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富二代_沈桑榆【完结】(56)

  “学跳舞和钢琴,是孩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

  ……

  肖亚萍关掉录音笔,感谢道:“谢谢你们的采访,麻烦了。”

  “不用谢。”一家三口牵着手离开,已经开始讨论起去吃什么庆祝一下了。

  肖亚萍忍不住对摄影师大哥说道:“这一家人集合了天地精华吧,爸爸帅妈妈美,女儿长大了绝对是个大美女,小小年纪,气质就这么好。”

  摄影师大哥也在看自己刚才拍的照片,乐呵一笑:“这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两个人手工回去,肖亚萍赶紧整理了一下今天的素材,音频也整理成搞,摄影师把照片传给她,肖亚萍又忍不住翻了好几遍,这一家子真是怎么拍都好看,她也不禁感慨了出来。

  同事就问道:“你不是去拍那个辩论赛了吗?”

  “对呀,拍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小姑娘,讲的特别好,我还让鲁大哥录下来了。拿了冠军,然后我采访了她爸妈,这一家子长得真是钟灵毓秀,而且条件感觉挺好的,爸爸带欧米伽,妈妈拎香奈儿。”

  “给我看看。”

  “我也悄悄。”

  大家都忍不住过去看到底有多好看,大概更好奇欧米伽和香奈儿,照片上,当真是男帅女美女儿俏,可以看出衣着也是很讲究的。

  有个家境还挺富裕的女同事点评道:“这件是bbr的风衣,女孩子穿的是G家的毛衣,有钱人家啊。”

  主编泡了杯茶,路过的时候也忍不住看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又看了一眼,拨开他们:“让我看看。”

  主编凑近了看了一眼,电脑前N个脑袋,把肖亚萍都挤歪了。

  “我想起来了,哎呦,亚萍,你运气不错啊!”

  肖亚萍迷茫地看着他。

  主编一只手指着他说道:“你知道他是谁不?”

  大家异口同声地问道:“谁啊?”

  “方季康,不是咱们W市首富也是第二第三,康达集团就是他的,他老婆,都知道康英大药房吧,就她的。我在市委的饭局上,见过一面……”主编回想了一下,确定应该就是了。

  肖亚萍没想到她竟然偶然间的一次突发奇想,采访到了一位大咖,呢喃道:“他闺女姓方没错了……”

  隔了几天,方季康就看到了W市日报的第二版面出现了他们一家的照片,花得笔墨还挺多的,还把他闺女的辩论放了上去,方季康欣赏了一下,作为一个老父亲炫耀的心,他订了许多这一天的报纸,给公司里看。

  连方伯勇都忍不住打电话过来问他:“你们一家上报纸了啊?浓浓辩论赛怎么也不和我们说,那天我正好有空。”

  刘翠如也凑到电话边上:“就是啊,也不和我们说一声的。”

  儿子去上大学了,夫妻两平时没事情就要到方季康家去,对方知浓的事也热心的很,方凯文不在,一腔疼爱全倾注给方知浓了。

  方季康心里头骄傲,嘴里头还是得谦虚一些:“她就参加一个市级辩论赛,弄得跟个全国冠军一样做什么。”

  “哪有你这么说的,你这个当爸的真是的。浓浓还说的爸妈了,爸妈看到了估计高兴坏了,哎,要是拍下来了就好了。”方伯勇遗憾地说。

  方季康心头一动,好似看到有拍摄的,和方伯勇挂了电话,他就立即让人联系W市报社,希望拿到那天辩论赛的视频。

  没多久,方主任和沈老师的电话也来了,忙在电话里问起这件事情,显然真的是很高兴,孙女还记得他们,并且肯定他们对她的教育,能不让他们高兴吗。

  方季康告诉他们他在找录像,也许有比赛时的录像。

  两老再三叮嘱一定要给他们看看。

  没多久,报社就送过来了,拷贝了一份,方季康在电脑上看了好几遍,笑容都是止不住的。

  然后他让人做成录像带,多做几份,自己藏一份,方伯勇方小琴给一份,方主任沈老师送一份去。

  这件事情的发展简直是让方知浓无法预料,虽然不至于是黑历史吧,可当大家时不时拿出光碟看一下她的“英姿”,她还是有羞耻感的啊!

  上了报纸之后,学校也非常高兴,国旗下讲话还让她去做了一个讲话。

  方如初还打电话过来质问她:“你家庭教育,怎么没有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说了一遍,我呢?”

  方知浓翻了个白眼:“我学你离家出走吗?”

  方如初:……

  啪挂了电话,这个天算是没法聊了。

  方家在上海买了一栋别墅,目前还在装修当中,方如初每个周末会接他回来,但他高中生活还挺丰富多彩的,有时候他不是很想回来,男孩子嘛也正常。

  有时候方季康和于丽英也会去看他,学校里基本上什么都不缺,好像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十二月份,方知浓去市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半决赛,这是个苏州市级比赛,她获得了二等奖,一等奖似乎是个混血,英式英语的发音特别标准,这个她不得不服气,她说的只能是标准,而人家那是正宗。

  但演讲的内容和技巧反而被忽略了,这让方知浓觉得挺形式化的,就因为人家是混血,口音正宗,所以演讲就一定好,太过先入为主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沈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