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_凯歌鲁凯【完结】(125)

  对徐通来说,十几岁起就做泥瓦匠,靠这门手艺,再加上闲时在外面做些小生意,他家的光景在村里是不错的。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虽然游手好闲了几年,但好在弟弟徐达在广州家具厂做事,也就把他两个儿子带到广州打工去了。两个儿子还算争气,打工赚到的钱也没有乱花,他们出去几年就把楼房盖起来了,紧接着媳妇也讨了,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做父母的负担也没有了。他还开着小卖部,多多少少总是有点生意。说起来徐通的日子比一般人过得要轻松,但随着孙子孙女一天天长大,他的忧虑也一天多似一天。

  孙子孙女越来越大,但是大儿子跟大媳妇常年不在家,孙女天天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教育就是个问题。记得徐吉茂跟徐吉盛小时候他们爷爷奶奶老是宠着他们,溺爱着他们,自己做父亲的时不时地会给他们的爷爷奶奶提个醒,但是说来说去,再怎么说,徐通父母口头上接应的话总是落实不到行动上。当时觉得父母不可理喻,不应该纵容他们,不应该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现在轮到自己做爷爷了,每当孙子孙女提什么要求时,他理智上知道应该给他们定下规矩,但一看孙子孙女调皮可爱的笑脸,又爷爷奶奶叫个不停时,总是抗拒不了他们接连而至的一连串不合理要求。明知这样对孙子孙女成长不好,但好比抽鸦片烟的人,拒绝不了眼前的这点快乐。

  另外了,孙子孙女虽然差了一岁,但都上学了。在课本跟课堂里,老师时常会说到爸爸妈妈,并要小朋友说各自跟爸爸妈妈的故事。也许是老师提这样的问题时孙子孙女没有回答好被老师批评了吧,反正自从上学之后,孙女回来后时常会问到她的爸爸妈妈去哪了,为什么课本里那些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伴,她却没有。这些问题在徐通心里形成了一个结,不知怎么才能解开。

  孙子孙女之前在村里上学,只有一两里路,走路也只要十多分钟。他们自己就能到学校。但是现在大茅坪村的学校被合并了,得去南山坡上学,这十几里路,徐通不得不每天骑着单车送他们去,下午要赶在放学前到学校门口等着孙子孙女。孙子孙女接回来后又得监督着他们写作业。但当爷爷奶奶的在孙子孙女面前没有多少威严,常常都是边玩边做,很多时候都是徐通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又总是拒绝不了孙子孙女的撒娇,这真是个大问题。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孙子孙女的起步教育要是没有做好,将来怎么办?如果因为忙着赚钱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他们不能成才,那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在孩子成长的年龄一年到头都难看到爸爸妈妈,将来他们长大后,会不会觉得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有所遗憾?爷爷奶奶虽然从心底里疼爱孙子孙女,但毕竟还是跟父母不一样,爷爷奶奶的怀抱哪有父亲母亲的怀抱温暖了。毛勤勤心疼着孙子孙女,只怪两个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为此,她还跟徐通争起来了。

  “真不知道吉茂跟吉盛怎么想的,跑那么远,一年到头都难得回来一回,难道只有广州有钱赚?”

  “这也是没办法,广州那边机会多一点吧。”

  “孙子孙女我带着也没什么怨言,但爸爸妈妈的角色我们再怎么样也是替代不了的,这对孙子孙女不公平。”毛勤勤时常看教育电视台的节目,耳濡目染之下也吸收了一点电视里谈的教育方法。

  徐通听着不知说什么话好了。

  “他们长年在外,这也出去快十多年了,难道打算一辈子在广州打工?现在他们也成家了,回来找点什么事做,就算收入比广州那边少一点,但总能把儿女带在身边。”

  “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吧。”

  “反正我看要我们俩给他们带孩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们不回,我们不带着还能怎么办,难道把孙子孙女送到广州去吗?”

  “下回他们打电话回来,就跟他们说不给他们带孩子了,叫他们自己回来带,看他们怎么办!”

  一来担心孙子孙女的教育问题,二来两个儿子长年在外,她做母亲的有时也想得慌。以前是为赚钱盖房子讨堂客,现在他们都成家了,没这个压力了,回来找点事做,就算少赚点钱也比在外面漂泊要好。

  就这样,下一次徐吉茂跟徐吉盛打电话回来时,毛勤勤在电话里毫不客气地说不给他们带孩子了,叫他们自己想办法,是把孩子接到广州去,还是他们回来在家里找点事做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徐吉盛跟徐吉茂听到妈妈的这个态度,几年来的犹豫不决得好好考虑,是时候确定个方向,好好拿主意了。

  他们都已过了三十,在厂里打工的话还能打几年?这样长年漂泊在外,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他们已经过了青春年少的岁月,得为今后好好打算。手头的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早已习惯,他们也习惯了广州夜晚拥挤的街道跟炫目的灯光,现在要他们作出改变,他们能做什么?

  妈妈说不给他们带孩子了,把孩子接到广州来吗?虽然在广州打工比在家乡打工工资高,但孩子要来广州的话,那广州的开支也高,这样还不如回去找点事做。但回去能做什么事?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热闹跟灯光,难道回到家里守着那几亩土地?虽然他们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人,但现在要他们回到那个地方守着土地,心理上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抗拒。这十多年来,每年只有过年才在家里待几天,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原本的家乡这十多年里只是个客栈。这十多年来,他们都没有再扛过锄头,更没有下过稻田,农业生产的时节跟流程都已生疏,现在回去还能适应农业生产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