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出仕(士)_黄姜【完结】(189)

  所以黎池并非是轻松写意地‘一本书一杯茶‘,坐在那儿消磨时间,而是在快速地看书学习。

  黎池就这样‘一架子书一壶茶‘,一看就是一整天,终于将办公间书架上的史料、邸报和敕诰等看完了。

  看完之后,黎池又去请求唐翰林,让他们进去翰林院的书库——即是资料档案库,之后黎池就转移了地点,整天整天地待在书库里。

  钟离书和明晟受到影响,也安下心来跟着看书,不再去理会翰林院老人们的‘孤立‘。

  ……

  这样看了几天之后,黎池也觉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翰林出身清贵、声望高这一点,也还有其他的现实道理。

  内阁是皇帝掌控六部和全国行政的中间枢纽,内阁的重要性、阁臣需要具备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翰林院则是相当于一个培训机构,是一个为内阁储备培养人才的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主要负责修书撰史,替内阁代为起草一般性敕诰——敕诰本归内阁阁臣起草,为皇室成员侍读侍讲,担任科举考官等。

  也就是翰林院的这些职能,培养和锻炼出了以后的阁臣。

  修书撰史,多为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职能可使翰林官加深对历史典故的深层理解,从中吸取政治智慧并积累下来。

  起草敕诰——即使是一般性而非重大机密敕诰,有助于翰林官熟悉政务、增加阅历。

  侍读侍讲,在为皇室成员经筵侍讲中,翰林官不仅能更加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还能潜移默化地向皇室成员甚至皇帝施加影响。

  更不用说担任科举考官了。虽大燕科举革新后,考官与考生之间已经没有那么深的师生羁绊,但终究也是一条关系。

  这些都使得翰林院的翰林们,不断积累政治学识、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为日后准备下较好的政治素养。

  所以在翰林院的这段时间,对黎池他们来说是一个积累学习的重要时间段,虽然确实也清闲,但去不能把日子过成养老的样子。

  黎池和钟离书与明晟,都决定趁这段时间,多学些东西。

  ……

  在此期间,上旬休沐日那天,黎池约了钟离书和明晟两人到家里来。

  当天徐素准备了一桌好酒菜,三人一起吃喝闲聊,过得很是愉快。

  休沐回去之后的第一天,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也终于返京来翰林院上班点卯了。那天同来的还有一个钱姓庶吉士,毫无意外地他是钱翰林的族中后辈。

  黎池在状元游街和琼林宴上时,就与榜眼和探花两人结识了,两人在翰林院中没有熟人的情况下,黎池就成功将两人拉入到了他们之中。

  至此,翰林院新的阵营格局已经成型。

  翰林院的老人们,孤立黎池三人、逼其就范,让黎池唯他们马首是瞻不成。反而让给黎池凝聚了今科翰林院新人,在翰林院内形成了一个新派系,这是翰林院老人们没有想到的。

  就连黎池事先也没想到,双方一步一步地冷漠对峙,竟就分成了两个阵营。不过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再散了阵营融入到对方的群体中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翰林院内的格局是:正五品掌院学士王掌院,作为翰林院最高长官,哪派都不靠。

  从五品侍读学士唐翰林,是偏黎池他们‘新翰林‘的。从五品侍讲学士钱翰林,则是偏‘老翰林‘。

  翰林院正常的人员构成是,正五品掌院学士一人,从五品侍读和侍讲学士各两人,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从七品检讨和无定级的庶吉士,皆无定员。

  但翰林院的实际编制是没满的,现在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皆只各有一人——唐翰林和钱翰林,侍读侍讲是空置的。如今翰林院共十五人,就有十二人是在‘无定员‘的职位上。

  修完《资治通史》后,翰林院的人员就一直是入不敷出,可到了黎池他们这一科,新翰林几乎就与老翰林的人数一样多了。这也是老翰林们深觉危机重重,决定先孤立并最终收服黎池他们的原因。

  结果当然是没有收服成功的,黎池拉了他们那科的新进翰林,自成一派。

  ……

  一旬过去又一旬,六月下旬也即将结束时,翰林院又将迎来一旬一天的休沐日。

  两天前赵俭让幕僚谌青带了话,说是这次休沐日要到黎池府上来,要与他谈些事情。

  虽说赵俭与黎池是以朋友相交,但他的身份到底是皇子王爷,黎池当天回来说过这事之后,徐素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黎池从翰林院下衙回来,换过衣服后晚饭也就开饭了。

  “今天这爆炒腰花是你亲自下厨做的?”黎池仔细咀嚼品尝着,秉承着‘多多夸赞妻子‘的夫妻相处之道,语气真诚地夸奖到:“鲜香滑嫩!你的手艺又进步了!”

  徐素笑着夹了一筷子腰花,放到黎池面前的碗里,“既然味道好,那就多吃点。”

  “你辛苦了,你也尝尝你自己的手艺……”黎池给徐素也夹了一筷子腰花,“味道是真的好,我保准没骗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越重生言情 古言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