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宠妻日常_缓归矣【完结】(68)

  女人的目光一寸一寸的反复描绘,彷佛要刻入灵魂,“你放心,”男人醇厚的声音响起,“有我在,绝不会让她受委屈。”

  女人轻浅一笑,如花绽放, 风华绝代,那只手无力的垂了下去,“清猗!”

  陆夷光豁然惊醒, 觉出异样,一摸脸, 摸到了一脸水光,竟然哭了。

  “县主。”睡在外室值夜的半夏听得动静跑进来,差点撞上趿了鞋往外跑的陆夷光,见她一脸泪痕,大惊失色,“县主,您怎么了?”

  “找东西。”说着往外跑。

  半夏懵了下,大急,“县主,穿上披风。”随手抓了一条披风急忙追上去。

  整个院子都被半夜抽风的陆夷光惊醒。

  跑进书房的陆夷光翻出了藏在最里面的画轴,打开一看,“果然是姑姑。”

  半夏莫名其妙,不知自家县主怎么个情况,不过并不妨碍她欣赏画上美人,这一看登时移不开眼。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姑奶奶,听长公主和县主的话头,四姑娘与大姑奶奶有五分相似,只这么看来,形似神不似。

  陆夷光抖了抖画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见了重伤昏迷的陆玉簪,晚上就梦到了姑姑,依着梦境,那是姑姑弥留之际,自己这是触景生梦了。

  阿娘说姑姑在世时是极为疼她的,忆及梦中情形,陆夷光五脏六腑揪了下。她皱着眉头揉了揉发闷的胸口,姑姑七岁入道观,及笄出家,一生无儿无女,一腔慈母心只能倾注在她这个侄女身上。

  都是前人造的孽,据说,她也是悄悄从老仆那打听拼凑而成,事关长辈,爹娘岂会跟她细说。

  据说祖父纳了个美妾,百般疼爱,祖母刚烈,一怒之下带着大姑姑回京投奔娘家。突然有一天,祖母带着大姑姑搬到了紫阳观里去住。祖母在闺阁时便好研读经书,大姑姑是读着《道德经》识的字。

  这一入紫阳观,祖母和姑姑就再也没有出来。哪怕祖父带着父亲和二叔上山求祖母,祖母也不肯下山。若非为了保住儿女嫡出的身份,只怕祖母早已出家。

  祖父退而求其次,想接姑姑回家,然姑姑也不肯。过了几年,祖母病逝在观中。祖父来接姑姑,姑姑依然拒绝。

  及笄那年,姑姑终于得到紫云观主持首肯,拜入门下,正式出家。道教不似佛教,无需剃度,然姑姑生得貌美,为绝后患,主动剃了一头青丝。

  事实证明,真正的美人经得起光头的考验。

  之前她对姑姑的印象只停留在画作上,这一回才鲜活饱满了起来,真人可比画像美多了,奈何红颜薄命。

  陆夷光伤感地叹了叹气,小心将画轴卷起来放好,伸了个懒腰,继续回去睡觉。

  第二天请安的时候,南康长公主就问了,“大半夜的你折腾什么?”一早锦春院的下人就来报了她。

  坐在下面的陆见深和陆见游都看了过去,今天是休沐日,所以这个点,陆徵和陆见深也在家。

  陆夷光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你做贼去了。”陆见游嘲笑。

  陆夷光横他一眼,回答母亲的话,“我昨晚梦见爹和姑姑了。”在梦中因为背对着的缘故,她一直未看清男子的脸,不过在那种情况下出现在那里还那么伤心的,除了阿爹还有谁,不过奇怪了,阿娘和兄长们怎么不在。又想想只是个梦,哪能较真。

  陆徵淡笑,“梦见什么了?”

  陆夷光脸庞黯然下来,“我梦见姑姑离世了,然后我哭醒了。醒来我睡不着就去书房翻出了姑姑的画像。”

  陆徵和南康长公主都静默下来。

  “你也有一阵没去紫阳观了,约莫是姑姑想你了。”陆见深不着痕看一眼父母,笑着道。

  陆夷光点点头,也笑,“所以我想今天去一趟紫阳观。”

  陆徵颔首一笑,“那就去吧,给你姑姑上几炷香,让她知道你也惦念着她。”

  用过早膳,陆夷光便带着人去了一趟紫阳观,回来时没有直接回公主府而是去了柳叶胡同那。

  陆初凌一边在心里嘀咕,还真上心天天来,一边不得不端着笑脸迎接。

  陆初凝握着陆夷光的手道,“今天喝药顺畅多了。”

  “可见是在好转了。”陆夷光高兴。

  陆初凌补充,“中间还睁开眼了,不过脑袋还是糊涂的,只会嘤嘤嘤的哭。”哭得真矫情。

  陆夷光愣了愣。

  见她不信,陆初凌下意识模仿了一遍,“嘤嘤嘤嘤,就是这么哭的。”当时她正好例行过来探望,说到底是姐妹,礼数上她得做足。

  陆夷光神色微微一变。

  见状陆初凌猛地意识到羞耻,泛红了脸,去你的嘤嘤嘤。

  陆夷光弯了下嘴角,看着床上面无血色的陆玉簪,“有力气哭也是好事。”

  “是啊,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可把人吓坏了,幸亏阿萝你请来了温御医。”陆初凝道。

  陆夷光笑笑,“是四姐姐命不该绝。”

  这时候,丫鬟端了药进来。

  陆初凝就想起了上午的事,“上午夏大姑娘来过了,还亲手喂了四妹妹药。夏大姑娘着实有心,问了药方,马上就派人送来了不少药材。我看着她这两天,人都憔悴了不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甜宠文 古代言情 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