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美人醮_半疏【完结+番外】(63)

  彤玉眼眸一转,摇头道:“不过民女罢了,他喜欢是他的事儿,大娘娘何苦管着这闲篇儿,真依玉儿说,连那魏家小娘子,大娘娘也不该帮她。”

  “是是是,我们合该就宠着你一人!”淑太妃近前捏了捏彤玉长公主翘挺的鼻尖,无奈地笑道,只是那一双温柔的眼睛里却满是宠溺。

  彤玉长公主微扬了下巴,笑道:“难得我回一趟宫,大娘娘,您喊哥哥一起来用午膳可好?”又蹙了眉道:“听说近来朝堂里也挺忙的,也不知道哥哥有没有好生用膳。”

  太后也好几日没有见到官家,因着沈溪石的婚事,前些日子两人闹了点口角,此番听彤玉说起,沈太后到底记挂着儿子,吩咐了常嬷嬷道:“你去一趟御书房,说彤玉回来了,请皇上一起来用午膳。”

  常嬷嬷福礼应下。

  沈太后又道:“将皇后也喊过来吧,她和皇上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话彤玉也是不敢接的,帝后自来不睦,当初就不该娶杜婉词入宫,不过父皇执意要给杜家这份荣耀,哥哥娶的便不是一个叫杜婉词的女子,他只是娶了一个姓杜的小娘子。

  淑太妃也垂了眸子,皇后闺中时便与恒言结了仇,此番看到恒言的义女,只怕,又是一番折腾,太后到底是留着一手。

  淑太妃正提着心,却听彤玉道:“大娘娘,您还是将顾小娘子早些送回去吧,不然一会哥哥来了,听见那声音,怕是一口都吃不下,他日子过得可比您还要精细呢!”

  沈太后眉心微低,她与皇儿间隙已生,若是皇儿再看到顾絮在她这儿,只怕又要和她闹脾气,沈太后想到这里,到底是打消了让皇后为难顾絮的念头。

  说来也奇怪,以前先帝在时,她和皇儿母子之间,亲密异常,从来不曾为着旁人的事闹过,这两年来,为着明远伯府,为着沈溪石,母子两不知闹了多少回,以致今时今日,她尚且会有笼络皇儿的潜意识。

  顾言倾正吐得肝胆都要出来,一个小宫娥进来传话道:“太后娘娘让奴婢带顾小娘子出宫,顾小娘子跟奴婢来吧!”

  等出了承禧殿,外头的日光有些灼眼,荔儿远远地就踮着脚跟在看,等看到真是自家小娘子出来,眼眶“唰”地一下子就红了,忙上前扶着面色不好的主子,跟着小宫娥往宫门去。

  一路上主仆二人一句话都没敢说,顾言倾紧紧地抓着荔儿的胳膊,整个身子都像倚在了荔儿身上,嘴唇苍白,一点血色也没有。

  等出了宫门,荔儿忙雇了一辆马车,小声问道:“主子,您怎么样了?”

  顾言倾摇摇头,抓着荔儿胳膊的手,微微放松了一点,闭着眼眸,靠在荔儿身上,透过衣衫,荔儿温热的体温,让顾言倾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活着出来了。

  马车遥遥地从东华门往林府上去。

  裴寂看着马车走远了,轻声问自己主子,“爷,我们要不要跟着?”

  沈溪石淡道:“去一趟御史台!”

  裴寂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子,您要揭发谁啊?”

  “魏国公!”

  第34章 发疯

  御史台官署里正在看着各自线人报的各官员府邸的小道消息, 偶尔看到不耻或有趣处,互相交换下手头的消息,再商酌捡几条突出的拟上奏。

  贾御丞这一回没有加入进去, 而是在自己的案前, 默默地磨着那篇参徐参知的折子。

  先前斗胆参张丞相的折子,让贾御丞身心饱受创伤, 是以,这一回他准备字字斟酌, 务必要令张丞相满意, 且又不会让徐参知认为是他贾御丞针对他, 而不过是实事求是,据实上述罢了。

  虽然是同一件事,但是言辞若是斟酌好了, 效果却会大不一样。

  贾御丞正埋头默想,官署小吏忽地匆匆来报:“禀各位官人,沈枢相来了!”

  话音刚落,着了黑色圆领对襟直裰的沈溪石迈着一双栗色靴子步履匆匆地踏进了厅房里来, 面色铁青,望着众人的眸子暗沉沉的,让人不寒而栗。

  众人一望, 心便跌到了谷底,都作揖问好,忙请沈溪石上座,贾御丞上前垂问道:“不知沈枢相驾临御史台, 可是上头有什么指示?”

  沈溪石眉心微皱,打量了一眼厅房中诸人,不疾不徐道:“御史台和谏院自本朝开国来,一直负责纠察官员、肃正纲纪,为诸官之表率。”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沈枢相此番开场,究竟意在为何?

  一人低声道:“下官愚钝,还请枢相明示。”

  “嘭”的一下子,沈溪石猛拍了一把放茶盏的高几,震得茶碗都“叮叮”响,险些掉到了地上来,嘲讽地低哼一声:“各位都是好雅兴,躲在这殿宇里头,便可以获悉赵国大小诸事,”忽地提高了音量道:“诸位大人尸位素餐,可对得起顶上的乌纱帽?”

  沈溪石猛然间站了起来,“希望诸位大人秉持初心,能够为圣上分忧!”说罢,竟就摆着衣袖,走了,走,了。

  一个眼力见好的监察御史忙拉住了跟在沈溪石身后的裴寂,“裴小哥,沈枢相这是?”

  裴寂原和主子就唱惯了双簧,只是这一回当真想回一句:“发疯!”还是按捺着性子,忍住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古代言情 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