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_浣水月【完结】(383)

  巳正一到,四位衣着粉色纱绡,以粉纱蒙面的少女登上祭台,钱县丞率先跪下,各镇的里长、村长相继再跪,整个祭台周围一片静寂,呼吸声此起彼伏。

  在一串悦耳的铃声下,一辆用鲜花扎制六人纱轿进入,前面是四名半大的女童抛撒花瓣,后面又是由六人组成的女童乐队,所有的女童一样的身量,一样的高矮,一样的服饰,就连头上的双髻也用一样的粉条丝绦裹发,而鲜花纱轿之内,端坐着一个白色纱绡裳的少女,脸上戴着一张雪白的面具,发髻高挽。

  钱县丞高呼一声:“请神女祈天!”

  陈蘅顶着面具,除了身边亲近之人,没人认出她是谁,她一走动,由有银铃传出声响,她步步迈上石阶,走到祭台正中,双臂微抬,快带地掐着指诀,身姿曼妙间翩然起舞。

  杜鹃怀抱着周岁的儿子跪在地上,抬头时看到那熟悉的动作,整个人怔在原地,这不会是郡主吧?

  郡主真当神婆了?

  这回扮成神女了。

  没看到,她没认出来。

  如果求不来甘霖,会不会惹来大麻烦。

  人群中,张萍埋头问冯娥:“真能求来雨?”

  郑夕儿低声道:“听说西北、陈郡、秦郡、洛阳、都城都旱了大半年,我们这里还是好的,西北那边好些地方都没水吃了。”

  有老人轻斥一声:“这是祭天,你们却闲话,着实不像话。”

  几人立时止话,生怕被他拿住话柄,回头闹出去,说他们是官衙的官吏,若官吏如此,百姓们还不得效之。

  四位粉裳祈舞女停下了舞蹈,退到四方静立,祭台的中央,陈蘅跳得越来越快,在那铃声之中,还有低唱之音传来,早前原是艳阳高照,竟有春风拂面之感,山边亦有乌云汇聚。

  风,从微风到中风,最后更能感到一阵春寒料峭之意。

  虽至三月,桃树花蕾早绽,至今未开。世人都说,今年的桃花迟迟不开,乃是大旱、太热,桃花开时必有倒春寒,一冻再一暖,方得盛放。

  陈蘅还在倾情地跳舞,手掐、浅唱、步法、姿式不能错了半分,她虽练习无数遍,可真正用上还是第一次。

  有人感觉到冰凉的东西落到脸颊,大叫一声:“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一滴,又一滴,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

  一声春雷划过天际,所有祭台的百姓仰头望天。

  雨滴越来越密,越来越大,有百姓欢叫起来。

  陈蘅变了嗓子,高声道:“大家都散了吧。这场雨会下一天一夜,明天之后,会进入倒春寒,百姓们多穿衣,雨后可以下地耕种。”

  有老者高呼:“谢神女为永乐邑求来甘霖!”

  “谢神女!”

  百姓齐声高呼。

  陈蘅依是变着嗓子,“都回去吧,七日之后我会再上祭台求雨。”

  钱县丞向前几步,高声道:“往后不必各镇备祭口,下次长河镇,再下次是河滩镇、再下次双坪镇,以此类推,所有祭品,祭祀完毕,由各镇带回,由各镇百姓处理。我们官府和县衙不会得百姓任何贿赂,即便是祭品也不行。”

  百姓们纷纷赞着“好官”,又有夸神女好本事的。

  此刻,莫氏与谢氏坐在瑞华堂,看着从天而降的雨,“还真下雨了。”

  谢氏问:“母亲可知求月的神女是谁?”

  莫氏自是知道是陈蘅,但这事她不能说,一旦说出去,必生风波。

  “听说是幽兰寺悟缘大师引荐来的,他引荐何人,大师不说,旁人又如何知道?”

  莫氏恐谢氏再追问,又加了一句,“永乐县此次到底是受惠于幽兰寺了。”

  有了雨,百姓们就能耕种,粮食到了地里,天气暖和,很快会发芽生根。

  晰沥沥的豆大雨滴下了一个时辰,之后化成了牛毛细雨,又下了一天一夜,待次日天明,又转马浓密的大雨,屋檐有如线的雨水落下,天地间织成一张雨幕。

  韩姬将信将疑,明明早前没有半点下雨的样子,可陈蘅跳了那奇怪的舞蹈之后,真的就下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帝凰女,是承天命之人,连上天也会护佑。

  “郡主,天气转寒,小心着寒。”

  韩姬将一件素白的袍子披在陈蘅身上。

  “小银去哪儿了?”

  燕儿正捧着点心上来,“这貂儿近来爱吃鱼,郡主花园荷花池的锦鲤被它偷吃不少,那边的管事婆子恨不得将它的皮剥了。”

  水中央的,银貂却不愿下河抓。

  真的下雨了。

  悟非大师缠着悟缘问原因,“师兄,你是如何算出那位女施主有祈雨之术?”

  悟缘笑而不语,“师弟不妨问师父。”

  “师父在修佛禅,打扰不得。”

  悟非大师会看风水,会渡亡魂,更精通诵经、佛禅,可是他不会看面相,也不会算命,但他不会的,悟缘却是个中高手,甚至能卜出哪一日会来贵人,是什么样的贵人?

  悟缘望着县城方向,“永乐邑今年之后,必转旺势。”

  “师兄还会占卜一县运势?”

  “大到国运,小到人运。”

  第一次,悟缘用带着骄傲的神色说话。

  师兄会的,是师父所授。

  第五百一十八章 途中艰辛(三更)

  (续上章)师兄会的,是师父所授。

  空灵大师也会看人面相,给人算命,可他不会轻易给人算。

  悟非问道:“师兄瞧我如何?”

  “你颇具佛缘。”

  他做了几十年的僧人,没有佛缘也不会做几十年。

  师兄这话不如不说。

  悟缘蓦地转身,往后山方向移去。

  悟非想要再问,却见弟子们三三两两,有好奇望天的,有小声议论的。

  “祈雨的神女是谁?”

  “外头都说是悟缘师伯引荐的。”

  “那只有师伯知道。”

  幽兰寺是永乐邑唯一的寺院,而且还是不输皇泽寺的大寺庙,近来香火鼎盛,尤其初一、十五,香烟缭绕,香气能飘数里。

  佛寺之中,晨钟暮鼓,别有一种雅致。

  进入四月,时不时传来各地的消息。

  学堂旁边的书肆、茶肆里,时不时传来文人们的议论声:

  “西北乱了!”

  “肃州、梁州刺史,明天大旱,却不开仓放粮,饥饿的百姓强开粮仓不成,反被官府杀害数百人。”

  “我听说死的不止数百,而是几千人。”

  “不是说肃、梁二州反了吗,百姓们强夺了官衙。”

  “还是我们永乐邑好,就说张家村,百姓们下地干活,都不关门,东家的妇人回家喂猪,就帮着西家给喂了;西家妇人回家做饭,又帮东家做好。”

  这个文人很是陶醉,外头闹翻天,他们自有一方世外净地。

  “可不,还是我们永乐邑好,我们永乐邑有高僧庇佑,还有神女能呼风唤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