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_金水相依【完结】(365)

  庄墨象的表情,终于恢复了正常。但是说出的话,却还是荡漾不已:“不管药效如何,你这么关心我,都让我感觉到幸福无比!”

  好在接下来,服务不停地端上来一盘又一盘的菜肴,才拯救了宋依依越来越薄的脸皮。

  美食当前,宋依依马上表现出来了,强劲的战斗力。

  登瀛楼的头牌菜就是醋椒鱼,也叫糟熘活鱼。

  宋依依直接下筷,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嘴里。鱼肉鲜嫩,和着醋椒带出来的乳白色汤汁,让人立时感到了它的鲜、咸美味!

  等到鱼肉经过嗓子,使得咽喉部都透着酸香最后,胡椒的微辣从食道,一路扩散开来,舒服得宋依依微微眯上了眼睛。

  庄墨象的服务相当到位,他马上在宋依依空了的食碟里,补上了一大块鱼肉。随后,自己也夹了一块,只不过比之前的那块略小些。

  宋依依的胃口被这道醋椒鱼,完全打开了。

  炸烹虾球、金牌香酥鸡、烩乌鱼蛋、九转大肠,每道菜都被宋依依和庄墨象,扫荡得只剩些汤汁。

  主食点的是煎饺,猪肉、虾仁和海参搭配的肉三鲜饺子,被油煎的金黄诱人。

  宋依依一边吃着,一边说:“别光顾着给我夹,你也多吃。”

  庄墨象笑道:“放心好了,给你夹完,我都会马上夹给自己一筷子,我们俩得同步不是!”

  一顿饭吃得宋依依,心情舒畅,脸上带着满足的惬意。

  对于她来说,心情好时,美食会锦上添花,让她越发地愉悦心情糟时,美食就是调节剂,让她从美味之中,得到慰籍!

  快要离桌前,宋依依突然想起,前世风靡大街小巷的煎饼馃子,遂点了两份,她和庄墨象一人一份。

  煎饼馃子很快就被服务员送了来。薄饼是绿豆面做的,饼上有摊在上面均匀的鸡蛋,但饼内裹着的不是油条,而是扁平、薄脆的馃篦儿。

  里面没有火腿、香肠、或其它配菜。原来这才是传统的津市煎饼馃子!

  仅配着面酱、葱末,辣椒酱,味道却出奇的好吃,不过,由于之前已经吃饱了,宋依依吃到一半,就有些吃不下了。

  庄墨象见她为难地举着煎饼馃子,就直接从她手里,接了过来,然后几口就把半个煎饼馃子给吃掉了。

  宋依依有些不好意思地瞄了他一眼,但看着他家人般的动作,嘴角染上了丝丝暖意。

  二人出了登瀛楼,庄墨象就跟宋依依说起,接下来的时光如何度过:“我们是去蓟县的盘山呢,还是去园子听相声?”

  宋依依想着,现在是三月份上旬,山花也没烂漫,树木也没青翠,并不是去这座“京东第一山”的好季节。

  “我们去听相声吧。吃三绝,听曲艺,不是津市人的乐事嘛,今天我们也体验体验。”

  津市三绝分别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但煎饼馃子却后来居上,成为被后世天南地北的华夏人,都能够接受的日常美食。

  津市是华夏国的曲艺之乡,相声的发祥地。

  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冀省梆子、豫省坠子、津市时调、西河大鼓、单弦,还有相声、津市快板、数来宝、评书、双簧等等,在津市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都得以很好的发展,且多有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流传!

  而京韵大鼓的骆派代表人物骆玉笙,以字正腔圆、音域宽阔、韵味醇厚的风格相声大师马三立,以如唠家常,冷面滑稽的独特风格,为众多津市曲艺表演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庄墨象倒是好不犯难,直接带着宋依依去了鸟市曲艺厅,正赶上有津市曲艺团的演出。

  买好票,两人就进去找座位。位子好的座位,早已有人占了,庄墨象和宋依依也不在意,在较偏的,两个相邻的位子上坐好。

  当各类曲艺轮番上阵后,又高又廋的马三立,出现的时候,宋依依眨眨眼睛,没想到前世,只在音像资料中,见过的相声泰斗,现今就站在她的眼前。

  不得不说,这位德艺双馨的幽默大师,淡泊名利的人民艺术家,当真是后世演艺界人士的楷模!

  舞台上,一段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单口相声逗你玩,赢得了数次的满场喝彩,当然不时爆发出来的哄堂大笑,更是不绝于耳。

  接下来,他和他的搭档王凤山,又表演了,经典的双口相声买猴,把现场气氛推向了**。

  宋依依同其他人一样,听到抖包袱之处,开怀大笑。听相声,要是还顾及淑女形象,不能宣泄自己的情感,多没劲呐!

  庄墨象听着相声,看着身边肆无忌惮,正乐呵的女孩,宠溺的笑容越来越大

  第四百二十五章 相谈甚欢

  看完了津市曲艺团的演出,宋依依揉了揉,乐得有些发酸的腮帮子,和庄墨象随着现场的观众,一起出了鸟市曲艺厅。

  下午三点多钟,宋依依想着去买些狗不理包子,给师父带回去,明天早上用蒸锅热热,就可以配着白粥,当早饭吃。

  庄墨象开着车,直接到了山东路上的狗不理包子老店。

  即使不是饭点,这里的食客也不少,听着说话的口音,有不少是外地人。

  宋依依点了需要打包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庄墨象坐在大堂等位的椅子上。

  排在他们前面的,是一对笑容满面的老夫妻。

  老人非常开朗,主动与庄墨象和宋依依,这俩年轻人,攀谈着。

  他说,自己在津市南开上的大学,后来就回了大西北的家乡。如今,他年满六十岁,光荣地退了休。他老伴早他三年退的休。

  这次,他们故地重游,先去看了夫妻二人曾经,共同的大学校园,然后来狗不理吃包子。

  等到明天,就去看海、看曲艺表演,然后吃八大碗

  宋依依不知为何,这一世特别喜欢听,有经历的老人家,讲他们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喜欢看他们老当益壮,仍旧乐观向上的样子!

  可能因为上一世,无论是父母,还是她自己,都没有平安终老吧。

  老人的老伴,本来想着制止老伴,因为故地重游,一直兴奋的言行。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老年人唠叨。

  但没想到,眼前的男青年虽然没有说话,但面上却没有不耐,而女青年则是满眼的兴致,不时地接上一二句,竟然是一老一少的陌生人,相谈甚欢。

  老人非常高兴,给宋依依讲起了,狗不理包子名字的由来:“在清咸丰年间,冀省武清县杨村,也就是现在的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

  “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就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他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俱全,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