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宠妻日常_缓归矣【完结】(82)

  护卫们跟上。

  陆夷光回头看了看,“哎,他走了,还挺有骨气。”

  陆见深笑了笑,“由他去吧,有护卫在,不用担心。”

  陆夷光嘴硬,“我才不担心他呢。”

  陆见深一笑,状似随意的问道,“最近还有梦见姑姑吗?”

  陆夷光遗憾,“没有了,上个月那次是我第一次梦见姑姑。”她回味了下,“姑姑可真美,可惜红颜薄命,那么年轻就走了。”走的时候三十还没到呢,陆夷光皱了皱眉头,心里头钝钝的。

  望着她不自觉拧起的眉心,陆见深温声道,“逝者已逝,难过只会令姑姑泉下不安。”

  陆夷光弯了下嘴角,“大哥应该还记得姑姑吧,你觉得姑姑是怎么样一个人?”

  陆见深沉吟,陆清猗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十岁了,自然还记得,陆清猗那般人物想不记得都难,“天山雪莲,奥妙圣洁。”

  所以更加惊疑,什么人让恪守清规的姑姑破了戒入了凡尘。

  他在八岁那年无意中从父母的谈话中得知原来阿萝不是亲妹是表妹,之前的疑惑豁然开朗。

  为什么母亲怀着弟妹的时候以怀相不好的理由去了别庄,直到百日才回到公主府。

  为什么母亲经常带着阿萝和小弟上紫阳观探望姑姑,清冷如霜的姑姑格外疼惜阿萝。

  早些年他还试图查清阿萝生父是何人,后来年岁渐长,心思越淡,阿萝姓陆,是他们陆家的女儿,与那人毫无瓜葛,也不需要有瓜葛。

  一旦身世曝光,姑姑名声尽毁,阿萝难以立足,陆家也会被影响,那又何必去刨根究底,这个秘密烂在肚里对谁都好。

  陆夷光乌溜溜的眼睛睁大了些,大哥都这么说,可见姑姑当真是十分出色,不禁越发遗憾和怜惜起来。

  望了望她清澈的眼眸,陆见深心下稍定。这么多年都没梦见过,突然梦见了,他隐隐不安,恐她再想起什么,纵然当时年幼,可未必不在脑中残留一星半点,猝不及防之间清晰。

  “这片叶子做书签不错。”陆见深抬手捡走打着旋落在她头上的枫叶。

  陆夷光被转移了注意力,接过来翻看,“很完整,形状也好看,回头做了书签送给大哥。”来枫林她就是想收集一些枫叶回头做成书签。

  她举起来对着阳光照了照,冷不丁瞥见一人站在远处的林子里,似乎正盯着他们,顿时蹙了眉心。

  陆见深循着她的目光侧身看过去,神色微沉。

  林子里的那人看见陆见深之后,则是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脸一红,暗恼自己一惊一乍。看着一个男子拿走了陆夷光头上的叶子,陆夷光还不闪不避笑容满面,下意识就想岔了。

  他定了定心神,又理了理衣襟下摆,加大步伐走了过去。

  走得近了,陆夷光终于认了出来,方皇后的侄儿方遇,再看他目光明亮,神情紧张又喜悦,登时无语了一瞬,她以为中秋节那天,她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县主,陆大公子。”方遇客气作揖。

  陆见深唇角微挑,意味深长地看一眼陆夷光,小姑娘长大了,都有爱慕者找上门了。

  陆夷光干干一笑,莫名羞耻。

  “县主也来赏枫叶?”方遇眉眼带喜。

  陆夷光只微微笑着,客气又不失礼数。

  陆见深笑容和煦,“这么巧,方公子也在此处。”

  方遇忙点头,可不是巧了,他是陪着母亲姐妹上来的,闲着无聊便来这枫林里转转,不成想会有这意外之喜,幸好他来了,方遇忍不住偷偷的瞄陆夷光。

  陆夷光看得无奈又好笑,方遇的目光里带着爱慕并无淫邪之意,所以她并没有被冒犯的不悦感,不然他哪能好生生的立在那儿。

  虽无不悦之感,但是尴尬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遂陆夷光开口,“方公子慢慢观赏,我们先去寻我三哥了。”

  “县主留步。”方遇一急,脱口而出。

  陆夷光暗暗啧了一声,只得一脸疑惑的看过去。

  陆见深敛了笑容,“不知方公子有何指教?”

  方遇面色一紧,磕巴起来,“我,我……” 他面红耳赤的卡了壳。

  陆见深一哂,这点儿胆色都没有,岂配得上阿萝,觉出阿萝不甚自在,他道,“若无事,我们便先行一步,再会。”

  兄妹俩转身要走。

  陆夷光求之不得,太羞耻,太尴尬了。

  “我有话想与县主说。”方遇终于喊了出来,一张脸红的能滴血。

  那天在宫里,出师未捷身先死,甚至连表白的话一句都没说出口,他就因为长乐县主的态度退缩了。无精打采了好一阵,突然有一天醍醐灌顶,重新斗志昂然起来。

  之前他与长乐县主可说的上是素不相识,他这么贸贸然上前,不被拒绝才是不正常。若是他这般就放弃了,在长乐县主眼里自己可不就是个懦弱胆怯之人。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长乐县主看到他的真心诚意,终有一天会被他打动。

  背对着他的陆夷光呲了呲牙,她并不想与他说话,真的。然而她上次已经表态过,显然,对方没在意。这回竟然想当着她大哥的面大放厥词,下次不会当着她爹娘的面来一出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甜宠文 古代言情 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