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鸾记_商璃【完结+番外】(518)

  她规规矩矩的再跪伏行了礼,才轻声道:“皇上可曾想过,刘妃与臣妾没有任何恩怨,为何臣妾要杀她?”

  “你杀人还有理由了?”皇帝怒气冲冲。

  柔嘉抬眸看他:“臣妾这么多年,从不喜欢用心机,如今也是,不过今日看到刘妃被杀,便知道臣妾是逃不过这一关了。”

  “你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有人陷害了你?”皇帝问她。

  柔嘉只望着他道:“上次贤妃中毒,皇上可还记得?”

  皇帝皱眉,灼华也隐隐有些担心起来,虽然说迎春还没有解决,可她毕竟不知道幕后指使之人是自己。

  柔嘉见皇帝不出声,便继续道:“臣妾一直在查这件事,迎春虽然说出了一个人,可臣妾一直不信,直到今早,俞贵人忽然来臣妾宫里,求臣妾保她一命,臣妾这才确定,原来给贤妃下毒的人真的是她!臣妾本打算过了今儿您的寿宴再告诉您的,可没想到,她居然又把手伸到了刘妃身上。”

  才听到柔嘉说俞贵人的时候,灼华就知道不好了。

  柔嘉说完,皇帝的脸色已经越来越难看了:“谁敢如此猖狂,在朕的宫里做下如此恶事。”

  柔嘉扭头便看向一旁的灼华和姜棣:“本妃就这样碍了你们的事吗!”

  姜棣微微坐直了些:“娘娘此话何意,本王极少来后宫,若说本王坐下这等事,实在不妥吧?”

  “萧王来的少,可灼华公主可是住在后宫的。”柔嘉目光如炬的盯着灼华,她以为好歹贤妃待她有养育之恩,她不至于下如此狠手,可没想到居然真的是她!

  灼华手心微颤,但她坚信迎春不可能知道是自己,只微微白着脸,上前跪下:“父皇,儿臣冤枉。儿臣知道贵妃娘娘一直不喜欢儿臣,但贤妃娘娘待儿臣十几年养育之恩,儿臣不是无心之人,怎么可能下如此狠手?”

  皇帝也不信,灼华他一直喜欢,聪慧大方,懂事有礼,怎么可能对贤妃动手?更别说还动手杀刘妃了。

  “证据呢?”

  “臣妾愿意作证,刘妃的确是灼华公主安排人所杀,臣妾也是帮凶。”之前还跟灼华说说笑笑的俞贵人直接就跪在了地上低泣起来:“臣妾也不想看刘妃娘娘死,可臣妾位分低,膝下又无一儿半女,若是不听灼华公主的,灼华公主说她有一百种办法让臣妾生不如死。”

  灼华拳头紧紧握起,分明是俞贵人自己来找她,说要帮她的!

  “贵人,灼华与你无冤无仇……”

  “公主,您就放过臣妾吧,好歹臣妾也是皇上的妃子啊。”俞贵人一副惊恐的模样轻呼起来。

  魏如意安稳的跪在一旁看着一步一步落入陷阱的灼华,再看认真演戏的俞贵人,心下会意,难怪姜宴这段时间对俞柔依这么好,甚至愿意为了她,将言袖姐姐都赶出门,原来全是为了拉拢俞贵人这个双面间谍。

  “父皇,儿臣……”

  “来人,去给我查!柔嘉宫里的宫女和灼华宫里的宫女全部给朕拉出去严刑拷打!”皇帝盛怒的打断她的话,高公公不敢耽搁,立即安排人去了。

  姜棣看着情势反转,拳头紧握,起身便道:“父皇,灼华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她哪里那么大的能力威胁一个贵人,还能杀了一个嫔妃?这里头,只怕有人捣鬼,想借着铲除异己的事,顺便除去一直不喜欢的灼华吧,还请父皇明察!”

  柔嘉讽刺一笑:“铲除异己?本妃若要对付她,当迎春说出毒害贤妃的幕后凶手是她是,本妃便可以直接将证据呈送皇上,何必要杀刘妃多此一举?况且俞贵人一直与灼华交好,若不是灼华将她逼到了绝路,她能来投靠一直与她不对付的本妃?”

  “娘娘口口声声提到迎春,不如把她带上来吧。”姜棣唇瓣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在今儿宴会开始之时,他的人就已经秘密处决迎春了。

  姜宴看着姜棣,道:“不巧,本王方才寻宝之时,瞧见了一个宫女要被人推到井里,这宫女刚好说自己叫迎春,不知道是不是贵妃娘所说的证人。”话落,已经有人押了两个宫女进来,一个是姜棣的细作,一个正是迎春。

  迎春额头都是血,一进来,便腿软的跪在了地上瑟瑟发抖了。

  皇帝看到这里要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年的皇帝也算是白当了。

  “父皇……”

  “都给朕闭嘴!”皇帝猛地一拍桌子,众人齐齐噤声。

  皇帝不想再提柔嘉的事,扫到跪在一旁默默揉腿的魏如意,寒声道:“静和,瑞王妃的死又是怎么回事?”

  “这……”魏如意刚要开口,小太监小禄子便立即跪下道:“皇上,奴才发现瑞王妃尸首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玉瓶。奴才刚好时常出入太医院,所以认得这玉瓶里的东西乃是一种见血封喉的毒药,而瑞王妃正是中了这种毒,背后还插着一把匕首。”说完,立即有人呈上了凶器。

  匕首就很明显了,嵌着珠宝,刀刃上刻着‘赠柔嘉’三个字,这是当年皇帝赏赐下来的东西,至于玉瓶,底部也有一个‘魏’字。

  魏如意眨眨眼,这次灼华和姜棣准备的还真是齐备,只可惜了,出了俞贵人这么个背叛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复仇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宅斗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