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生赢家(快穿)_昔我晚矣【完结】(616)

  ————

  韩瑾瑜一回到家,陈妙盈就迎了上来。

  听闻父母被大理寺的人捉拿下狱后,她就一直惴惴不安,哪怕对自家夫君满怀信心。

  陈妙盈知晓的并不多,只从夫君近日的一些动作察觉出蛛丝马迹,母亲朱氏犯事背后可能还有别人作祟。

  事已至此,韩瑾瑜也没有瞒她,“妙盈,你可还记得萧家。”

  “萧家?哪个萧家?”陈妙盈神色一阵茫然。

  见妻子这神情,韩瑾瑜心中的复杂思绪再次浮了出来,他也没什么资格责怪妙盈的,他不也一样早已将萧家抛诸脑后,听过便忘了吗?

  若没有萧妃出手报复,他难道会忆起来么?

  他可以为自己不知情,当时是晚辈又还未娶陈妙盈,算不得陈家人,还有他一个进士也阻止不了镇武侯府捉人成亲等等当作理由。

  只是萧嘉树的话,直白得让他有些难堪。

  他应下岳母朱氏请求,悉心教导他的未来两位大舅子科考,又为陈徽能娶得镇武侯孙女对其仕途大有裨益,而真心欢喜过。

  世人赞他温润如玉,德如芝兰,有君子风范。

  大概说多了,他就真的信了。只是一遇到实际时,却忘了。

  “妙盈,你说夫君我,是不是很虚伪?”韩瑾瑜苦笑道。

  陈妙盈诧异道,“夫君怎么会这样想?”谁不羡慕她嫁了一个好郎君。

  “夫君不要,你志存高远,才华天下皆知,何必拘泥于一些小节,对自己苛刻以待。”陈妙盈耐心劝解道,生怕夫君随了文人清高,钻进了牛角尖。人非圣贤,而哪怕圣贤都有百千弟子门人,哪能真的清白无暇,不染俗尘,经济实用才是大道。

  韩瑾瑜没说什么,不可置否。

  陈妙盈又问道,“夫君,你说的萧家又是什么意思?”

  “岳父早年不是曾为陈徽订了一门亲事么。”

  陈妙盈震惊得忍不住捂嘴,“竟是那个萧家。”

  “与陈徽订亲的那位萧家姑娘,在……在陈家悔婚后,因为流言所迫,自尽身亡了。”韩瑾瑜叹息道,毕竟也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

  陈妙盈不禁微咬了咬唇。

  “你知晓此事?”韩瑾瑜何等敏锐,一眼便察觉到了陈妙盈神色变化中的不对劲。想说什么,还是摇了摇头,

  “也罢了。”

  他叹气道,事已至此,再怎么责怪又有什么意思呢。

  “母亲同我说起过。”陈妙盈有些心虚,她当时知道的时候也十分震惊,也气恼于母亲没有妥善退亲,还放纵流言,活生生害了人家好姑娘的性命。

  但朱氏怎么说也是她母亲,做的女儿的不得不为她遮掩一二。没有告诉夫君,也是怕他厌了母亲,那时又是新婚,要是迁怒她怎么办。

  韩瑾瑜平静道,“宫中现在的这位萧妃,就是去世的那位萧家姑娘的嫡亲妹妹。”

  “她怕是要置岳父岳母于死地的。”

  “这可如何是好?”

  陈妙盈没说什么为自家辩解的蠢话来,而是满怀对狱中父母的担忧。

  韩瑾瑜没说话,陷入沉思。

  镇武侯那边频频进宫为陈道和朱氏求情。

  一边是真心喜爱又哭得楚楚可怜的爱妃,一边信重的臣子,皇帝也很是为难,难着难着,他这心就偏了。

  额……偏的是前者。

  毕竟如花似玉的美人哭起来可不是一张粗犷脸六十多的老汉子能比的,后者看着太伤眼了。

  至于萧妃之前吹的枕头风,也被他自然忽略了。

  也都情有可原么。

  ————

  韩瑾瑜不愧为是主角,在献上商税改革的良方后,皇帝觉得韩爱卿求的也不过分,最终准了对陈道和朱氏的恩赦。

  陈道丢官去职,贬为庶民,但和朱氏还是保住了一条性命,从大理寺牢狱出来了。

  “多亏有贤婿。”陈道庆幸不已。

  在大理寺受了半个多月的折磨后,两夫妻都憔悴消瘦了不少,看的儿女都心疼不已,家人都准备了大夫和汤药。在洗漱又换了干净的衣服后,陈父长叹一声,“这两日就收拾行李,准备回宁州吧。”

  朱氏大惊,“为什么要回去?”

  陈父淡淡道,“官都没了,还待在京城做什么。”

  他这次是真正的心灰意冷了。

  “不还有徽儿和妙盈女婿么?”被陈父冷冷一瞥,朱氏也不敢大声言语,但终究是舍不下这京城的繁华,哪里是老家宁州能比的。

  “都得罪了贵人,还想待下去,是想等着女婿再给你收拾一回烂摊子么。”陈父怒喝道,说着脸上闪过悔恨之色,是他对不起萧家,不该为了儿子的仕途选择毁诺。

  现在想想,也不该贪慕名利来京城做官,京城风光盛水又深,岂是易居之地,反而捧得太高让朱氏不知道天高地厚。不,以前就该好好管教妻子,也不至于让她一再做出错事。

  与萧家结仇,种下今日的后患。

  朱氏被吓得讷讷不敢多言,她知道自己这回害了自家老爷,她那时被泼天富贵迷了眼,又断定萧家只剩下一个孤女孤儿,没有再起之时。谁知道萧家那个野丫头竟然一朝风光荣耀,福气这样大还当上了宫里的娘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快穿文 昔我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