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养丧尸那些年_一七令【完结+番外】(47)

  王氏气得要死。

  这怎么,怎么就变成她养了呢?若说方才他还留着一线希望,指望这事儿能有所回转;如今则是被她爹说得只剩下厌恶了。

  不知道她爹是真傻了要白养一个人,还是真那么狠心,想要他们三房出银子。反正王氏是不充这个大头的,没找他要回那两身衣裳便已经不错了,还想着叫他们养。多大的脸!

  王氏调头便走了。

  这事来得太突然,叫王氏一时间连女儿被欺负的事儿都没能记起来,准备好的状也没有告。

  慧娘还在陈阿奶身边,阿年也在。

  只是她们俩彼此看着都不顺眼。慧娘觉得阿年太奸诈,阿年觉得慧娘平白冤枉人。陈阿奶也正忧心着萧绎的事,便也没顾得上她们俩。她和王氏想得差不多,看陈有财终于走出来了,陈阿奶也赶紧跟上。

  她也有话要问。

  慧娘年纪并不大,可是也极有眼色,她知道今儿之后,那位萧公子在家里肯定就不值钱了。慧娘心里有些痛快,对着阿年:“瞧你整日巴结的,现在好了,巴结错人了吧?”

  阿年瞬间迷惑了,她这话,确定不是对三婶说的?

  作者有话要说:  王氏:赶走,必须赶走!穷光蛋不能留!

  第23章 赶走还是留下

  王氏回了屋子便关上门窗生闷气,如若不是文哥儿喊饿,只怕她今儿一整日都不会出来。

  中午陈大河从地里回来的时候,便发现家里隐隐有些不对劲。他只以为是这母女俩去告状没告成,才被气成这样。陈大河夹了一筷子菜到王氏碗里,安慰道:“爹如今正在气头上,再过几日便会好的。”

  “哪里又是这件事了。”

  陈大河不解:“那是什么?”

  说到这个王氏心情便更糟糕了几分,脸也不自觉地拉长了:“早上孙老过来,说二房那个的身份查出来了。哼,原以为他有多大的能耐了,结果就是个商户之子。他若是家财万贯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个做生意赔得干干净净的人家,半路上还被家丁谋害害命,一家人只剩下他一个。既这么着,当初还不如死了算了,倒还干净,省的咱们白费了一场功夫!”

  陈大河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缓过来:“这事是真的?”

  “孙老亲自过来说的,还能有假?”王氏冷哼了一声,“你那会不在,没看到那姓萧的听到这话是个什么表情,一脸不相信呢,还以为孙老骗他。说不得,他还以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呢。姓萧的人多了去了,单他就是皇亲国戚?好大的脸面,如今可好,不仅他没了脸,咱们也跟着没脸!”

  陈大河一时沉默了。他没有王氏那样大的戾气,只觉得这位萧公子实在太倒霉了些:“那往后,他要怎么办呢?”

  家人也没了,钱财也空了,忒可怜了吧。

  “怎么着?我管他怎么着。总之一句话,咱们三房可不能白养着这么一个人,他若出不起钱,别想在陈家待。”

  “他住的是二房。”陈大河提醒。

  王氏眼睛一横:“二房也不行,二房就不是咱家的?”

  慧娘吃着饭,听到这话的时候还跟着点了点头:“就是!”

  反正她现在跟二房所有人都不对付。萧绎不是二房的,却和阿年亲近得很,慧娘恨屋及乌,连带着嫌弃上了。要是能把他们都赶出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可告诉你,咱们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我们这房就更不是了,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你也别装什么大方,充什么胖子。便是要收养,也不该轮到咱们三房来。回头爹要是有这个有意思,你若敢没头没脑地顺势应下来,回屋你就等着吧!反正我是不会养着一个外人的,更不会出钱!”

  王氏说得斩钉截铁,非逼着陈大河摆出一个态度来。

  只是陈大河有些不明白:“我当然知道他是个外人,既是外人,爹又怎么可能让我们家养着?”

  王氏被问地堵了一下,半晌才咽下这口气:“吃饭吃饭,问那么多干什么。你只要记得,咱们家没钱,养不起人就是了。这人,绝对不能留!”

  能赶出去就赶出去,省的他看着碍眼。

  不管之前有没有说那话,王氏都打定主意不会认的。她也摸不清爹的意思,一时分不清他是真不赶人走亦或是只是暂时不赶人走,无论哪一个,她都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大房那边气氛也说不上好。

  李氏将饭菜端上桌,才发现桌上少来了一个人。她擦了擦手,同芸娘道:“去叫萧公子出来吃饭吧。”

  芸娘抬头,心中生了些小欢喜,应声后便要出门。

  陈有财拿筷子敲了敲饭碗,喊住了人:“叫什么叫,都不来吃饭,说明还不饿呢,你巴巴地过去请干什么?”

  芸娘:“可不吃饭哪儿行?”

  “吃你的饭,少操心!”陈有财骂了一句。

  芸娘顿时不敢出门了,只拿眼盯着李氏。李氏也不敢说话啊,毕竟爹都开口了。也罢,李氏想着,这一顿不吃也没什么,说不定真同爹说的那样,人家真的不饿呢。毕竟出了这样大的事,那萧公子年纪也不大,约莫只十三四岁的样子,骤然听到这些,心情不好,吃不下饭也是有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甜宠文 一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