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神农_李煦之【完结】(134)

  玉米收了三日。

  不用脱粒过秤也能看出来这次的比第一回收的玉米少了快一半。

  哪怕少了一半, 也有千斤往上。

  旁人羡慕,他们自己又喜又悔, 喜的当然是硕果累累的大丰收,悔的自然是为什么当初没沉住气,若是老老实实听道长的产量还能翻上一番。

  后悔也没用,只能怪自己蠢, 怪自己不坚定,并暗暗发誓从此以后定要坚定的跟紧道长的步伐,再也不人云亦云,轻易动摇。

  玉米收获过后, 也该准备播种小麦了。

  小麦精细,一定要重新翻地,平土施肥,但玉米收获后留在地里的玉米杆怎么处理却是个大问题。

  对此赵小禾早有应对办法, 很早之前便将玉米真经提供的粉碎机、脱粒机的图纸拿给工匠去做,这时候总算有了结果。

  粉碎机和脱粒机被运送到打谷场的当天,京城内外时时刻刻关注赵小禾动静的百姓闻风而动,纷纷跑去围观。

  当阿丑阿甲他们看到机器的全貌和运转的模样, 第一眼就震撼了。

  他们来大齐的时间不算久,对大齐的印象都是道听途说,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穷, 弱。

  从大秦一路走到大齐, 路途所见也的确如此。

  可被赵小禾扣下做苦力之后, 被迫做农活的这几天里看到的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是闻所未闻的“玉米”一物, 一穗竟有幼童一抱之大,颗粒上千,嫩玉米味道甘甜并且容易饱腹。

  偶然间听到村民的感叹,似乎在一个多月之前已经收获了一次玉米,那一次亩产竟然达到两三千斤……即使是被这妖道祈福过的,那也太吓人了些。

  其次便是这名为“粉碎机”和“脱粒机”的庞然大物,外行人也能看出这两台机器的精巧和不凡。

  两台机器操作起来也极其简单,只需要一人坐在机器上摇动手柄,齿轮转起,再把玉米秸秆丢进去,咔嚓咔嚓的声响中,从侧边漏斗中送出来的玉米秸秆已被切的粉碎。

  脱粒机也是如此,甚至不必剥去苞衣,铲一簸箕全丢进去,伴随着铁铸利齿脱粒的噪音,干干净净的玉米粒以及被粉碎的玉米苞叶便分别从两侧的漏斗里漏出,只要拿麻袋接着就行了。

  围观的百姓惊叹连连,而切身感受到两台机器带来的方便之处的村民一个个更是喜气洋洋,高兴不已。

  “真不知该如何感谢道长。”见到这一切的大司农感慨万千。

  光这两台神物就能让百姓省下多少力气,帮百姓解决多少麻烦事。

  这还只是其一,工匠们还凭着这两台机器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若是能将他们设想中的东西做出来,那么以后收粟米和稷麦或许也能用这样省时省力的机器。

  赵小禾面对赞誉只好微笑以对,反正也解释不清。

  身后的阿丑眼神复杂的看着赵小禾,至于看着赵小禾的时候浮上心头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滋味,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倒是阿甲嘀咕的一句话说出了阿丑的其中一个想法:

  “这臭道士怎么就不是我们大秦人。”

  是啊,为何他一开始没有选择来大秦呢?若是他在大秦,这驯兽的本事,祈福的本事,制作这等奇巧机关的本事,还有这些从未听过的粮食作物就全都是大秦的了。

  阿丑的想法得亏赵小禾不知道,知道了也一定会嗤之以鼻。

  就你这德性,本道长一开始穿的要真是你们大秦,还没等大神农任务激活,还没等拥有足够自保的能力,说不定就被咔嚓、完蛋、game over了。

  你大秦还是屁都没有。

  当大家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段大宝依然闷声不响的待在家中埋头做事,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似的。

  他唯一种了玉米却没有赵小禾祈福的一户。

  当众说过的话不能当放屁,说不要赵小禾祈福,无论别人怎么劝他低头服软段大宝都没动摇过。

  段大宝一直认为,就算没有道长的祈福,收的粮食也够一家人吃了。要知道若是没种玉米,今年秋天本来应该颗粒无收的,做人不能太贪心。

  段大宝是真心感激赵小禾,心中也没有半点怨气和不满,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始终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日子,种自己的地。

  他完全没想到赵小禾与大司农竟然会找上门来。

  赵小禾:“段大宝,你家的玉米你一口都吃不到。”

  大司农无奈的配合她:“是真的,朝廷很快会发出布告,你看了就知道了。”

  段大宝一头雾水的看看赵小禾,又看看大司农,最后望着赵小禾,小心翼翼的问道:“道长,这是为何?”

  赵小禾奇了:“你怎么都不着急?”

  段大宝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相信道长……还有大人的为人,道长这么做一定是有道理的。我脑子笨,道长还是告诉我吧。”

  赵小禾失笑:“你可不笨。看在你这么信任我的份上,不逗你啦。”

  当初在城门口分发种子,用祈福作为条件诱惑百姓实在是无奈之举,灵水浇过的玉米无法留种,赵小禾并不想用这个办法。

  正好段大宝冒出来,赵小禾用激将法与他达成约定,让段大宝答应种玉米,但不用她的祈福,打的就是把段大宝种的玉米当种子的主意。

  当然,段大宝家中收获的玉米数量毕竟有限,全都留作种子也远远不够整个大齐的百姓分,但是赵小禾可以保证,等到第三年,除了种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地区,大齐全部的耕地都能出现玉米的影子。

  又过了一阵子,段大宝家中的玉米也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候。

  官府派人收走玉米,同时张贴布告,人们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通过祈福得到的玉米不能留种,来年还想种就得等朝廷安排。

  有些人在布告刚出来的时候心中有些小小的不满意,只是有前几次被打脸以及中元节亡魂归乡鬼门大开的亲身经历,现如今不用旁人提醒说话做事自然而然的带着三思而后行的谨慎和自制,懂得收敛脾气,遇事不着急下结论。

  因此官府的布告发出之后,京城的百姓们都还算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结果。

  布告除了对玉米留种一事的解释之外,就是秋收后种小麦的安排,有玉米的例子在前,百姓们很容易的继续选择相信官府和赵道长,前所未有的配合朝廷政令,按照赵小禾提供的方法种小麦。

  但一样的政令在京城之外的地方实施起来就没那么顺利了。

  赵小禾的影响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京城的百姓熟悉她,了解得多,亲身经历过一桩桩不可思议的奇事,自然信她。

  京城之外的百姓哪里知道“赵道长”是哪个,想要取信他们谈何容易?哪怕秋收后种小麦的政令是朝廷颁布的,可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农业习惯是刻在百姓们骨子里的,根深蒂固的认知。

  只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说法,哪有秋天播种,夏天收获的?纵是稍稍暖和一些的南部,也不敢留庄稼在泥土里过冬,朝廷的这一政令一颁布下去,引起的不满和质疑便可想而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系统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