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宠妻日常_缓归矣【完结】(267)

  相较而言,八皇子更有价值,那两个到底太小了点,而昭仁未来夫家还是手握重权的萧家。

  方皇后这是想和她联盟呢。可方皇后除了皇后这个位置外,还有什么?

  当年慈寿太后能抱养皇上,那是在先帝的首肯之下。先帝中意皇帝,才会让慈寿太后抱养皇帝,给皇帝一个出生。而不是因为慈寿太后抱养皇上,所以先帝属意皇上做继承人。

  方皇后高估了自己。与她交好尚可,和她联手对付燕王宁王,她才不当那把刀子替她报杀子之仇。

  她的儿子才十岁,终究是太小了,若是再大个五六岁,也许她真的会豁出去拼一把。

  不过,德妃眼底闪过幽光,机会未必没有,太子的死和燕王宁王有着千丝万缕的机会,皇帝会不会齿冷进而厌倦了他们?

  皇帝前所未有的疲惫,老来丧子,这个儿子还是被其他儿子逼上死路的。纵然恨其不争,堂堂太太竟然做了逃兵,可人都死了,心疼占据上风。

  可在这个档口上,他还不能罚燕王宁王,一罚就是将两人推到弑兄的风口浪尖上,他只剩下这么两个成年儿子了,难道还能都毁了不成。

  且皇帝心知肚明,太子走到这一步,自己也‘功不可没’。

  百般情绪在心头翻涌,皇帝病倒了,燕王和宁王前来探望,皇帝没见他们。

  燕王溜一眼宁王,“七弟,近来听说父皇频频召见两位皇弟。”

  宁王微微笑,“两位弟弟活泼惹人喜爱。”

  燕王意味深长一笑,“的确惹人喜爱。”

  宁王弯了下唇角。

  燕王暗哼了一声。老七倒是稳得住,不过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的确不值当如临大敌,落到父皇眼里,见他们连小兄弟都容不下,只怕得失望。

  对成年儿子失望,皇帝不免就想起小儿子的好了,天真活泼,没一肚子的心眼,多的他这个当父亲都看不穿。

  看着两个小儿子,皇帝有想到了那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对陆玉簪也频频赏赐。

  一日陆玉簪来侍疾,皇帝见她眉眼带愁,便问了一句,“可是有人给你气受了?”

  陆玉簪强颜欢笑,“臣妾有陛下宠爱,何人敢给臣妾气受,只是年关将近,臣妾有些想念家人了,昨日还梦见了姐妹们一起玩闹的场景。”

  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这还不容易,令你父亲回京便是。”

  陆玉簪喜出望外,动容谢恩。

  她是高兴了,陆衍和蔡氏就不是那么高兴了,尤其是蔡氏,总觉得来者不善,谁能想到,这个庶女不仅进了宫,竟然还怀了孕,一跃成为宠妃。幸好小女儿出嫁了,不用跟着他们一块进京。

  蔡氏刚松了一口气,噩耗降临,她女婿也就是陆初凌的丈夫得了工部笔帖式的差事,笔帖式只是个微末小吏,却是个京官。

  陆初凌还派了宫人去陆初凌那送贺礼,道婉嫔娘娘孕期思念姐妹,茶饭不香,请陆初凌进京叙旧。

  蔡氏绷断了两片指甲,她到底想干什么?

  更让蔡氏恐惧的是,陆玉簪竟然有此能耐。

  陆初凌夫家离大同不远,坐马车不过半日路程,陆初凌急赤白脸地跑来,“娘,娘,她到底想干嘛,我不进京,我不去,她一定会害我的!”

  蔡氏嘴唇颤抖,忍不住责骂,“还不是你自己惹出来的祸。”

  “是陆诗云,是陆诗云这个贱人撺掇我的,娘,都是她,”陆初凌尖叫,“陆诗云就在京里,她为什么不找陆诗云,一定要找我,我又不是故意,我又没把她怎么样!”

  陆初凌方寸大乱,“娘,就说我病了,行不行,我死也不进京。”

  装病的念头,蔡氏也有过,可让陆初凌进京叙旧的话是皇帝说的,皇帝可能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但是经过宫人说出来,那就是口谕了,君无戏言。何况那几个宫人还在,万一弄巧成拙,谁知道陆玉簪还会出什么招。

  今非昔比,她现在是怀着龙裔的宠妃,皇帝刚没了太子,对这个老来子只怕疼惜的紧。

  蔡氏强压下烦躁不安,“你先别急,这你这上京还能再拖一阵,我先给你大伯母写一封信问问。”

  陆初凌抽噎着小声道,“大伯母会帮我吗?”

  蔡氏一愣,想起陆初凌当年还得罪过陆夷光,不对,现在是长乐公主了,恨恨地戳了戳她的脑袋,“你,你让我怎么说你才好,把身边人都得罪了,现在好了,害怕了。”

  陆初凌急得直掉眼泪。

  恨归恨,蔡氏还得厚着脸皮急信给南康长公主,为了保险起见,还央着陆衍写一封信给陆徵。

  陆衍却甩下一句,“就她干的那些事,我没那个脸和大哥说。就让她去,我还不行玉簪敢要她命,不死就都是她该受的。”指了指脸色青青白白的蔡氏,“慈母多败儿,就是你每次出事都替她兜着,她才敢越来越放肆。”

  蔡氏的脸一搭白一搭红,可终究还是背着陆衍往京城写了一封信。

  南康长公主收到信的时候,陆夷光正巧也在,南康长公主没避开她,直接打开来看了。

  见南康长公主面上露出嘲讽,陆夷光好奇,“说什么了?”

  “还不是替陆初凌说好话,怕婉嫔收拾陆初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甜宠文 古代言情 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