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神医有毒_北海乔【完结】(883)

  这些嘱咐对二青来说其实是没必要的,他的职责就是保护于采蓝,他最近太闲了,快闲的发霉了。遇到婚礼这样的场合,他能不用心吗?

  可没必要归没必要,老太太能这么说也是对孙媳妇的关心。就算说与不说都是一样的,可也总比不闻不问,一声不吱要暖心。

  晚上,聊起袁宝坤的婚礼时,何老太太说道:“当初你和宸风的婚礼太简单了,其实我是想办大点的,想补办一次你也不愿意。现在又怀孕了,挺可惜的一辈子结一次婚。”

  “不可惜,结婚太累了,再办一次实在吃不消,大家都挺忙的,可别再折腾了。两边家里人都来了这就挺好的。奶奶要是心疼以前花出去的礼钱收不回来,那就等小悠结婚那一天,你往大了办。”

  “有我什么事,大嫂你说啥?我才多大?”江小悠半懂不懂的,做势要掐于采蓝。

  第761章 心悸和怔忡的变化过程

  “小钱,你不是在宝坤那边帮忙吗?怎么回来了?”于采蓝抬起头,看着刚走进来的钱伟鹏,他进来的时候正抹着汗。

  “老袁让我回来的,他那边帮忙的人挺多的,都张罗差不多了,怕你这边忙不过来,就让我回来了。我帮不上你的大忙,给你跑跑腿也行啊。”

  “那行,你先在这坐着吧。”

  钱伟鹏刚要过来坐下,看到门口来了俩人,一个中年女子被人扶着慢慢踱进来。大概是身体不好,没什么力气,地面虽然是平的,可她走路的时候还是差点绊倒。

  钱伟鹏便过去扶了一下,帮着家属把她扶到靠墙候诊的椅子上。

  很快就轮到那个人了,家属主动把以前看病的病历递给于采蓝,供她参考。

  并且问道:“大夫,请问心悸和怔忡是一回事吗?是不是一种病?”

  “是同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心悸比较轻,患者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心慌,不能自主。可能短时间就恢复了,或者说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怔忡严重些,是由心悸发展而来。”于采蓝解释了一下,然后搭上了那妇女的脉。

  “哦,难怪。”那个家属说着,跟于采蓝解释道:“以前我陪我妈去看病,大夫说是心慌心悸,现在说是怔忡,我本来想问问的,可当时那个大夫有急事被人叫出去了。后来我想着在那边看了几回也没好,也没拿药就走了。”

  “那位大夫没说错,你母亲现在确实是怔忡了,心虚怔忡。我给她拿药回去吃,如果有效果的话,病情会减轻,由怔忡变成心悸,然后再慢慢好转。”

  “哦哦,那太好了,谢谢大夫啊。”家属觉得于采蓝这么说听上去他母亲的病情还是可治的。

  他觉得治愈倒是不敢强求,可要是能减轻一些也行。

  于采蓝给那妇女开的药里边有酸枣仁、柏子仁用来补心气。

  酸枣仁这味药宁心安神,还可以用来镇静助眠和敛汗。而柏子仁除了可以养心,还能润肠通便。

  至于生龙骨和生牡蛎一个入肝以安魂,一个入肺以定魄。在这两者之外,又用了萸肉,龙骨和牡蛎与萸肉并用,能够很好的收敛耗散的心气。

  又担心一味地用补敛的药不好,于采蓝稍微加了点乳香和没药,用来流通气血。

  那个家属倒是没问于采蓝这些,不过为了让钱伟鹏学着点,于采蓝就给他细细地讲解这个药方。家属和病人在旁边也顺带着听了个大概。

  临走的时候,于采蓝问那妇女:“平时是不是总坐着或者躺着?”

  “嗯,是不爱活动。”

  “还是适当活动一下,久坐或者久卧都伤身。”

  在袁宝坤那里帮忙的一个街坊姓李,岁数跟袁宝坤差不多大,已经结婚好几年了。

  当天晚上,他在袁宝坤这里忙完了之后,又在这跟大家伙吃了饭,然后才慢慢走回家去。

  因为喝了点酒,一阵夜风吹来,他连打了几个嗝,胸腹间舒服了点,这才继续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着家里要有钱了,这笔钱该怎么用呢?

  想着这事,心情本来是挺好的,可回到家之后,发现他老婆的妹妹带着她妹夫来了。两家来往其实不多,隔了几百里地,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来了呢?

  这李大有心里难免就嘀咕着他们这小两口来得这么突然,不会是来借钱的吧。话说他们的拆迁补偿款还没到位呢,有的亲戚已经在试探他的口风了。

  李大有当然不愿意借了,不是他抠门,实在是借钱容易,还钱太难了。

  他想到这一层,态度就不怎么热情。客气地说道:“小凤,你俩怎么来了,事先没给个信儿呢?”

  “哦,姐夫,我们也是突然决定来的,待两天就走了。”却并没有提借钱的事,瞧着俩人情绪都不太好。

  李大有老婆对他使了个眼色,然后俩人便走了出去,站在没人的地方,李大有就问道:“怎么回事,你妹妹和妹夫怎么突然就来了呢?他们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她家里出了点事,你不会以为我妹妹是来借钱的吧?”他老婆到底是了解他,俩人也谈过这个事,如果有钱了那可轻易不能借,借出去了就有可能打水漂。所以她刚才一看她男人的态度,就猜出他的想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