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养丧尸那些年_一七令【完结+番外】(102)

  “二蛋啊,你没事?”陈三石担心道。

  陈二蛋愤愤地移开眼睛,他没想到萧绎真收了这些人,他不是一向看不上他们吗。就知道这姓萧的天生和他犯冲,只要遇上他,准不会叫人开心。对上他爹的眼神,陈二蛋忍着火气,攥紧了拳头,仍然不服软:“我像是有事的样儿?”

  “可不是。”陈三石耿直道。

  陈二蛋不想理他。

  “唉,刚才问你你还没说呢,那陆生和柱子几个,不是一向都跟在你后头胡作非为吗。你老实说,这回是不是跟你有关?别又是你看不惯人家萧绎,派他们过去了?真要这样,赶紧叫他们收手,他们可打不过萧绎。”

  陈二蛋一下没忍住,冲他爹叫道:“别和我提萧绎这两字成吗?”

  他跟萧绎有不共戴天之仇!

  “嘿,你个臭小子!”陈三石没好气地给了他一榔头。

  陈二蛋怒道:“从此以后在陈家村,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你们看着办!”

  最好是将萧绎赶出村去,本来就不是他们陈家村的人,就该被赶出去。

  “看着办?”陈三石忽然笑了,“那我选萧绎。”

  “……???”陈二蛋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爹。

  “跟着萧绎能吃肉,跟着你,能吃什么?”

  陈二蛋张了张嘴,最后不甘地闭上了。

  “更何况,你不也吃过萧绎给的肉,昨儿是谁嚷嚷着还要吃一盆来着?”

  很好,一针见血,陈二蛋憋屈地撤了。

  萧绎这一出门,便是一大上午。临近中午的时候,阿年得了李氏的吩咐,特意出来寻萧绎回去吃饭。

  阿年慢慢悠悠地走过了几户人家,还没走多久,便看到萧绎领着一群人过来了。他走在前头,后头跟着的几个,都是一脸惨白,灰头土脸的,活像是做了一天苦力似的,颓然无比。

  阿年眨了眨眼睛,决定先观望。

  萧绎一见到她,便回头挥散了几个小弟,自个儿拉着阿年回去。

  陈陆生几个求之不得,要不是现在一点儿力气都没了,他们恨不得再仰天叫两声。萧绎如有所感,忽然停下,转身道:“明日继续。”

  天呐,陈陆生几个欲哭无泪。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早知今日,他们是绝对不会乱认大哥的。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

  京城薛家。

  薛老爷子托着疲惫的身子回了老宅。宅子早已经不是原先的国公府邸了,只是京城西街上的一座二进院子。

  薛家显赫一时,如今,早已是树倒猢狲散了。能勉强住上这样的宅子,已经是薛老爷子豁出了老脸求来的。他如今身无爵位,又无钱财,最是个不中用的老骨头一个。当今皇上为表宽宏大度不愿他死,可又总是不放心他。

  可怜薛老爷子一把年纪,为了家中儿孙,每日不得不去京中各处衙门“点卯”。什么也不干,给一壶茶便能喝上一整天,只为表清白,只为让皇上放心。到了现在,各处衙门已经视他如瘟疫,嫌他碍事,更嫌他碍眼。

  薛老爷子有苦说不出。

  这日回了宅子,儿子薛照廷忽得关上了门窗,一脸慎重。

  薛老爷子身子一晃:“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不是咱们家,是高家。”薛照廷顿了顿,“前些日子儿子出门,无意中发现有人在打听先一事,儿子留了心,多番打听,才知道那人原来是高家的旁支亲族,那一家如今俱是白身,只有一子,名唤高忱,早些年出京就任,听说是任了随州安阳县的一个县尉。这高忱也不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竟然写信回来,托他家里老父,在京城打听元宏帝的消息。”

  薛老爷子拍案而起。

  元宏二字,乃是年号。这元宏帝,说的不是旁人,正是那位被当今皇帝赶下龙椅,仓皇出逃的大齐前任皇帝,萧绎。

  作者有话要说:  陈家村。

  萧绎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阿年:“有人在想你。”

  萧绎:“胡说,谁这个点会想起我,阿嚏——”

  阿年:“看 ⊙ω⊙”

  第48章 阿年被讨好

  “高家还有做官的?”震怒过后, 便是惊诧了,对于高家,薛老爷子再熟悉不过了, 却并未听过什么叫高忱的。

  “已经算是旁支里的旁支了,高家出事儿, 这一支便将临时将族谱给迁了出去,保住了一家性命。那高忱官位也不高, 不过就是个小小县尉而已, 且还那样的偏僻地方,这才没有受到牵连。”薛照廷如是道。这若是在京城,哪怕也是个微末小官, 也绝对不会保住。那高忱, 着实算是幸运了。

  薛老爷子亦是一脸凝重:“可打听到他究竟是什么意图,莫不是, 太原那边出问题了?”

  薛照廷摇了摇头。薛家的人脉, 早己经断掉了, 哪里还能往深处查。就是这点消息, 也是他避着旁人, 一点一点才查出来的, 出了京城,还怎么查?

  “那高忱知道如今京城究竟是何境况,他敢冒险来问消息,问得还是元宏帝的消息。若不是那边真出了事儿,或是得了什么消息, 他必定是没胆子差人回来探查的。父亲,儿子这儿倒是有些猜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甜宠文 一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