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狼口偷食(穿书)_忽见青山【完结+番外】(22)

  “既然如此,祺儿就辛苦一趟。可需皇叔借些兵给你?”

  殷祺失笑:“皇叔,臣是去和盐商打交道,又不是和山匪打交道,带几个侍卫足以。”

  拜别皇帝后,父子二人等马车出了城门很远,才轻声说话。

  肃王爷:“你刚刚做的不错,若是借了他的兵,只怕你这次就去不了盐场了。”

  殷祺:“孩儿明白。”

  肃王爷看着前面,目光飘远,过了会儿又问:“几时出发?”

  “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肃王爷点头:“动作要快,但不可急躁。他如今没几人可用,什么时候该要什么,你要自己掂量好。”

  “孩儿记住了。”

  “丢的盐船可有眉目?”

  殷祺道:“有能力偷船的只有两处,孩儿已经查明。”

  肃王爷看了眼殷祺,他的大儿子办事一向可信。

  “你准备如何处置?”

  殷祺慢慢说:“孩儿想,若能利用得当,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一支兵。”

  肃王爷听罢点点头,阖眼不再说话。

  **

  就在苏然出主意的当天夜里,何行修逃跑了。

  苏然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白日的对话,让何行修受了什么启发,还是他一直在寻找时机,刚好挑了这晚。

  不管是哪种情况吧,总之,他没逃掉。听说还没到半山就被人抓回来了。

  抓回来时还一瘸一拐的,苏然以为是被人打的,后来才知道,是他自己滚下山摔的,要不是被半山上巡逻的兄弟拉了一把,这会儿没准已经摔死了。

  看着这么狼狈的何行修,连罗乘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让人把他关进山洞。

  只是苦了同屋的苏然和苏夕,连带着被怀疑。

  苏夕更是不怕死的要帮何行修说话,苏然费了好大劲才把她拦下来。

  苏夕:“何先生虽是文弱书生,却有一身傲骨,和他相比,你我二人在这寨子里住得如此坦然,太羞愧。”

  这一点上,苏然承认她和何行修确实想法不一样,她还真觉得这山寨住着挺好。她眨眨眼说:“我们救他,要讲究点策略。找个罗乘风心情好的时候。”

  这个时候来的还挺快,因为苏然提出的赚钱法收到效果了。

  文水县和齐州府之间隔了一条通广河,河上架着一座桥联通南北两端,名叫郎西桥。

  郎西桥桥面很宽,可容三驾马车并排通行。桥北的人若想去往桥南,左右数公里内只有这一座桥。

  郎西桥最南头有座岗哨,过去只有一人值守,自从府尹开始私自收费后,又多派了一人来。今日,岗哨下站着两个守卫。

  守卫甲往桥北头看了看,扯着嘴角说:“曹大人今日怕是又不来了。”

  守卫乙回道:“府尹大人上京,曹大人的日子更舒服了。”

  甲笑道:“不来更好,咱们兄弟二人还能捞点油水。”

  他面前的桌上,用镇纸石压着一小摞文书,正是进入齐州府的通行令。

  通行令下方已经盖好签名印,印章的名字是曹尼。

  曹尼是齐州府府尹曹钟文的亲侄子,原是个游手好闲之辈,两次赶考皆名落孙山,于是放弃这条路。

  由于战乱,很多人拖家带口往南来,都想寻个大城市安家。

  曹钟文借机想出交钱入城的法子,私设岗哨,又将签发通行令的活计交给自己的侄子。

  至于收多少银两也没个准数,全看心情,收来的银子更是都落入自家人的口袋。

  曹尼平日就喜流连烟花场所,隔三差五才去衙门报个到,顺便给他叔叔送点银子。

  如今曹钟文上京述职,曹尼就更不用回衙门报到了,变本加厉地住在春来阁。

  这两个守卫早就见怪不怪,搭好桌椅,像往日一样准备向来往客商收钱。

  这时天色还早,桥面冷清。

  守卫甲刚坐下,桥北方向溜溜哒哒走过来一个人。

  他定睛,见那人披着曹尼的斗篷,戴着和他们一样的头盔。头盔明显偏大,把来人的脸遮住小半,猛一看根本不知是谁。

  那人走到近处,费劲地抬起头,笑眯眯地,一开口便叫出俩人的名字:“石达、张春两位兄弟,辛苦辛苦。曹大人昨日在春来阁多喝了几杯,头有些晕,便叫小的来替他一天。”

  两名守卫对视一眼,略有怀疑,不过曹尼以前也干过临时找人顶替的事。

  那人拿起桌上的纸看了几眼,问道:“表哥说……啊不,曹大人说我只需在这纸上盖章即可。”

  守卫乙“啊”了一声,下意识指着纸上的一个位置说:“就盖在这里。”

  那人点点头:“把这纸交给守城的卫兵就会放行了?”

  守卫乙正要点头,被守卫甲打断。

  守卫甲走上前:“敢问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那人指了指自己:“我?”

  守卫甲要应声,脑后一痛,被人一个闷棍打晕在地上。

  守卫乙还没反应过来,便同样挨了一下。

  从两侧冒出五六个人,还抬着两口箱子。

  他们动作麻利地将两个守卫的衣服扒下来,又把人装入箱中,脚步飞快的抬着箱子走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书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 忽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