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念三千_沉筱之【完结】(155)

  于闲止没答话,抬步绕开他,往阵前走去。

  近卯正,于闲止巡完军,吩咐一名小兵牵来马车。

  马车的车身窄小,只容得下两三人,十分便于在山道上行走。

  小兵对我道:“阿茱姑娘,这是世子大人特命人为您备的。”

  我点了一下头,说了声“多谢”,带着绣姑正欲登车,不远的山道上,忽见一名将士亟亟跑来。

  “世子大人,二公子来了一封急函,说北伐大军要在路上耽搁几日,只怕赶不及在九月初与咱们汇合。”

  于闲止声色一寒:“为何?”

  “听说是李贤世子在路上病倒,不能赶路,嫣儿郡主执意要让他歇养三日,二公子怕急行军加重李贤世子的病情,是以只有延误行程。”

  李贤与李嫣儿?

  我心底蓦然一凝,是了,一年多前,于闲止拿着辽东的四万军跟大皇兄换走了李贤与李嫣儿,将他们带回了远南。今日看来,平西的郡主与世子,竟是跟着远南的北伐大军北上了。

  晨间的山岚拂过,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叫人胆寒的凉意。

  思绪纷纷乱乱地藏在一团雾色里。

  我忽然觉得有一些很琐碎,却很要紧的细微处被我忽略了,我努力去理,可雾色苍茫,始终找不出线头。

  我在马车前顿住步子,像是怕做错事,不敢登车。

  良久,我回过头,看了于闲止一眼,他也正看着我,目色悠悠的,怎么都望不透。

  绣姑在一旁问:“公主,您怎么了?”

  我摇了摇头,慢慢在心中抚平一口气,等上了马车,才低声道:“不知怎么,有些不安。”

  兵马起行,威赫而沉重地履过悠然山间,绣姑安慰我:“公主不必心忧,等战乱平息,我们必能回家。”

  第106章 今我来思 01

  从雁山往北走,一行月余。远南军一改往日急行军的风范,天明启行,天暮就扎营,走得不快,待到七月流火,几场秋雨浇下,才堪堪越过岑岭。

  越过岑岭就入了平西地界,于闲止命大军休整了几日,随后沿道布防,行至一座叫大岚的小镇。

  镇上的守将在门楼上看到远南兵马,当即就逃了。

  以至于远南军攻占大岚镇,没有遇到一丝一毫的抵抗。

  镇子是荒芜的,这里离明月关不过两百里,常年受战火搅扰,能走的百姓都走了,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日子本就朝不保夕,便也不惧铁骑。

  于闲止进驻大岚镇后,严令将士们不许伤害百姓,随后一住就是半月,成日除了练兵议政,并无其他琐事。

  我曾问过他为何要驻扎在镇上,他倒也不瞒我,说:“再过一阵子有场硬仗要打,我们区区万余人,只怕力不能敌,留在这里,先与北伐军汇合是为上策,此前慢行军,也是为养精蓄锐。”

  我纳罕,眼下平西李有洛正带着大军与燕、辽东厮杀得死去活来,于闲止麾下万余人乃远南精锐,平西境内,还有哪支军卫是他打不过的?

  心中既生了这个疑虑,免不了要着人打听,所幸十六自跟了那位虞姓将军,很得重用,到了大岚镇后,他得空来见我,于闲止亦不拦阻。

  “昨日一早接到消息,说是李有洛在沈三少手下狠狠吃了一回败仗,十万人打三万人,居然输得难看,死了近两万将士,若不是李有洛两个副将哭着求他退兵,只怕还要牺牲更多!但退兵也只是暂退,听说不日就要再打。”

  这日午过,十六趁着无事,溜来小院与我禀报。

  绣姑道:“照你这么说,这位沈三少的本事也忒不得了了。”

  “可不是,六月战事一起,平西突袭了辽东驻军,辽东不设防,原是惨败,后来沈三少听说了这事,仅带了三千人过去,就守住峡口击退了平西先锋军。此后虽说燕与平西开了战,暂且牵制住了平西大军,但北漠一带到底是平西的地盘,李有洛手下的精兵尚有十万余,沈三少就带着这么几万人跟他打,厮杀近三个月,日日都有战事,到了现在,竟是平西先露败相。都说辽东沈三少用兵如神,乃中州大地第一将军,我从前不信,现下倒是彻底拜服。听报信的人说,沈三少在沙场上提着剑的样子宛如修罗,一人能斩百人呢!”

  我却讶然。

  印象中的沈羽清隽风流,举手投足都是文人做派,实难想象他杀敌破虏,浴血而战的样子。

  绣姑道:“我随君行医八年,从前若逢战事,双方都是且战且休,而今平西,燕,与辽东这一场战倒是打得怪,近三个月了,日日打,夜夜打,跟车轮战似的,简直要把十年的力气都赔进去,也不知道图什么。”

  “这不一样。”我道,“燕与辽东结盟,却瞒着平西,这在邦交上是大忌,眼下叫平西发现,自然要讨个说法。今年六月,平西之所以突袭辽东驻军,其实是为了试探燕的态度,看看燕会不会出兵帮辽东。

  “若帮了,则说明燕是打定主意要站辽东的边,平西地处燕与辽东之间,自然自危;若不帮,平西与随僵持,数十万大军停滞不前,从辽东打开破口,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十六道:“后来燕出兵了,平西觉得受了燕与辽东的蒙骗,因此才和他们不死不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古代言情 沉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