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贵子_昭素节【完结】(257)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张小北考中了。会试通过,叫做贡士。放榜那天,他觉得京城的天是那么地蓝,真想高呼一声,“我中了,中了!”好在他克制住了。要不然,就该有人建议他老丈人来打他一巴掌了。

  会试之后还没完事,一个月后还要参加殿试。

  张小北中了进士,二甲的最后几名,赐进士出身。一甲是状元探花榜眼那级的,是进士及第,三甲是赐同进士出身。

  中进士后,朝廷在京城的孔庙里面立进士碑,石碑上面刻有各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张小北看到自己的家乡和名字被刻在石头上,不由得想起,若是母亲看到这些,不知该有多自豪。

  张小北被授的官职是翰林院的修撰,从六品。

  二年之后,张小北小小地升迁了一下,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张唯昊的出生。

  如今他们一家人早已从陈家搬出来,先是租房住了一段时间。过了几年,张小北开拓了一些副业,积攒了一些银子,终于咬牙买了一栋小宅院。彼时,胡氏和张耀祖也来到了京城,终于见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孙子孙女。

  两人自然也给张小北带来了家乡的各种消息。

  先是说王世虎那家伙早已如愿意以偿,娶了那个又白又胖的姑娘,生了两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赵清河考了三次,终于考中了举人,如今正在县学当教谕,他膝下已有二女一子。堂妹张小多也已嫁人,嫁的人家就在县城,是大姐夫做的媒。大姐家也有了二子一女,家里的生意依旧红火。

  而张家村,一个小小的村庄,短短数年内竟出了一个举人一个进士,使得张家村村民颇为自豪。

  张小北跟赵清河写信商量后,决定一起出资在张家村建立一所村学。张家的族人及村民们一听说要建立村学,也跟着一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村学的地址最终选在黑家的房子那里。

  再说黑家一家,听说那黑大富夫妻俩入狱后没多久就去了,黑家的两个儿子刑期结束后,也不敢再回来了,从此远走他乡,再无下落。黑家本来就是外来户,现在一家人既已离开,宅基地自然得收回来。黑家的房子建得不错,位置也清幽,于是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拿来当做村学教舍。村学先生的束脩由张小北和赵清河赞助,张小北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给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发放奖金。学生们不用再交束脩,只需要负担一部分书钱和笔墨纸砚就行。如此一来,张家村的孩子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又过了两年,张小北又寄回一笔钱,说是夫人和女儿捐的款,供村里的女孩子们读书认字用。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思想保守的村民们先是不同意,然而又想起这是进士夫人的提议,况且这村学又是张小北一力促成的,若是他们强烈反对,得罪了张小北夫妻可就不好了。于是,他们便抱着消极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他们是不会把家里的女孩子送过去读书的。

  他们不送,不代表别人不送。赵清河兄弟俩率先把闺女送进女学,接着是潘家,他们开了头,就有人陆续把女儿送进来。

  张家村的村学引得别村村民十分羡慕,也有不少邻村的人来问能不能收他们村的孩子,里正写信征求张小北的意见,张小北回信说可以收,但村学条件有限,只能限定名额。又让他们忖度着做决定。

  很多年以后,当张家村的女学和村学变得颇有名气后,人们还津津乐道这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张家村的村学蓬勃发展,张小北的升迁之路也在缓慢进行。他一点点地熬资历,从从六品到从五品,再到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

  所谓国子监,就是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什么太学、武学

  州学县学都归它管。送学生应举,建造校舍,建造藏书室等等都是它的职责范围。

  张小北在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干了十几年。中间他逐步革新了一些制度,完善了本朝的科举制度,极大地造福了全国的学子们,自然也更有利本朝的人才选拔。

  熬了十几年后,张小北众终于从四品升至从三品。张小北为官数十载,可谓是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人家是宦海起伏不定,他则是一直平平顺顺。朝中党争也好,争斗也罢,似乎一切都跟他无关。很多人大起大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又看着他楼塌了。而张小北则是一步一个脚印,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有人评价张图南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张小北如今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朝中诸多重臣都称他为老师。他的几部著作也流传甚广。他与妻子恩爱几十载,一生洁身自好,四个儿女既孝顺,又有出息。张小北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十分满足。他从一个农家子混到现在的地位,也算是实现阶层跨越了吧。虽然没能成为富二代和官二代,但是当个官一代也挺好,他的家族从他开始走向兴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