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凶兽王妃饲养守则_一七令【完结+番外】(161)

  “陈贵妃,也被扣在天牢里头?”

  “陈贵妃意图杀害母后和皇祖母,在朕带军进宫时便急忙逃出皇宫,还没等军队寻到,陈贵妃知道晋王兵败被俘,已经,畏罪自杀了。”

  太上皇瞪直了眼睛,忽然从口中吐出一口血。

  只那血似乎泛着黑,腥味甚重。

  “贵妃……怎么……”

  赵景宸不着痕迹地避开:“陈贵妃乃罪人之母,便是没有自杀,朝臣也不会放过她。如今人去了,反倒少受些罪,父皇还是想开些才好。”

  太上皇扶着床边,呕着血,只觉得身子疲软,复又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逆子!”他喘着粗气,垂着床榻。

  忽得,太上皇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丁茂,丁茂!”

  赵景宸安抚道:“丁公公年事已高,朕已经着他告老还乡了,如今接替他的是原先的小徒弟。只是父皇早将人撵了出去,如今外头怕是没什么人。父皇若有什么吩咐,告诉朕便是。”

  “告老还乡?”太上皇桀桀地笑了两声,“你会这样好心?”

  只怕人都已经死了,还告老还乡?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监虽不是臣,也逃不了被诛杀牵连的命。

  赵景宸勾了勾嘴角,并没有半点儿气性:“朕知道,说这些父皇也不会相信。”

  “朕的丹药呢?嗯?”太上皇盯着赵景宸,一动不动,因为瘦,这猛然一看,似乎是要将眼珠子给挤出来一般,有些可怕。

  赵景宸失笑:“原来父皇还不知道啊。您病成这样,都是这丹药惹出来的,那样的毒物,再无人敢用,一早就销毁了。”

  他想着总不能让人糊里糊涂地去了,亦存了一份看好戏的心思,掸了掸袍子,便道:“朕幼年伴随皇祖父,曾听过皇祖父对父皇的评价。说不上差,也说不上好,只一点记得清楚,便是皇祖父认定了父皇识人不清。回京后,父皇的种种所为,更叫朕信服当初皇祖父所言。为了帮父皇看清身边这些皇子皇孙,朕便想了个法子试探了晋王与陈贵妃。也是巧,寻了一段时间,便寻到了一物,正是那几颗由陈贵妃送上来的丹药。”

  太上皇动了动眼珠子,心知接下来的话,多半是他不喜欢听的。

  “这丹药,也偶然所得,具体什么功效,朕亦不是十分清楚。只设计告诉了晋王,道那丹药虽有奇效,却是耗费精力与寿数得来的。身子健朗之人尚可,身子孱弱者,只消一颗,病虽能好,只怕往后也就一两年的活头了。陈贵妃与晋王俱深知此事,朕想着,若真有孝心,有良心,怎么也不会将丹药献上去,未曾想,他们当日便将那丹药奉上来了。非但如此,还隐瞒了其中许多事,引着父皇将丹药服下。”

  赵景宸看着太上皇,面露怜悯之色:“既不想让父皇这么快死,又不愿父皇活得太久,一两年,正好不多不少。瞧这一个宠妃一个皇子,已经将您的后路都安排妥当了。”

  “可惜了,您的身子实在太不中用,一两年都未曾活到。这不,逼得晋王都要谋朝篡位了。”这话,怎么都有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

  “你……”太上皇又惊又怒,颤巍巍地身处指头,想要再骂,却已经说不出半句话。

  “这样大逆不道之人,父皇还舍不得杀?”赵景宸笑了一声,“皇祖父说得真是一点都不假,识人不清,祸之始也。”

  皇上挣扎着要捉住赵景宸,只是到底是徒劳。

  力气用尽后,他摊开手,无力地砸回床榻上。

  时也命也,他不甘了一辈子,结果又得到了什么?晋王固然有邪念,可是这里头最叫他恶心的,却还是赵景宸。若没有他的算计,若没有他在前头拿着皇位一点一点吊着晋王,晋王如何会身陷进去?

  他有意传位于晋王,晋王并非不知。若没有秦王,若没有他赵景宸,便不会有这么多的事。

  到如今,太上皇也觉得自己先前生的那场病必不同寻常。只怕一开始,他们所有人便被眼前这人玩弄在股掌之间了。

  太上皇缓了许久,平复了心中的怒火,冷笑道:“真不愧,是……太上皇教出来的。”

  六亲不认,铁石心肠。

  “皇祖父想必很愿意听到这话。”

  太上皇冷嗤一声。

  “父皇要问的事可都问完了?”

  太上皇阖上眼睛:“晋王,咳咳,虽犯下大错,终究年纪甚小,咳咳咳……多半受身边人蛊惑,着其保留封号,终身……咳咳,终其一生,固守皇陵。”

  “陈贵妃……厚葬。”

  这是他最后的要求,也是他能为那对母子最后做的事了。到底疼了这么多年,虽有算计,却并不是丝毫情分都没有。

  陈贵妃已去,晋王,他无论如何也要保下来。

  赵景宸静静地听他说完,又静默地看了太上皇半晌。许久,他才笑了笑,脸上有些淡漠:“父皇还真是天真。”

  太上皇猛地睁开眼睛。

  “守皇陵?朕可没有那样的耐性。晋王犯下滔天大罪,论理,是该杀无赦的。只是朕顾念着旧情,往来一面,夺去封号,着其流放三千里。朕不杀他,是怕脏了朕的手,至于端王和齐王会不会动手,那便不是朕能干预得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甜宠文 一七令