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宠妻日常_缓归矣【完结】(211)

  养了十六年,早就跟亲生的一样了,如果可以,她希望阿萝是她一辈子的小女儿,快快乐乐简简单单。

  皇帝看一眼南康,“认回她,也是朕想补偿她,至亲骨肉,对面却不相识,朕每每想来都难受。朕知道这般违背了清猗的遗言,可清猗的出发点是为了阿萝好。眼下,认祖归宗对阿萝更好,公主比郡主更尊贵,更自由。”

  皇帝又笑了笑,“就算阿萝认祖归宗了,你也是她养母,依然是在京城里,照样能时时亲近,朕还会将她的公主府建在你附近,岂不美哉。”

  说话到这份上,南康长公主还能反对吗,不能了,扫了皇帝兴致,皇帝该翻脸了。

  南康长公主只能道,“这么大的事,贸贸然告诉阿萝,臣妹恐她难以接受,还请陛下给臣妹一些时间,允臣妹徐徐告诉她。”

  皇帝点头,“皇妹待阿萝自信,朕都记着,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阿萝乖巧体贴,能养育她,是臣妹的幸事。”

  皇帝神情温和,“得你为养母,也是阿萝大幸!”

  南康长公主笑了笑,得体的笑容在上了马车之后瞬间坍塌。

  第92章

  “我来和阿萝说。”陆徵安抚地拍了拍南康长公主的手背。

  黛眉紧蹙的南康长公主望着他, “你准备怎么说?”

  陆徵一叹, “事已至此,自然是实话实说。”

  南康长公主眉头皱的更紧, “这么大的事, 她如何接受得了。”

  “阿萝没你想象中那么软弱。”陆徵说道。

  南康长公主嘴角下抿。

  陆徵无奈的摇了摇头,“你放心吧,阿萝是我们养出来的, 你要相信她。”

  南康长公主怔怔望着陆徵, 想说什么, 又紊乱无章地说不出来话, 半响只得不放心地叮嘱他, “你慢慢来, 不要一股脑儿全部说了, 一点一点来。”

  “我知道。”陆徵捏了捏南康长公主的手背, “今儿太晚了,明日再与她说吧。”

  南康长公主应好,她是巴不得多拖一日是一日,实在不敢想阿萝要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这一日, 夫妻二人都未睡好。

  白日里在户部衙堂,陆徵不免微微晃神, 之所以说由他告诉阿萝真相, 是不想南康为难, 南康对阿萝视如己出, 让她亲口告诉阿萝她的身世, 让南康情何以堪。可事实上,他自个儿也觉得棘手的很。

  长到十六岁,毫无预兆的告诉她,父亲是舅舅,母亲是姑姑,不亚于整个世界崩塌。

  陆徵捏了捏眉心,一直到下衙都没斟酌出最合适的说辞。

  回到府里,遇上了刚从西苑回来的陆见深。

  “父亲。”陆见深见礼。

  陆徵点点头,“今天顺利吗?”

  陆见深答一切都好,唯独皇帝频频走神,不过他未说出来。陆见深望了望陆徵,隐隐觉出他有烦心事。早上请安时,父母精神都不大好的模样,似乎未休息好。昨日母亲离开西苑时,便有些神不守舍,自己叫她,她都没反应,还是宫人提醒才回神。

  拇指摩挲了下中指,陆见深在想,到底是什么事,能让父母都为之发愁。

  用过晚膳,陆徵打发了陆见深和陆见游,单独留下陆夷光。

  离开的陆见游挤眉弄眼,“肯定是她闯祸了,爹娘要教训她。”

  陆见深瞥他一眼。

  觉得受到藐视的陆见游鼓了鼓腮帮子,“我肯定没猜错。”

  陆见深懒得搭理他,径直走了。

  陆见游气苦,难道他们不敢讨论下她到底闯了祸,以及如何幸灾乐祸吗?自觉曲高和寡的陆见游垂头丧气地回前院。

  若是陆夷光知道陆见游在想什么,她巴不得陆见游说的都是真的,她宁愿闯祸被骂也不想晴天降霹雳。

  被单独留下的陆夷光心里也在打鼓,她倒是没往闯祸上想,而是亲事上,这么神神秘秘还得避开兄长,想来想去也只有她的亲事了。毕竟她十六,很大了。

  怀揣紧张中又带着期待的心情,陆夷光随着父母回了墨韵堂。

  坐下后,陆夷光眨眨眼,认真地看着坐在上首的父母。

  陆徵和南康长公主对视一眼,陆徵清了清嗓子。

  陆夷光聚精会神,下意识挺直了背,戏肉来了。

  陆徵张张嘴,觉得喉咙里堵了沙子似的难以开口,他定了定心神,“你长大了,有些事也该告诉你了。”

  陆夷光愣了,这开场词不对啊,不该是,你长大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什么叫有些事该告诉她,什么事?

  凭借她丰富的话本阅历,陆夷光猜测,“难道你们给我定过一门娃娃亲,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

  陆徵:“……”

  南康长公主:“……”

  陆夷光悻悻地摸了摸鼻子,看来她猜错了。

  陆徵哭笑不得,沉郁的心情被她这一打岔都略微放松了一些,可也只是一些而已,他正了正神色。

  陆夷光忍不住也跟着正经起来,还体贴道,“爹,你快说吧,你这样我紧张。”

  陆徵眼望着她,“不管接下来我要说什么,阿萝你且记得,你是我和你娘的女儿,一直都是,我们疼爱你之心一如既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甜宠文 古代言情 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