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忠仆之妻_暮序【完结】(78)

  “容貌与弟妹似了七八分?”凌玉狐疑,下意识地望向孙氏。

  王氏、程绍安亦然。

  孙氏白着脸,嘴唇动了动似是想要说什么,良久,无力地跌坐在椅上。

  “岳母,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程绍安哑声问。

  “对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氏心中不安,也追问了起来。

  “事到如今,要寻到弟妹,就必须要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表姑,除了你,只怕再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程绍禟沉声又道。

  孙氏颤抖着双唇,望着眼前一张张充满焦急与关切的脸,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

  “是,巧蓉并非我的女儿,我真正的女儿巧蓉早在三岁的时候便一病没了。”

  程绍安满眼尽是不可置信:“她不是你的女儿巧蓉,那她是谁?和我成亲的她到底是谁?”

  凌玉也震惊地微张着嘴。

  金巧蓉非金巧蓉,那她是谁?

  “她亲娘是一名姓苏的绣娘,有着一手出神入化的绣功。她的针黹,大概是遗传自她的亲娘。当年我到她的亲娘苏夫人身边侍候的时候,她才刚满周岁。”

  “苏夫人是位很好的的主子,性情温和,心地纯善,只是命不大好,糊里糊涂地与人做了外室,待她发现时,米已成炊,再无转寰的余地。”

  “那巧蓉的亲爹是谁?”凌玉问。

  孙氏摇摇头:“我只知道她亲爹好像是京城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姓顾,其余的便不清楚了。苏夫人自生下女儿后身子一直不大好,再得知自己竟是见不得光的外室……病愈发不好了。而那个时候,我的女儿巧蓉不幸夭折……”

  接下来之事便没什么悬念了。苏夫人自知不起,将记载着毕生所学的绣谱,连同她唯一的女儿托付给了孙氏,让女儿以孙氏夭折的女儿金巧蓉的身份活下去。

  凌玉想到了早前萧杏屏曾经提过,有人曾打探程绍安所售卖的成衣是何人所制,想来那个人便是通过成衣上的刺绣怀疑了金巧蓉的身份。

  那位与金巧蓉容貌似了七八成的老妇人,想来便是苏夫人娘家人。

  她想,是不是因为这辈子她促成了金巧蓉缝制成衣售卖,苏家人才有机会寻到她?可是上辈子呢?上辈子金巧蓉也一直以卖绣品帮补家用……

  她忽地想起了上辈子金巧蓉的离开,难道她之所以会走,也是因为苏家人寻到她了?可若是如此,她又何必把家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都带走?

  她百思不得其解,可是也无法寻上辈子的金巧蓉问个清楚。

  既然已经有了金巧蓉的下落,那离寻到她本人也不远了。只是没想到次日晌午过后,程家便迎来了不速之客。

  程绍安气得浑身颤抖,猛地夺过中年男人手上的和离书用力撕成碎片:“滚!”

  那人一声冷笑:“其实你签与不签都无甚关系,你娶的是金氏巧蓉,可金氏巧蓉早就死了多年,与苏某的外甥女毫无瓜葛。”

  “这是你们的意思,还是她的意思?”程绍禟冷静地问。

  “自然是她的意思!”

  “我不相信!让她来见我,她凭什么要这样对我!”程绍安愤怒地吼着。

  “不错,和离与否,怎么也得让他们夫妻二人当面说清楚,就凭你片面之词,实难令人相信。况且,我家弟妹是否真的是你外甥女,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凌玉冷冷地也道。

  “哦,你还不曾告诉她们真相?”那人扫了孙氏一眼。

  孙氏低着头:“该说的已经说了。”

  “这便好,这里有一百两,便当是给你们的补偿,日后不该说的话还是莫要再说的好。至于见面,我倒认为没有那个必要。”中年男人将一百两银票放在桌上,语气隐隐含着几分威胁。

  “我程绍安便是再穷也做不出卖妻的事!”

  第34章

  “卖妻?”那人一声冷笑。

  “她当年不过我家雇佣的下人,私自带走小主子, 仅凭此一条罪名便足够她喝一壶了。我念在她好歹也算是把外甥女平安养大的份上, 不与她计较。至于她与你们家定下的这桩亲事……”

  “一个下人, 有什么资格替主子定亲, 谁给她的胆子?!”

  若非怕事情无法全然掩过去, 他更想一把火烧了这条村子,抹去这一切痕迹。

  程绍禟在他眼中看到了杀意, 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将凌玉等人护在身后。

  “我也不管你们是什么人, 更不管她是什么身份,只是此事从头到尾,舍弟都是无辜的, 如今他三媒六聘娶进家门的娘子突然说要和离,连简单的一面都不肯见,只托了你这么一个陌生人前来传话。依情依理,是不是太过了!”

  “那你待如何?”那人阴恻恻地问。

  程绍禟对上他视线, 沉声道:“让舍弟与她当面说清楚, 若她坚持和离, 我们绝无二话, 自此以后彼此再不相干。”

  “大哥!”程绍安不忿地叫出声。

  “闭嘴!”程绍禟回身喝止他。

  “若我不同意呢?”那人目光阴沉。

  “我若是你, 必定会同意。否则,没有我们的配合, 你想为她抹去这此处生活过的一切痕迹, 绝无可能!”程绍禟平静地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暮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