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_秋意重【完结+番外】(646)

  李英琼如一个高傲亮丽的公主,拥有着全港岛没几人能比拟的上高地位,强横地不请自来,想要用与生自来的高傲压服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安省农村乡巴佬。

  那时候的她固然讨厌,可自信笃定,容彩四射,活色生香。

  童秀道:“是与不是,你自己不是已经有了猜测了吗?否则你怎么会打这一通电话?”

  对话那头仓皇道:“可、如果是真的话,那我……”

  未说完这句话后,她便觉得失了言,收了话头。

  童秀也装作没听见她的未尽之语般的,径直道:“李英琼,当局者迷。”

  “作为李家大小姐,这些年在李家,你察觉到的比我知道的只多不少。如果你真的怀疑那句话,想要在知道事情真相,你的调查结果将会比我的答案可靠的多。”

  “还有……别忘了,我可是李家大房的人。”

  对面许久没有声音,最后电话里传来咔的一声轻响。

  李英琼挂断了电话。

  童秀同样放下电话,想起这段时间观察到的关于李英琼桂青娇母女的种种,无声叹了口气。

  这世上偏心的父母最容易养出两种小孩,一种是被惯坏了的娇娇儿,从小捧在手心里,受不得一点挫折。

  另一种则是懂事但缺爱的早慧但压抑的小孩。

  因为童年时受到的漠视和忽略,他们这辈子都没尝过被爱的滋味。

  愈是缺乏越是渴求。

  他们早早在父母的偏心里学会了用压抑自己和察言观色讨好父母来换取父母的一个笑脸——一点仅存的虚伪爱意。

  为了这丁点认同与肯定,他们会愿意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样,不断付出着自己,榨干着自己,用一切自己能够拿出的东西来为父母付出。

  越是懂事的小孩越容易被忽视,越是被忽视的小孩就越想用懂事来换取大人的爱。

  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

  在外头光鲜亮丽,如真正公主般千娇百宠被无数女孩儿羡慕的高傲的李家大小姐在桂青娇也不过一个卑微的‘懂事’小孩而已。

  永远在牺牲,永远被忽视,永远在讨好,却永远渴求不到那份公平的爱意。

  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外人看到了只能一声唏嘘。

  等李英琼挂了电话后,童秀又拨了个电话出去,给了李曼。

  李曼回到港岛后,李长生为了方便她更好保护童秀,又给她配了一队可以随时调动的精英手下。

  童秀对李曼道:“盯紧了桂青娇和李英琼这两天的动静。仔细排查他们这些天联系过的人。”

  正如童秀对李英琼说的。对于李家,李英琼和桂青娇都比她了解多了。

  她故意激怒桂青娇,让她惊慌失措,一心以为当年真相已经泄露,又故意不给李英琼答案,暗示她自己查,就是想要趁着桂青娇和李英琼都慌起来,趁机翻查这件事的时候浑水摸鱼,弄清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

  比如,当年那个给李青琼主治的医生究竟去了哪里。

  ……

  作为李长生曾经的得力助手,李曼的能力果然非同小可。

  消息是在三天后传回来的。

  这三天里,李曼领着一队人埋伏在桂青娇和李英琼的别墅旁边,密切关注着他们两个人别墅内外人流来往,并下了笨功夫,挨个跟踪调查,弄清其目的和来人身份,最后再进行比对和分析。

  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李曼发现了一个交汇的隐秘地点。

  深水港27号。

  这个地点,李英琼派人来询问过。桂青娇则直接派了秘书过来上门拜访过。

  李曼调查过这所房子的房主资料,上面显示着房主是个四十多岁的英国人,有一个华国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

  但据房子周边的邻居和清洁工所说,事实却不大相同。

  这房子里住着一个快六十岁的华国男人,听说是个不错的私人医生。

  童秀敏锐感觉到了这个人很可能是个突破口,拿起听筒,准备给一直在调查这件事的李长生打个电话,报告一下这个线索。

  听筒刚一拿起来,她就接通了来自李长生的来电。

  “秀姑娘,我这里有个新发现。”

  “当年那个医生,在事情发生后就出了一趟国,两年后改头换面再回来,姓名和年龄都变了。所以,我们才找不到他。现在他叫做钱正竟,年龄六十三,独居,职业是私人医生,居住地暂时还在调查……”

  童秀露出一个笑容:……

  第五百二十三章 和李晟德的单独见面

  “恰好,我也有个消息要告诉表哥你……这个叫做钱正竟的人的家庭住址,我已经摸清楚了。”

  童秀将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包括在表小姐欢迎宴会上,发现李英琼与桂青娇之间的母女诡异的气氛,

  又如何在医院用一句话挑拨李英琼和桂青娇的关系,然后再利用桂青娇的贪心和心虚,狠狠敲了一笔竹竿,还泼了好大一盆脏水给桂青娇,再让她以为真相已经暴露,慌得自爆马脚,

  最后她再引诱着李英琼插手这件事,用李英琼的动作来印证着桂青娇的动向,确定了那个医生的位置的整个过程,一五一十说给了李长生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越重生言情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