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顾盼生辉_意元宝【完结】(287)

  第146章 初至江东唬鲁肃

  “主公,曹贼传来消息,谴以使节而入江东。”江东之地很快收到了曹操那边传来的消息,孙权一顿,“曹操来势冲冲,不是打算一举攻下江东,一统天下吗?怎么突然派起使节来?”

  前来报信的人沉吟了半响道:“来使是曹操之女曹盼。”

  孙权完全怔住了,只以为自己听岔了,“曹操之女曹盼?也是那个闹得益州沸沸扬扬的明心?”

  “正是此女。听闻此次曹操南下,此女随军屡立战功,先取上庸郡,刘玄德大军被其追赶而上,被其与曹纯打得丢盔卸甲,赵子龙负伤,皆是此女所为。”

  曹盼之名看样子是已经传了出来,孙权挑了挑眉,“难道曹操没儿子了,竟然拿女儿都当男儿用?”

  因对曹盼知之甚少,孙权手下的人并不多言,“不过,听闻曹操此女长得极其出众。”

  如今这世道啊,美人不少,能叫人人称赞的美人,那才是真美人。

  “哦!此女既然敢入江东,难道我们还怕她不成?诸葛孔明何在?”孙权笑了笑将此事丢之,问起了被刘备派来江东的诸葛亮。

  手下报了一个地方,孙权道:“将曹盼出使江东之事告诉诸葛孔明。这两位的关系匪浅,我倒想看看,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有些关系,孙权还是知道的,比如曹盼跟诸葛亮是夫妻。他手下的大将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嫡亲兄长呢。

  很快消息传到了诸葛亮的耳边,恰好诸葛瑾与诸葛亮对坐,听着皱起眉头道:“你一生谨慎,怎么会犯下如此大过?”

  指的无非是诸葛亮在未明曹盼身份之时却娶曹盼为妻之事。

  若非如此,诸葛亮绝不会受两方猜疑。

  诸葛亮道:“阿兄该考虑的是,她入江东来究竟意欲何为。”

  根本不接诸葛瑾适才之言,诸葛瑾也知道,诸葛亮决定的事不管有多难都不会改变。

  “听你话中之意,她到江东所图甚大?”诸葛瑾并未见过曹盼,不知曹盼为人如何,但是他还能信不过自个儿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吗?

  “我到江东是代表刘皇叔联孙抗曹,江东之地,主战主和者所据一半,她之所图,必是分化江东内部。”诸葛亮很快就想明白了曹盼到来意欲何为。

  诸葛瑾道:“就算她有这样的想法,她有这样的本事达到?”

  显然是对于曹盼能力的不信,毕竟据他所知,曹盼不过是一个未及笄的小姑娘而已,哪怕能叫诸葛亮为她心动,也不代表她有那样的能力。

  “上庸郡是百姓打开城门,与之里应外合而落入曹操之手的。”诸葛亮没有多说,只是提了已经发生的事实。

  诸葛瑾道:“不过区区一郡罢了,许是巧合。”

  便是不信诸葛亮将曹盼视为大患的模样,诸葛亮并未多言,“阿兄不信,待她来时你便会知道。”

  西鄂一事,可觊曹盼对于人心的掌控,再有上庸郡一事,长坂坡一役,旁人看不出曹盼的实力,诸葛亮这个枕边人却知道,曹盼,绝不能常人而定,有她一日,曹操如虎添翼!

  曹盼轻车便骑,入江东之境时,听闻她只带了一百侍从而入,饶是孙权本对曹盼不以为然,也不禁赞一句好胆识。

  故而,待曹盼临城时,她即以使节之名而入江东,孙权也命人迎之,此人正是鲁肃!

  鲁肃是主战之人,面对曹盼的到来,那是十二万分的警惕,故而见之自以请命,代孙权来迎曹盼,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曹盼。

  “不想竟是鲁大人亲迎,盼之幸也!”曹盼一身墨衣曲裙,端庄郑重,一见鲁肃便说破了鲁肃的身份,鲁肃看向曹盼,“曹娘子怎么知道正是肃来?”

  曹盼道:“前来江东之前,孙侯帐下文臣武将,略有研究。”

  倒是直言不讳啊,偏偏就是这样的直言不讳,让鲁肃更看不出曹盼究竟是胸有成竹,还是有心吓人?

  “曹娘子请!”鲁肃客气地引着曹盼往前,曹盼道:“这是要往何处去?”

  鲁肃抬眼看了曹盼,曹盼拿着一封信出来,“家父有一信令我亲手交到孙侯手中,这也是我此来江东的任务。”

  可以说,鲁肃见过的人里,没有哪一个像曹盼一般一来就挑明要见孙权,鲁肃道:“还请曹娘子到驿站稍以歇息,肃这便去禀明我家主公,至于何时见曹娘子,但听主公吩咐。”

  言外之意是鲁肃做不了主!曹盼道:“莫不是孙侯怕我一个小娘子,连见都不敢见我,所以托着鲁大人拖着我?眼下两方阵兵,眼看大战在即,孙侯若是不想见,便当我没来!”

  说着转身就要走,鲁肃对于曹盼这完全不按套路的行事惊得不轻,连忙道:“曹娘子留步,我家主公绝无此意。”

  曹盼转过头道:“那就请鲁大人前去请见孙侯,见,这便见,若不见,我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这封关系着江东存亡的信,就当从来没有过!”

  说着扬着那信竟要撕,旁的话便罢了,但那一句关系着江东存亡之言。鲁肃赶紧的阻止,“且慢,小娘子且慢,且慢!你稍候,肃这便去见我家主公,一来一回两刻钟,必给小娘子一个答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越重生言情 虐恋 古代言情 行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