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宠妻日常_缓归矣【完结】(96)

  “看看又不会少块肉。”陆夷光就比他想的通多了,只要不来缠着她就行,“反正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回面。”

  “你就不觉得难受。”

  陆夷光悠悠一笑,“习惯了。”

  陆见游:“……脸呢!”

  “好了,你去前院吧。”南康长公主嗔一眼儿子,真是两个冤家,不出三句话就要抬杠。

  陆见游一副不跟你一般见识的不屑,去了前头。今天得在福王府吃素酒,陆徵和陆见深傍晚过来。

  另一厢,出了灵堂,齐王妃亲热地挽住了福慧郡主的胳膊嘘寒问暖。她是慈寿太后的眼珠子心肝肉,背后站着宁国公府和太后娘家郑氏,齐王自然想交好。

  而前往前院的齐王靖宁郡王说着说着,齐王就把话题引到了陆夷光身上,“七弟方才可看见了,方家那小子,哈,”齐王摇了摇头,“年轻就是好,感情直白。”

  靖宁郡王应景的笑了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只以八姑母对表妹的宠爱,恐怕不舍得。”齐王又是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不过若是母后或者太子做媒,还是很有可能的。”

  就是不知道那是结亲还是结仇了,杜家这回倒了大霉,陆家可是功不可没,他这八姑姑一家脾气可不小,半年没动静都以为他们息事宁人了,哪想在这里等着呢。

  靖宁郡王道,“结亲总是要两厢情愿才美。”

  “可不是这个理。”齐王转了转扳指,“说来七弟年纪也不小了,可有中意的姑娘,咱们兄弟娶亲限制多,但是只要不是出身太高的,去父皇那求一求还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为兄也会帮你敲敲边鼓。”齐王妃就是齐王自己求来的,上元节一见倾心,一查七品小官的女儿,家里并无背景,齐王就去求了,小官之女总比平民女好,起码还有些规矩见识。

  第42章

  “六哥美意, 弟弟心领了, 只我深居简出,何来中意的姑娘一说, ”靖宁郡王淡笑, “我没六哥好福气, 能寻得心心相印之人,不过父皇和母后赐的人,想来也是极好的。”

  齐王扬起唇角,“七弟放心, 父皇母后定然会为你精挑细选一淑女。”

  兄弟俩说着话前往前院, 齐王长袖善舞与谁都能说上几句话,便是一些赋闲的纨绔也能聊到一块去。与之相对的, 靖宁郡王就沉默多了, 他因为身体的缘故, 大半时间在外面调养, 又没领差事, 与文武百官没有交集自然也没交情。

  寒暄过后, 靖宁郡王身边就如真空地带一般, 他恍若未觉, 安之若素地坐在那里饮茶。

  厅内却是有不少人暗暗关注,当真是美人如玉, 动静皆画。

  ……

  福王丧礼过后, 京城再一次进入过年的气氛当中, 陆初凝和郑明习的婚礼也进入倒计时。

  蔡氏带着儿女前来向南康长公主请安, 顺便聊点私事,打发了小一辈的下去玩,蔡氏斟酌了又斟酌,才开了口。

  南康长公主吃了一惊,“符骥?”怎么也没想到蔡氏想招符骥做女婿。

  蔡氏自然不肯说陆初凌中意符骥所以央了她,只道,“大嫂也知,我是想把凌儿嫁在京城的,与她姐姐有个照应。还有你和大哥在,我们是再放心不过的。”总比嫁在大同好,指不定过上几年,丈夫又换驻地了,那嫁在大同的女儿可不是落了单。思来想去,还是京城最妥当。

  南康长公主笑着道,“咱们家在京城人丁单薄,她们姐妹俩嫁在京城,我是求之不得的,你这两丫头,我看着就欢喜。”老早,蔡氏就跟她提过这一茬,她也帮忙留意着人家。

  蔡氏也笑,“得公主欢喜,那是她们姐妹俩的福气。”她接着道,“我就是想着符小侯爷家人口简单,凌儿被我养的单纯了些,应付不来那些人口兴旺的家庭。符小侯爷瞧着也是个直性子,这样的人好相处。符小侯爷还是大嫂外甥,和咱们家阿游是挚友,小两口拌了嘴也有人说和。”

  也是一片慈母心了,不过南康长公主心知肚明,符骥的身份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符家无实权,可符骥有爵位,起码子孙三代无忧。还有血统,皇帝亲外甥,就算本人没出息,却无人敢小觑。结了顺阳长公主这个在皇帝跟前能说上话的亲家,对老二仕途也有裨益。

  这些心思无可指摘,她自己给阿萝选亲事不也是想尽善尽美。

  “那凌儿自己怎么想的?”南康长公主问,“日子是她在过,还是得她自个儿欢喜才能过得和美。”

  蔡氏笑,“只说单凭父母做主。”

  南康长公主便懂了,女儿家羞涩,若是不喜欢,便是女儿还想孝顺爹娘几年;若是喜欢,那便是凭父母做主了。

  符骥和陆初凌,从门第上来说,陆衍秩正三品,有战功,带兵守边疆,蔡氏也出自将门。还有他们大房的关系在,门第上来说倒也合适。

  本人的话,符骥这孩子还是小孩心性,当外甥是喜欢的,当女婿就不能叫人放心了。

  想必蔡氏已经打听过了,符骥的性情好打听的很,但是南康长公主还是不得不委婉提了一句。

  蔡氏道,“成了家就懂事了,到底还小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甜宠文 古代言情 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