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学世界做大佬_时槐序【完结+番外】(98)

  第九批五鬼出现,陆尧踏在假山之上借力飞回挑战台,幽幽开口:“九为极数,也是天罗阵能做到的极限。”

  九批,联合最初的原始五鬼,一共五十只。场面十分壮观,宛如百鬼夜行。可神奇的是,他们被困在那一半的绿茵场内,无法闯出。

  人群中,鸦雀无声。震撼,惊讶,错愕,恍惚。这一切的情绪甚至让他们有那么几秒忘记了呼吸。

  过了好半晌,才有人想起来向宋校长求证,“宋校长,这是真的?”

  宋屹眸光忽闪,“没错。五鬼阵从十几年前初次作为天枢的比赛阵法,就藏有阵中阵。只是设置的太过隐秘,多数学子只想着如何破阵,一叶障目,因此从未被人发现其中奥妙。”

  他说的淡定,可内心的气息却不如他表现的那么淡定。因为他没有说出一点。那就是他所设置的五鬼阵中的阵中阵属于天罗阵,却全然没有这样的威力。原本的阵法只能衍生出一批五鬼,而不是现在的九批。

  宋屹望向前方的阵法。从陆尧将假山一劈为二,重新规划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他最初设下的那个天罗阵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天罗阵,衍生能量如此巨大的天罗阵。

  玄门发展至今,许多东西遗失。功法宝器尚在其次,众所周知残缺度最为严重的就是阵法。也因此,玄门有天师协会,有符篆协会,有风水协会等,却唯独没有阵法协会。阵法没落的太厉害。

  但没有人能够否认阵法的力量。也正是因此,数十年来,他才特意在此道上下了苦功夫去钻研,也算小有所成,至少当今玄门,阵法造诣比他高的,寥寥无几。他也曾为此沾沾自喜。

  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坐井观天了。

  之前他还欣喜于陆尧的阵法造诣,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自己能栽培一下,日后必成大器。

  宋屹苦笑,陆尧这眼界手法,哪里需要他来栽培!

  也许是五十只鬼的阵仗太能唬人。在场之人一个个也仿佛忘记了之前对陆尧的质疑,问起心中困惑来。

  “九批五鬼,一共四十五只,不是小数目。这批鬼是从哪里来的?又怎么会和之前的五鬼一模一样?天罗衍生应该也没办法做到复制克隆出这么多?”

  陆尧轻笑,“天罗衍生只是一种说法,衍生出的不是实体,而是幻象。”

  “也就是说四十五只鬼,都是幻象?”

  “不是四十五只,而是五十只。连同最初的原始五鬼,也是幻象,根本不存在。所以他们无形无影,可以在虚幻与实体之间来回切换,并且怎么杀都杀不死。”

  “不对!我闯过五鬼阵。曾杀死过五鬼。历年来也有不少学长学姐杀过。”

  陆尧看着问话人,总觉得他有些熟悉。

  那人懵了一会儿,礼貌地自我介绍,“我叫林嘉毅,大四,比你大一级,马上要毕业了。”

  陆尧恍惚,原来是传闻中的万年老二。选拔赛开始之后,校园内几乎随处可见他和梁浩东的海报,难怪觉得眼熟。

  陆尧颔首回礼,“那么你有没有觉得杀死五鬼的时候,和平时杀死其他鬼的感觉有所不同。”

  林嘉毅凝神细想,“不同?当时……杀死的五鬼不能收入符篆,而且没有残留那种特殊的鬼气,也就是说……”

  他猛地睁开眼睛,宛如醍醐灌顶,“所以,我们杀死的也是幻象!”

  陆尧点头,看向宋屹,“这就是宋校长阵法布置的精妙之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更能以虚带实,以假乱真。”

  这下宋屹心中的震撼更大了,他眼珠动了动,没有说话,可神态却已经默认了。

  陆尧挽起青铜剑,用力一掷,青铜剑破空飞去,穿过假山丛,嵌入最后一座假山中与石块缝隙纹路融为一体的凹槽之中。

  啪。藏在凹槽下的珠子碎裂,阵破。

  所有鬼怪,不论是后来天罗阵衍生出来的,还是之前便存在的,全都消失不见。就连假山叠石,也没了踪影。场地恢复绿茵场的原貌。

  众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林嘉毅好似陷入了沉思,口中呢喃着:“虚虚实实,以虚带实。真真假假,以假乱真……”

  旁边与他交好的见他这幅模样,有些担心的唤了一句,“林嘉毅?”

  没回应,又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林嘉毅!”

  还有没回应,甚至这下还闭上了眼睛。

  皱眉想要推他一把,却被陆尧抓住了手腕,“别碰他。他悟了!”

  那人一惊,看向站着入定了的林嘉毅,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尼玛,所以这是陆尧几句话让林嘉毅顿悟了???

  玄门的修行十分玄妙,讲究契机。像一些故事中卡在某个瓶颈许久,不得寸进。突然因为某件事或者某句话顿悟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能说出让人顿悟之语的不是强者,就是宗师。

  而陆尧……

  众人的目光不由得全扫向林嘉毅,又转向陆尧。

  今天一整天,从陆尧二十二分钟破纪录通关五鬼阵,到他实力碾压梁浩东赢得挑战赛,再到揭秘五鬼阵的密辛,又到对天罗阵的玄妙改换,如今更是几句话让全校排名第二的林嘉毅顿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越重生言情 玄学 时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