救人命,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再说她哪里说的不对,从今天开始,院子你打扫!”

  余老太一人操持余家多年,在家中有绝对权威,不论是粮食还是其他物资,那都是牢牢捏在余老太手里的。

  因此余老太一发火,余乐乐就吓傻了,站在原地揪着她的裙子,不知所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姜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